韓明明
【摘要】 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避免了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主體地位過重和教學形式單一的現象。在小學閱讀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對課文初讀、剖析和統領過程的情景再現,可以延伸閱讀教學的范圍,突出閱讀教學的人性化,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關鍵詞】 多媒體 小學 閱讀
在現代教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下,國內越來越多的課堂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從學前教育系統到高等教育系統,大多數老師都在嘗試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大部分的老師對多媒體的輔助教學持有樂觀的態度。他們認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使語文教學的內容更加直觀和生動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寄樂趣于學習中,活躍閱讀課堂氣氛。
一、傳統模式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不足
多媒體教學有著傳統教學無法逾越的優勢,具有傳統教學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傳統教學存在著老師為主導,學生為輔的應試教學,它往往剝奪學生的興趣和想象能力,只是給予學生內容,而未能激發學生學習。
1.1 教師主導課堂,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
以往的語文課教學都主要是老師做“灌輸”性的教學,重點放在老師的“教”,而弱化了學生的“學”。在閱讀上也是由老師在分析閱讀課文的思想,簡單的叫同學劃分段落,課后由學生反復記憶。長期如此,導致學生被動的學習,喪失學習興趣,降低學習質量和效率。
在教學中,老師應該是引導者,是負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是啟發者,啟發學生中閱讀中獲得知識;是解惑者,解答學生的閱讀中的疑問。在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是重視應試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很大程度上扼殺了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不利于他們在學習中獲取自信,提高自身學習的能力。
1.2 教學形式單一,不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有一定的模式,但是生硬的搬這種模式是沒有辦法達到教學目的的,閱讀教學必須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編排。
傳統閱讀課堂的形式單一、僵化必定會將課堂營造出一種沒有生氣、沒有創造力的氣氛。老師按照參考書問,學生按照老師的思路答,沒有任何的啟發性和自主學習的引導。學生自主閱瀆的時間少之又少,缺乏獨立思考的時間和能力,限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我學習能力。
二、使用多媒體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思考
2.1 多媒體應用于閱讀教學的優點
多媒體教學,可以運用豐富的閱讀材料和生活中的案例來進行教學活動,彌補統教學方式的不足,它的作用集中表現于以下兩個方面:
2.1.1 多媒體教學可以延伸閱讀教學的范圍,突出閱讀教學的人性化
多媒體打破了書本的限制,將圖、文、聲集于一體,在給學生提供豐富學習資料的同時,更是給他們帶來全感官的刺激,這對他們在語文中的教學體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教學獨特的綜合性,便于教師為學生解決閱讀中的難點和重點,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多媒體的屏幕內容的可逆性更是區別于黑板,黑板只能寫了擦,而多媒體可以將內容反復播放,便于學生記載。多媒體能夠將文字、聲音、圖片、動畫等內容合理的分配組織,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聯想能力。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學起來輕松,教師將教學設計得更加人性化。
2.1.2 多媒體教學能夠激發閱讀興趣
培養學生語感最好的方法是大量閱讀,閱讀又是建立在興趣上的。為了引導學生閱讀,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播放《魔方大廈》,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進一步推薦《魔方大廈》的書籍以及鄭淵潔其他的童話給學生。
像《快樂星球》、《皮皮魯歷險記》都是有童話形象和動畫片的離線故事,在利用多媒體引起同學興趣后,可在全班開展瀆書組,一起討論故事的情結,并且可以鼓勵同學互相推薦書,老師再將推薦書目通過多媒體放映出來,甚至可以放映一部分章節,激發同學對閱讀的興趣。
2.2 媒體技術進行閱讀教學的步驟
小學閱讀課堂我們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通篇閱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掌握整個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對文章進行簡單的分段;
第二步分析文章,對每個段落都進行分析,包括了解每段的中心思想和表達形式,分析每段的思想含義;
第三步,深入閱讀,在充分理解閱讀文章的段落含義基礎上,總體把握通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掌握文章行文脈絡,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
這三個階段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對閱讀進行深入的剖析。
首先,在初讀接段,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一段跟閱讀相關的語音、圖片、或者視頻進行閱讀的引導。例如《草船借箭》的課文,首先用視頻或者圖片向同學們介紹當時三國的局面,介紹周瑜、諸葛亮和曹操,讓他們的形象在學生中有一個初步的意識,在閱讀課文的時候可以有一個生動的動畫形象在腦海中。
其次,在第二個階段,剖析課文。剖析課文需要老師引導學生自我剖析,引導同學積極的回答課文的分類方式,以及為什么這樣分等。
在同學們對課文進行剖析后,老師可以將閱讀中的提問列在多媒體屏幕上,如教學《晏子使楚》時,可以將這幾個環環相扣的問題放在屏幕上引起學生思考:“晏子到楚國是去見準?楚王最初是怎樣的態度對晏子的?后來楚王對晏子和晏子的國家是怎么看待的?對于楚壬的出言侮辱,晏子進行了怎樣辯駁?最后楚王與晏子最后發生了什么”然后通過這些問題和答案,將課文的脈絡串聯在一起,通過動畫的演示,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并且加深印象一也可以將問題一起列在,屏幕上,請同學們暢所欲言自己會的問題,以提高同學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避免同學因為前幾個問題不會而導致后來的課失去興趣。
第二階段是最重要的階段,也是最好利用多媒體的階段。在此階段,老師可以通過圖片、音樂、視頻對閱讀課文進行剖析和引導同學深入了解,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找出最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
最后,第三個階段中采用多媒體技術來統領令文。在這個階段,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做課文的視頻整體放映,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通過視頻的放映將同學在課文中沒有抓到的細節表現出來,通過課文人物的對話來表現情感,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上一個層次,便于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除此以外,也可以只是利用多媒體做課文背景的導讀。
如學習《桂林山水》的時候,可以給學生播放漓江風光的視頻,伴隨桂林的民歌,將學生引入情景之后再進行課文的閱讀。
三、多媒體閱讀教學的注意事項
多媒體教學是有利有弊的,不能因為多媒體教學的便利性而忽視了教學目的和方法去泛濫使用,一味的將多媒體代替板書教學,用課堂實錄光盤代替教師講解。
或者,老師在教學中過分的追求課件的華麗,將精力花在多媒體的變化、繁多中,大量的文字和圖片堆砌鵝城一個課件,喧賓奪主。
這樣的使用只能適得其反,前者可能導致同學對課堂內容覺得無聊,進而喪失興趣;后者又可能因為都多媒體內容花俏而分散注意力,導致學習效率低下。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合理的進行多媒體教學,激活了小學閱讀教學,是課堂環境生動,學生獲益多多。盡管在實際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弊端,但是我們始終相信,提哦你剛剛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的探索和研究、不斷的從實踐中總結經驗、改善教學方法,多媒體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發展前景一定會更好,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