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強
私募股權投資在推動資本向更加有利的發展方向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可以使投資者高效、快速的獲得投資回報,私募股權深受投資者重視。我國在“有限合伙”方面的法律機制不斷完善,私募股權投資不斷得到發展。為了適應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需要不斷對私募股權投資的稅務政策進行調整,規范化私募股權投資過程,從而推動股權基金投資市場的健康發展。
私募股權投資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投資于非上市公司股權;另一種是上市公司非公開交易股權。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逐漸成為私募股權投資的主流組織形式,已經發展出一定的規模。我國在新《合伙企業法》中第一次有了有限合伙制的概念。我國法律規定法人和其他的組織都可以擔任合伙人。和其他的投資方式對比,有限合伙制的私募股權投資具有很大的優勢,在資金募集、收入分配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另外這種投資方式的激勵機制、組織成本以及監管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方便之處。
現行稅法下合伙企業層面所得稅處理
在有關國務院頒發的關于合伙企業的稅務問題的法規中規定,我國的合伙企業稅收方式參照個體稅收的方式,合伙企業不征收企業所得稅,而是由合伙人分別繳納。合伙人是納稅的義務者,如果合伙企業是自然人所有,則繳納個人所得稅;如果合伙企業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所有,則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另外,我國稅務可以分利之后再計算稅額。這也是合伙企業獨有的特點,透明納稅實體。
自然人合伙人的所得稅處理。需要繳納稅款的包括自然人、合伙人投資所得的股息、紅利等收益。我國相關規定對于個人獨資企業或者合伙企業在對外的投資過程中獲得的紅利和股息等收益是不歸納為合伙企業的營業收入,所以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的,這類收入知識算作個人的投資所得,只需繳納個人所得稅即可。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自然人、和合伙人收益的20%為稅額,通常個人所得稅都按照這一標準進行計算。
自然人合伙人投資企業的股權轉讓過程中的收入也需要繳納收入所得稅。根據國家頒布的有關財稅的相關規定,根據《個人所得稅法》規定,自然人合伙人投資企業的轉讓過程中的收入也需要根據稅法規定繳納所得稅,稅務計算標準適用5%-35%的稅率。
非自然人合伙所得稅處理。新《合伙企業法》規定,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人可以由自然人、合伙人、各企業或者民間組織、政府機構等法人都可以擔任。和原來合伙企業稅制僅對自然人組成的合伙企業稅務問題進行規定不同,新的稅制也適用于上述法人或者組織組成的合伙企業稅務方面的問題。
根據稅務的相關法律規定,如果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是法人或者是其他的組織,繳納的所得稅為企業所得稅。而對于其他的投資所得和合伙人分配時,對于這類型的所得收益的性質沒有明確的定義。如果根據透明納稅實體的原則,合伙人分配所得的性質不變,企業股權轉讓所得按照25%的稅率計算;如果是合伙企業對其他企業投資收益則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管理人層面所得稅處理。在投資過程中可以選擇合伙制或者公司制這兩種法律形式,如果合伙人擔任管理人員,那管理人員的收入除了收益分成之外,還包括企業管理費,支付給管理人員的費用大約為企業投資資本的所占比例的1.5%至2.0%。因為這類收入為管理者的服務性收入,根據先分利然后計算稅額的原則。合伙制的法律形式下的企業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公司制的法律形式下的企業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兩種是有區別的。
企業采取合伙制形式時,企業收益分成部分的收入合伙人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公司制形式,企業如果是以公司制的形式存在,根據透明納稅實體的原則,企業合伙人的個人所得的性質不變,企業股權轉讓所得按照25%的稅率計算;如果是合伙企業對其他企業投資收益則不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存在的問題。投資者通過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權基金進行投資過程中,需要滿足的條件要求比較低,發展門檻不高,同時這種企業管理機構結構簡單,可變動性強,運行便捷高效,利益分配結構靈活性較高,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調整。這也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可以得到快速發展,形成為主流投資基金組織的重要條件。但是對于合伙制企業的收入納稅法規沒有形成明確規定,稅務繳納沒有實際的法規可以參照。在合伙企業收入稅務方面急需得到立法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法律法規尚需完善。根據我國當前稅法規定,自然人合伙人擔負的稅務偏重。在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過程中,最具爭議的應該是自然人合伙人轉讓投資企業獲取的收入的稅務繳納方案。在我國出臺相關稅收政策前,合伙企業大多是小規模企業,稅收方式也根據5%至35%共五個等級劃分采用累計稅率,對于收入超過5萬元以上的部分,按照35%的稅率收取個人所得稅。隨著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的不斷發展,投資金額不斷增多,所以,合伙人的收入往往會超過5萬,達到更多的金額,所以原來的35%稅率相對過重,不利于這一行業的發展。也大大的影響了人們的投資熱情。
不同區域政策不統一。地方政策制定沒有統一的參照標準。部分地區實行投資轉讓所得收入按照全部收入的20%的比例收取所得稅。因為個人所得稅是地方和中央按照地方40%、中央60%的比例分配,地方為了發展當地的投資規模對稅率模式進行修改,實行統一稅率為20%以取代5%至35%的累進稅率,但是這種做法并不是降低稅率,其應對資產變化的靈活性大大降低。目前這種稅率依然需要改進。
國家稅收標準是各地區參照的標準,相關規定的制定都是參照國家標準。比如上海地區,2008 年8 月上海發布了關于自然人與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人關于所得稅稅收政策說明的文件,這一文件出臺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國家出臺政策存在的不足的一種補充,能夠對當前稅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管理。對于自然人和有限合伙人不對合伙企業進行管理的合伙人,他們的個人收入包括利息、股息和紅利,稅務繳納按照20%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參與管理合伙企業的自然人和普通合伙人則按照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的相關規定,按照5%-35% 的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這種納稅模式是五級超額累進稅模式。上海地區這一政策反而比國家對普通合伙人的稅收標準更為嚴格。政策依然沒有區分普通合伙人的收入性質,收稅標準依然根據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征收。
根據上述政策出臺后的知道精神,隨后上海地區又出臺了新的法規文件,實施新的稅收辦法。主要是根據上海地區頒布的法規,主要鼓勵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積極向新區進行投資,加大對新區項目的開發。對于投資的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收入所得稅減免50%的稅收,相當于把稅收的50%的收入獎勵給投資企業。同時對于符合政府規定條件的企業的人員進行一次性獎勵,以提高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另外,對企業在對應區域給予一定的投資建設補貼,例如房租補貼和購房補貼等。
建議
建立完善的合伙企業稅收制度。目前我國《企業所得稅法》還存在諸多問題,許多方面對稅務問題的規定并不明確。我國對合伙企業的稅務問題立法低、穩定性差,所以,需要政府加大立法力度,不斷建立健全合伙企業稅收制度,完善當前收稅方案。對于國家稅收過程中存在的爭議問題和沒有詳細說明的問題進行規范,不斷完善稅收制度。例如對于企業中的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根據他們的職責和收入性質,區分他們的位置,從而根據他們自身的條件制定合適的稅務政策,雖然,實行統一稅收方便政府稅務工作的管理工作,但是這種收稅方式是不符合科學要求的一種制度,必須對其進行改革。
加大稅收扶持力度。金融業的發展對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過程和轉變過程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其地位舉足輕重。而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的發展對于傳統的實體經濟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有效的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和繁榮。所以政府需要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行業進行規范,不斷加大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我國在新《企業所得稅法》中已經落實了相關政策,對投資企業有很大的優惠作用。但是新的《企業所得稅》并不適用于合伙制企業,所以出臺的優惠政策無法扶持到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政府要積極推出更新的政策以滿足投資市場發展的需要。
根據不同地區出臺的不同政策進行改革,比如上海地區在出臺政策之后不斷出臺新的法規文件,實施新的稅收辦法,對原有的不足進行改進。主要是根據上海地區頒布的法規,主要鼓勵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積極向新區進行投資,加大對新區項目的開發。對于投資的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收入所得稅減免50%的稅收,相當于把稅收的50%的收入獎勵給投資企業。同時對于符合政府規定條件的企業的人員進行一次性獎勵,以提高企業投資的積極性。另外,對企業在對應區域給予一定的投資建設補貼,例如房租補貼和購房補貼等。
雖然部分地區出臺過關于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的優惠政策,但是這也僅僅是小區域的實驗實行,另外加上政府推廣力不足,政策實施起來也存在不穩定等現象。所以這一優惠政策并沒有給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者帶來多大益處。所以,需要政府從全面的角度出臺統一的、合理的適用于有限合伙制私募的稅收扶持政策,積極推動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的穩定發展。
目前我國在合伙企業有關的稅收立法方面還存在不足的問題,法律建設明顯滯后,在處理合伙人的稅務問題上并沒有完善的處理機制,各地稅務機關的處理方式也得不到統一。需要不斷加強在合伙制私募股權方面的法律約束和引導,不斷合理化、規范化市場投資過程,保證私募股權投資方式的健康穩定發展。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