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淑敏
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形勢下,多數技工學校重點在理論教學及實習實踐等方面下工夫,但卻未按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盡可能充分發展并提高學生的心理潛能,這直接導致了學生素質提高和身心發展的不和諧。因此,為了使技校學生以健康的心理、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性格步入社會,作為技校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應該對技工學校學生心理特征進行分析,大力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技校學生的心理素質,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技校生心理發展現狀
心理健康發展是形成優良個性品質、成為有用高技能人才的先決條件和必要前提。技校生是一個特殊群體,年齡普遍在14-20歲之間,正處于從心理“斷乳期”向成熟期過渡,主要體現在其生理基礎上的心理特征即與此伴隨的智力、個性、思維、認知、知識結構、價值觀等表現出幼稚、多變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成績落后造成的自卑感。技校學生未能考取高中或大學,在心理上普遍有一種自卑感,他們比其他學生往往會出現更多的心理障礙和行為偏差。學生進入技工學校后,學校的教育和初高中時完全不同,再加上學生生活環境的突然轉換,從農村、城鎮到城市,從父母言傳身教到現代化的教學環境,通過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大量信息自由沖擊,由此產生的文化影響不連續的現象,打破了其身心成長的循序漸進性,導致他們在陌生的文化環境,紛繁復雜的信息面前無所適從,甚至誤入歧途。而激烈的職業競爭又給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心理素質要求。同時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偏見,使得他們的自我評價產生強烈的自卑感。
叛逆期造成的自控力差。技校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面對生理和心理的日趨成熟,多數表現都會比較叛逆、敏感、缺乏情緒控制能力、行為沖動。在經歷了入學時短暫的興奮期,克服對環境的陌生感及自身心理、生理上的不適感后,便對學校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管理體制、規章制度等表現出很大的不適應,甚至產生排斥感。他們在強化自己的個人意識,調節自己與學校和社會的沖突時,會產生強烈的無助感覺,往往表現得固執,有意采取與他人不同的態度和行為。
生理上造成的盲目感。一方面,技校學生在生理上正發生著劇變,經歷著生理發育的第二個高峰。身體迅速地長高,體重迅速地增加,第二性征出現,各種生理功能迅速增強,身心發展呈生理成熟較早,心理成熟較晚的趨勢,對于自身和身邊的社會,他們經常產生莫名的困惑。有些學生產生了對異性的好奇和特殊的好感,甚至開始了對異性的傾慕與追求。由于他們這時的心理發育往往不成熟,并不具備戀愛的心理素質,使得他們的戀愛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冒險性。另一方面青年期時限延長,使得青年期內身心變化加大,也使得青年期不穩定的因素增多,產生心理上的動蕩。由于這種身心發展的不平衡,使得青少年心理上容易產生種種矛盾,是各種心理行為問題乃至精神疾病發生的高峰期。
技工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索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環境之間、專門的心理課程與常規課程之間、專業活動與日常活動之間建構建起一種和諧的、合力的關系。對正處于心理上不斷發展不斷變化時期的技校學生該怎樣進行教育和管理?這對于技校老師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按照其身心發展規律對其進行教育和管理。
設立心理輔導中心。針對技工院校學生所出現的心理問題,技工學校應該設立心理輔導中心,聘請經驗豐厚、資歷深的心理咨詢教師,幫助學生學會在現實中如何應對機遇,如何快樂地學習和生活。心理輔導是指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心理狀態的有效途徑,學校的心理輔導要變被動為主動,一是定期開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針對目前技校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現象,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引用發生在學生們身邊的事例,著重從心理健康的基本內容、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如何克服及預防心理障礙等方面做詳細的分析講解和悉心的心理輔導。二是主動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心理咨詢教師要走出電話和辦公室的局限,主動深入到班級中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積極發現心理有問題學生,敏銳地觀察學生的心理動態,對學生的不良心理做到對癥下藥及時疏導。
與學生并肩成長。學生尊敬師長,是理所當然的。但學生對老師敬若天神,勢必造成師生間的距離感,久而久之,教師就會感到學生越來越難管理,越來越抓不住學生的心。解決的措施就是深入到學生中去,和學生打成一片,讓學生感到教師不僅可敬,而且可親(但要注意“度”的問題,否則,學生就會由于跟教師太親近而不服從教師的管理,家長感到孩子難管的道理就在于此)。和學生交朋友,進行傾心談話。經常通過與學生的促膝談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學生的心理或思想問題。談話可以最親切、最直接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還可以察言觀色、隨機應變,獲得或發現學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只有教師在教學中投入情感,創設師生平等的民主氛圍,激發學生探求欲望,提高學習興趣,以愛心換愛心,才能引導學生愉快、積極的學習,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
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由于現在的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社會實際嚴重脫節,因此,社會活動和實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從校情出發,以學生的需要為依據,創造性地設計具有本校、本班特色的,能給學生的心理素質發展帶來積極影響的各種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二是要針對學生缺少社會實踐、缺少實際體驗的情況,組織學生到工廠、市場去體驗生活和服務社會。這些對于技校學生順利完成社會化進程,塑造健康的個人心理是十分重要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個新課題,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習、生活、擇業和人際關系,培養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徑。堅持學生心理各要素協同發展,通過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