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長春
摘 要:混凝土防滲墻屬于一種相對成熟的施工技術,常見于水庫工程施工、跨海橋梁建設中。隨著現階段施工的不斷深入,一些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出現許多質量問題。例如,混凝土防滲墻深度不夠、墻體夾泥等,對工程質量造成較大影響。該文由混凝土防滲墻可能存在的缺陷入手,并分析墻體夾泥、防滲墻深度等常見問題;之后對其質量控制進行討論,分析密度檢測、粘度檢測等質量控制方法,最終提出檢測方法,旨在提升防滲墻整體施工能力,提高工程整體質量。
關鍵詞:混凝土防滲墻 質量控制 檢測技術
中圖分類號:TV6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3(a)-0071-01
由混凝土防滲墻所構建的防滲體系在整個水利工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該施工技術相對較為成熟,因此成為大部分工程施工建設的首選方案。在我國施工建設中,混凝土防滲墻主要應用在防沖墻、圍堰防滲等工程中,在提高工程能力中發揮積極意義。防滲墻因具有低強度、軸線長等特點,而對施工技術與檢測技術提出較高要求,本文以此為基礎,對混凝土防滲墻質量控制與檢測技術做進一步討論。
1 防滲墻存在的缺陷分析及質量控制方式
1.1 防滲墻缺陷分析
1.1.1 墻體夾泥問題。
由于混凝土防滲墻主要為水下混凝土,因此在澆筑過程中,接受第一次澆筑的混凝土始終處于混凝土最上層是最為理想的澆筑狀態。部分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將泥漿與澆筑混凝土隔開,保證最新澆筑的接觸層能有效覆蓋在混凝土上,而下部混凝土可依靠流動性將上部澆筑的混凝土托起。但是在施工過程中,由于難以完全解決澆筑混凝土導管布設不規范、導管掩埋不合理等現象,導致混凝土中可能夾雜泥土,對防滲墻整體質量產生影響,本文認為,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存在兩種情況:(1)泥漿中含粘粒量較大,并且夾泥位于浸潤線以下(不會干縮的部位),對防滲墻防滲效果的影響不明顯;(2)若夾泥中含砂量較大,滲透系數升高,或夾泥位高于正常蓄水位,就可能對防滲效果有影響。
1.1.2 防滲墻深度問題。
在防滲墻深度檢驗中,首先應確定防滲墻設計深度,記錄防滲墻是否進入不透水層,其或巖基為封閉式還是懸掛式,其中,進入巖基(不透水層)為封閉式,其余為懸掛式。其次,懸掛式防滲墻設計單位應明確防滲墻施工深度要求;對于封閉式防滲墻,設計單位通常會進入基巖(不透水層)一定深度,因此在施工中,封閉式防滲墻設計深度應以基巖(不透水層)實際情況而確定。最后,確定基巖或相對不透水層高程是十分必要的。以福建水口電站圍堰為例,該工程防滲墻是因為基巖確定失誤而出現返工處理,為工程雙方造成較為嚴重的損失。
在工程正式施工前,要對防滲墻軸線地質條件進行詳細勘探。確定防滲墻設計深度后,為提高質量檢測效果,可在造孔時適當考慮沉渣厚度值,比設計稍深。
1.2 混凝土防滲墻質量控制技術分析
造孔泥漿質量檢測在整個混凝土防滲墻質量施工中占據重要位置,本文主要通過造孔泥漿質量檢測,對混凝土防滲墻質量控制技術做進一步分析。
1.2.1 密度檢測
密度檢測的關鍵就是檢測單位體積內泥漿密度,降低在澆筑槽孔過程中水泥漿鈣侵的風險因素,保證施工質量。在澆筑過程中,泥漿若出現絮凝,并且這部分絮凝被澆筑在兩段墻體的夾縫中,會在接縫處形成包泥,對墻身整體質量帶來較大威脅。因此,必須要進行密度檢測,保證泥漿24h后仍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并且無絮凝團塊出現。
常規的密度檢測方法為:采用泥漿密度儀,對樣本泥漿進行檢測。在檢測之前,應使用清水驗證儀器,即在儀器灌滿水后,將游碼左側對準“1.0”刻度線,保證水平氣泡長時間處在中央位置;否則,可采用調整平衡容器金屬粒的方式校準。將待測的泥漿杯注滿泥漿,蓋上杯蓋,保證多余泥漿能充分流出,之后擦干外表,移動儀器游碼,當氣泡再次居中后,讀出游碼刻度,即為泥漿密度值
1.2.2 粘度檢測
泥漿在流動過程中,泥漿的液體分子與固體分子之間會相互產生一種相對抵抗的摩擦力,這個摩擦力影響泥漿粘度。當泥漿粘度過大,泥漿的整體流動性差,造孔效率降低,在下鉆時,易出現井孔擠壓、抽吸等現象。從現階段水利工程施工要求來看,其泥漿粘度可控制在(48.5±2.3)%為佳。
目前,測量粘度的儀器主要為1006型漏斗粘度計與馬氏漏斗粘度計,兩種儀器的相關標準不同,測得的數據也存在明顯差異,必須根據儀器型號選擇檢測標準。
1.2.3 膠體率檢測
泥漿靜止24h后,上部泥漿會澄出清水,這時,下部泥漿體積與原總體積之間的比即為泥漿膠體率,泥漿膠體率越高,則代表泥漿質量越高。
將樣品均勻置入量筒中,并置于平穩平臺上,其計算公式為:
*100%
在上述公式中,C代表膠體率;V1代表泥漿總體積;V2代表析出水體積。
2 混凝土防滲墻質量檢測方法
應根據工程要求,選擇合適的質量檢測方法,對施工墻體的檢測方法、連續性進行檢測,以進一步提高施工效果。
2.1 防滲墻深度檢測方法
防滲墻深度檢測可采用傳統鉆孔檢測方法,在檢測過程中,可輔以物探方法,以提升檢測能力。檢測時,應確定防滲墻設計深度,并找出防滲墻所在位置,根據具體位置所對應的樁號,確定最終檢測位置。由于每個位置都具有相應的深度,因此應樁號對應的地質資料確定設計深度。
同時,對于以不透水層為土基的防滲墻,其鉆孔深度略大于設計深度即可。對于地基為巖基,且要求入巖的防滲墻,在鉆入基巖后,取基巖樣品,判斷施工是否達到基巖。
2.2 防滲墻連續性檢測方法
現階段,尚無有效的混凝土防滲墻連續性檢測方法。檢測單位廣泛使用物探檢測方法。而常見的檢測方法為電法、電磁法和聲波法。無損檢測技術屬于一種新興檢測技術,通過微型電腦,檢測建筑物內部結構,根據電腦顯示,判斷建筑物內部是否存在質量問題。無損檢測技術符合水利工程施工的多項要求。首先,無損檢測方法與上述檢測方法的效果一致,無需對建筑物外表進行破壞,能快速發現潛在質量風險;其次,無損檢測技術信號反應迅速,能在較短時間內反應建筑物內部情況;最后,無損檢測技術能應用于多種檢測工作中,能降低采購檢測設備的成本。
3 結語
混凝土防滲墻技術能有效提高工程整體性能,屬于一種常見的水利工程施工技術。本文簡單分析了墻體夾泥問題與防滲墻深度問題,并由造孔泥漿質量檢測入手,對混凝土防滲墻整體質量控制方法進行討論,最后提出工程施工檢測技術。對施工單位而言,在施工過程中,要不斷加深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通過問題處理、檢測方法分析不斷提高施工能力,最終實現高效施工、安全施工。
參考文獻
[1] 龐旭東,李宗杰,劉加林.塑性混凝土防滲墻施工質量控制[J].北京水務(水務建設).2014,1(3):17-21.
[2] 宋洪明,李東生.彈性波CT技術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質量檢測中的應用[J].水電與新能源,2013,12(9):64-66.
[3] 薛云峰.混凝土防滲墻質量控制及檢測技術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信息物理工程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