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國榮
摘 要:高效課堂是我國教學工作者研究的終極目標。本文旨在通過建構目標導航、自主學習、課堂交流、總結歸納、檢查驗收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為當前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尋找一條輕負高質的教學之路。
關鍵詞:教學;模式;自主
高效教學,已經成為當前教育課堂改革的主流詞。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也是筆者一直在教學一線孜孜探索的教學研究的終極追求。本文結合自己的實踐工作體會,和各位同仁分享有關初中歷史與社會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的嘗試心得。
一、基本原則
從操作的層面上來看,初中歷史與社會五步課堂教學模式并不是一套古板的模式,它是靈動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操作運用五步課堂教學模式時,遵循以下三個原則,靈活機動地變化運用模式的各個環節,為教學的高效運作提供保障。
(1)先學后教原則。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任何學習的過程都是在不斷地自我嘗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初中歷史與社會五步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先學后教,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之前,先組織學生學習,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新課學習,有的放矢地參與課堂活動,教師抓住學生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更正、歸納、提煉、加深學習的認識,幫助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學習能力體系。
(2)練在課堂原則。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突出練習為主線的原則,從開始教學到結束教學,始終出現練習的影子。實踐證明,課堂一道題,或者一個問題的思考解決,可以抵過課外布置給學生一千道一萬道的練習思考的效果。因為課外的練習過程,學生學習責任發生了分散,缺少應有的緊張氣氛并受各種各樣的因素干擾,學生的大腦皮層受學習內容的刺激強度大大降低。
(3)學生為主原則。初中歷史與社會五步課堂教學模式,解放教師的教,退到學生學習的幕后,突出學生的學。教師不要干涉過多,放手讓學生進行學習的規劃,學習的探索和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是一個課堂的管理者,一個個性化學習的幫助者。
二、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流程
初中歷史與社會五步課堂教學模式具體由目標導航、自主學習、課堂交流、總結歸納、檢查驗收五個步驟組成,遵循以上三條原則,可以靈活運用。下面以改革開放的年代一課時教學的內容為例,進行說明。
第一步:目標導航3分鐘。上課一開始,教師三言兩語,將本課的學習目標和要求清晰明確地向學生作出交待,并告訴學生最后的學習效果將通過提問、默寫或書面練習的形式進行檢查。這一環節好比是教師設計高速公路的路線指向標,告訴學生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學生好比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包干到戶、包干到組。
第二步:自主學習10分鐘。學生根據教師分到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先粗讀后細讀教材,并在閱讀的過程中編制學習的提綱,不論是什么類型的提綱都要求學生能夠體現出書本知識的邏輯順序,另外,還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自學情況,提出自己的疑難問題。這樣的自主學習,學生有目標、有思考,有領悟,能夠充分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第三步:課堂交流10分鐘。各個小組將自主學習編制的學習題綱,進行組內交流。這是小組層面的交流,接下來就是全班性的交流,交流的方式是根據學習目標的順序,分組展示自己的提綱,說明自己的理解,其他各組進行更正。
第四步:總結歸納10分鐘。本環節其實就是一個師生對話的過程。教師針對各組展示的情況,對每一個學習目標點明注意點,并引導學生組建課時知識聯系圖,幫助學生形成系統,深化認識。
第五步:檢查驗收12分鐘。教師用事先擬定的練習,指定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閉卷完成。練習檢測可以用投影的形式也可以是書面紙質的形式進行,怎么方便怎么來。目的在于加深理解,進一步鞏固、升華課堂學習。
我的初中歷史與社會五步課堂教學模式目前雖然是正處于探索階段,但從實踐來看,本課堂教學模式,解放了教學和學生,真正地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個人受到了尊重,師生關系融洽,教學效果好。期待能夠得到更多的專家學者的指導,期待不久的將來此模式能夠更加充實,得以推廣,為初中歷史與社會課教學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沈德立.高效率學習的心理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林華民.做一流的教學能手——特級教師林華民的108個教學主張[M].北京:朝華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浙江省蘭溪市殿山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