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明光
摘 要:針對當前金礦礦產勘查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測不準”問題,筆者結合豐富的野外金礦勘查工作經驗,分別從物探測量技術、地表找礦技術、3S與三維技術三個方面,詳盡探討了金礦礦產勘查中新型技術方法的應用,旨在為提高野外金礦礦產勘查工作水平有所幫助。
關鍵詞:金礦 礦產勘查 新技術 新方法 應用
中圖分類號:F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a)-0008-01
目前,金礦礦產勘查工作中普遍存在著“測不準”問題,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在于使用的勘查技術、方法過于落后;因此,為了有效提高金礦礦產勘查工作效果,有必要探討與應用更為新型的技術、方法,即在充分收集多學科資料、信息基礎上,綜合運用物、化、遙等新型技術、方法。筆者結合豐富的野外金礦勘查工作經驗,積極嘗試應用新型技術、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1 物探測量技術的應用
1.1 高密度電法測量技術
高密度電法測量技術的使用,目前主要借助于進口的“高密度電法儀”,是目前金礦勘查工作中最為先進的物探設備之一。該套設備具有重量輕、操作簡便、精度高、成果直觀、易解譯等特點,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智能化”,能夠同時探測的參數更多,可以將主機直接用于常規探測,或者結合便攜式計算機編程進行控制采集,探測有效深度可從130 m到330 m。同時,借助于該設備關于電阻率、充電率的測量顯示,可以準確確定礦化目標體的具體位置、可能規模及產量狀況,經測算就工作效率而言該套設備是常規電測深方法的60倍。該套設備系統比較適于在野外環境下尋找金屬、非金屬礦產;同時還適合進行地下水、工程地質、堤防隱患等調查、檢測工作。
1.2 EH-4電導率測量技術
EH-4電導率測量技術是一種典型的電測探技術,主要借助于連續電導率儀實現,設備生產代表國家主要是美國,其生產著國際上一種最先進的大地電磁測深儀,其可以準確測得測量對象的電阻率值,從而圈定不同地質體界限,理論有效探測深度在1000 m到1200 m之間。野外金礦勘查工作中,可以在覆蓋較厚、構造情況不清的測區使用該測備,目的是查明該測區的構造、位置、產狀等。該技術方法的特點是:探測深度范圍大,一般可達500 m到1000 m,并且具有分辨率高、靈敏度的特點,可以準確測量出不同地質構造的位置、產狀及其延伸情況;可以輕松實現不同頻率、不同深度的電測深,大幅減輕了野外勘查勞動強度,工作效率成倍提升。EH-4電導率測量技術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尋找深部隱伏金礦礦體的手段。
2 野外地表找礦技術的應用
2.1 數顯離子選擇化學傳感器野外快速分析方法
該方法是一種野外快速定量分析“常量金”的方法;其主要利用自帶的便攜式碎樣機,使用有快速、低污染特點的冷浸溶樣體系來進行樣品分解,可以不經富集和分離、不用等待試液澄清就可以用自制的金離子選擇化學傳感器為探頭,在BY-IV型數顯分析儀的輔助下,快速定量顯示于Au等元素的含量。數顯離子選擇化學傳感器野外快速分析方法,有效簡化了其他野外快速分析方法中的溶解、富集、分離、測定等環節,從而使溶樣、測定可以在同一體系內快速完成,并且能夠直接顯示出結果。該方法在野外地表找礦工作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2.2 借助于砂金指紋特征追溯原生金來源的方法
業界內眾所周之砂金來源情況復雜,但是其還是保留著一些可以利用的地質信息,筆者嘗試在工作中利用砂金的特有特征來追溯其原生金,取得了良好效果。該方法借助于更為先進的測試技術手段,通過分析砂金的粒度、成色,對比砂金的形態特征,及分析砂金微量元素組成、鉛同位素地質學特征等來發掘砂金內部潛在的地質信息,即“砂金指紋”,然后將“指紋”信息與已知的金礦床信息進行對比,借助于統計預測理論評價與預測砂金原生金來源。實踐證明,通過對砂金地質“指紋”信息的分析、對比研究,可以有效推斷砂金原生源的遠近、可能剝蝕深度及礦床類型等,從而確定更為科學的砂金及原生金找礦方案。
3 3S及三維勘查技術的應用
3.1 GIS、RS、GPS技術的綜合應用
GIS(地理信息系統)、RS(遙感)、GPS(全球定位系統)技術又統稱為“3S技術”。GPS技術是測定三維坐標的重要方法,其應用于金礦礦產找礦勘查工作的全過程,增強了金礦礦產找礦勘查工作的目標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結合RS技術,GIS則可以導入遙感圖像,可以與地質圖相同坐標系進行配準,套合在地形圖上,利用計算機進行快速解譯。借助于RS、GIS系統形成的遙感解譯、地質、物化探異常、礦床GIS綜合圖等信息,進一步確定重點工作區域和科學、可行的工作方法。然后將GIS確定的工作點地理坐標,輸入到GPS系統中就可以很方便的準確找到準目標工作位置。工作過程中獲得的數據、信息、照片、錄像、素描圖等資料,則可以以不同的數字化格式輸入保存在GIS系統中,借助其強大空間分析功能完成找礦遠景區圈定、進行成礦和資源潛力情況預測等工作。
3.2 三維資源勘查系統
所謂三維資源勘查系統,其是在空間數據支持下形成的一種三維地學信息采集、處理系統,主干技術為資源勘查數字計算機處理技術和圖示表達的GIS技術兩種。目前開發的三維資源勘查系統是一種典型的計算機軟件處理體系統,該系統利用外部輸入的相關信息、數據生成一個有三維空間屬性特點和各種比例尺的平面、剖面、三維曲面、三維實體模型的投影,同時可以對三維空間數據進行加密、預測性插值、擬合計算等,可以更好的服務于工程設計、資源預測、價值評估等資源勘查工作。三維資源勘查系統,可以對地面及地面以下探測對象的空間信息進行坐標定位、巡航,形成不同方位、不同厚度的三維空間剖面圖,可以將地質圖、地形圖、化探異常、遙感影像、勘探線剖面、工程和礦體等信息顯示在同一個立體模型圖中,以更加直觀的圖形、圖像形式表現資源狀況。
參考文獻
[1] 李賽賽,魏剛鋒,崔敏利.陜西勉縣王家溝金礦區物化探勘查技術應用及找礦預測[J].中國地質,2012(2):474-485.
[2] 石瑞武.遙感——物化探技術金礦床找礦中的應用——以貴州省冊亨縣者沖金礦勘查項目為例[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30):29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