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創造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成就,書法藝術作為中華文化的一朵燦爛之花,體現了東方藝術的美和絢麗,是我們民族永遠值得自豪和驕傲的藝術瑰寶。萌芽于東漢的楷書,作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座高峰,有著其獨特的實用性和規范性的特點,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亮點。魏碑作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有著雄強氣魄,靈動清新,渾然天成的特點,人們對魏碑的重視度不斷提高,成為了我們當代學習楷書的經典范本。
關鍵詞:魏碑;當代書法;審美取向
書法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的文化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商業氣息充于其中,書法藝術也無例外地受到了影響。魏碑作為書法藝術的代表之一,其有強健有力、古樸自然、渾然天成的藝術特點,得到了大家的鐘愛,而這使得魏碑對當代的書法審美取向有著重要的影響。
一、魏碑的產生和歷史意義
魏碑是指在北朝時期魏國出現的造像題記、墓志碑碣、摩崖上的刻石文字。北朝時期,人民深惡戰亂,避禍祈福,信佛之風由此盛行,加上統治者提倡,百姓紛紛響應建寺祈福,刻石也隨之盛行,從上到下的宗教熱潮,必對書法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魏碑由此得到了發展。且有孝文帝為鞏固北魏統治地位,漢化鮮卑族,促進漢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的融合,這也使魏碑書法藝術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和完善。
二、魏碑影響深遠,
使當代書壇將其藝術特點作為審美取向
魏碑作為南北朝時期楷書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是北朝碑刻的統稱。且北魏是北朝相繼的各個王朝中立國時間最久的一個朝代,歷史影響深遠。所以后來常用“魏碑”來指統稱東魏、西魏、北齊及北周在內的整個北朝的碑刻書法作品。其特點為字筆強勁有力、古樸自然,靈動活潑。且其筆畫中帶有漢隸筆法,入筆露峰,成為后世書法的一種楷模。魏碑發現的時間較早,在清代早期逐漸開始盛行,只是并未引起重視。其實早在唐朝時期一些書法家的作品中已經能看出北朝碑刻的影響,如書法家歐陽詢和褚遂良的作品。但當時作為代表的王羲之晉朝書風依然是唐朝書法的主流,雖然人們對魏碑雖有所取法,也只是大多書法家們的個人興趣使然,所以并未形成一種普遍學習魏碑的風氣。
唐朝楷書要求工整、嚴謹,而這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們的創造力,也使得后來的楷書變得更加程序化、標準化,沒能給書法家對楷書的個性創作留下發展空間。這也導致了很多的書法家只能另辟途徑,如宋朝“四大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就把主要精力用于行書和草書的創作。到了明朝,科舉制的日益僵化,科舉考試更是規定官方字體,要求字跡美觀、大方、標準、規范。嚴重抑制了書法家們的個性創作,拘束了書法的創新。清朝則更加嚴重,出現了“千人一面”的格局,文章字體千篇一律,程式化嚴重,書法藝術失去了活力,使其本有的生氣活力喪失殆盡。直到嘉慶道光年間,魏碑才真正開始受到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的重視。隨著社會大環境的變化,金石考據學的興起,大量出土的南北朝碑刻使人們開始意識到“館閣體”的弊端。人們開始對魏碑的學習研究興盛起來,魏碑逐漸得到了人們的推崇和喜愛。清朝康有為有《廣藝舟雙楫》對魏碑的贊頌:“今日欲尊帖學,則翻之已壞,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則磨之已壞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筆畫完好,精神流露,易于臨摹,一也;可以考隸楷之變,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結構,宋尚意態,六朝碑各體畢備,四也;筆法舒長刻人,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實為唐、宋之所無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于尊乎!”
魏碑注重意趣,用筆揮灑自如,魄力雄強、氣勢渾穆、筆法跳動、錯落有致、結構大成。不同于晉楷穩而有勢、勻中見豁、嚴謹有致,也不同于唐楷重心平穩、布白勻稱、左右揖讓、上下承覆。康有為有“十美”贊之:“古今之中,唯南碑與魏為可宗。可宗為何?曰有十美: 一曰魄力雄強,二曰氣象渾穆,三曰筆法跳越,四曰點畫峻厚,五曰意態奇逸,六曰精神飛動,七曰興趣酣足,八曰骨法洞達,九曰結構天成,十曰血肉豐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精確地描述出魏碑書法強健有力、自然天成的藝術特點,而這也很自然地影響了當代書壇的審美取向。
三、魏碑書法的特點迎合了當代書法藝術的審美取向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轉變和發展,書法在文化走向多元化的今天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在新的社會時代背景下,很多書法家受到社會浮躁之風的影響,書法開始融入大眾的圈子,書法審美主體從文人雅士的雅文化轉入大眾群眾的俗文化圈中,加之展覽會的發展也在不斷地推動著書法藝術的變化,書法創作也從伏案文人的雅玩轉到了展廳公眾欣賞。魏碑書法強健、樸拙、渾然天成的藝術性質迎合了人們對書法作品形式感的重視。而書法家的學識、文化修養被擱置在一旁,當代書法創作已經逐漸忽略了書法創作的教化功能,遺忘了傳統書論中的“作字先作人”“書如其人”“人品即書品”的品質。展覽機制不斷地沖擊著書法家抽追求的書法作品的視覺美感,傳統書法的審美愉悅在書法展覽機制中已不復存在。且展覽機制注重評委的點評、規定,誰的作品獲得了獎則下次這就成為書法風格的主角,而這使得個人在參展過程中潛意識的局限了個人的自由創作。即在這種狀態下,書法藝術不再只是文化人的雅興了,書法的藝術性更多地取決于評委的評定。評委的審美成為了書法的引領,書法的深刻性、藝術性被稀釋,書法從“用心品”的藝術變成了“用眼看”的技術。成為一些修養低的人的審美取向,迎合了大眾世俗的審美取向,使得人們更加注重作品的形式而忽略書法內在的審美。
四、魏碑書法鮮明獨特
特點使當代書法產生以丑為美的誤區
在當今展覽機制的影響下,魏碑書法筆法跳躍、意態奇異、自然天成的特點正好符合了書法家改變人們書法審美的需求,即魏碑書法的審美特征便成為了書法家取法的方向。但是一些書家為了標新立異,想方設法在字形、筆法、墨法、章法上做文章,隨意發揮,進行字體變形、錯位等有違常規的處理,不惜打破傳統文人的典雅書風,使書法字體變得扭曲怪異,并以此來體現異乎尋常的古怪之美。
這種狂怪丑異的思潮從明代開始流行,到清代得以發展,明末清初強調“ 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的美學主張。以揚州八怪為代表,大膽突破前人法規,勇于改革創新,以“怪”為美。其中以金農、鄭板橋最為突出。金農作為揚州八怪之首,學養深厚,在詩、書、畫、印及收藏鑒賞方面都稱之為大家。在書法方面,首創“漆書”,將魏碑的厚重樸實和篆、隸之勢融入楷書,打破圓潤流便的形式美規范,方筆如刷,濃墨如漆,表現出獨特的稚拙之美;鄭板橋則追求“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他的書法很“另類”,篩檢真草隸篆用筆,獨創一體,自稱“六分半書”;字形變化多端,章法詭譎有致,形態多姿,是性情自由的“表演秀”。而當今書壇出現的以怪為美的文字,卻是對書法傳統膚淺理解造成的。以單從形式技法上追求的“拙”“怪”,是完全不同于傳統書法中建立在書寫技能的磨練和文化內涵修養上的拙樸美,其忽略了對精神意趣與學養內涵上的研究,導致了現代書法走向誤區。那么想要改變這樣的局面,首先,必須提升書法技巧,書法技巧作為書法藝術的基礎,在書法藝術中起著重要作用,只有提高書法技巧,才能進一步地發展書法藝術,體現書法之美;其次,把古代書法經典作為傳承對象,重視文化傳統,經典作為永恒的至高,代表著書法藝術的精華,傳承著歷代書法藝術;最后,要養成良好的文化修養,因為良好的文化修養不僅能促進人的思想道德修養,提高自我,還能提高其書法藝術作品的境界。
五、當以魏碑楷字作為當代書法的審美追求
在中國書法史上,書法工整的莫過于楷書,而楷書最為突出的莫過于魏楷、晉楷和唐楷,楷書發展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一個頂峰,有著幾乎統一的審美情趣。處于當代這個大發展大繁榮的社會時期,隨著社會發展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不斷變快,人民對事物都有著速成的心態,當代書法也變得“行草”起來,成為了快速書寫的方式,但是書法應有其一定的“度”,不應該受到這種急功近利的風潮影響,當代書法的審美追求應堅持以魏碑楷書作為目標,保持書法的剛柔相濟,優美與壯美的辯證統一。“書要兼備陰陽二氣”“ 飄逸愈沉著,嫻娜愈健”“力屈萬夫,韻高千古”,魏碑楷文審美追求的書法不但樸拙自然、剛健雄渾、 獷野怪奇,而且嚴謹圓熟、秀逸瀟灑、清雅端莊。這些不同的審美風格所體現的書法面貌千姿百態,書家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借鑒,從魏碑中求取意趣,從備課中汲取營養迷惑的結字造型和用筆方法,更好地提高文化素養,形成更好的成熟的書法審美取向。作為當代許多書法家的追求,魏碑楷書是當代書法發展的必由之路。當代書法大師孫伯翔先生的魏碑書法方俊挺拔、清新靈動、精神飛揚,讓世人推崇喜愛,孫伯翔先生以結合碑帖書法藝術來改變將來書法為一生的追求目標,不斷創新發展魏碑書法。所以我們應該把魏碑楷書作為當代書法審美的追求,促進當代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
六、結語
魏碑作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有著雄強氣魄,靈動清新,渾然天成的特點,對當代書法審美取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以魏碑熱的潮流分析魏碑的發展對書法審美取向的具體影響,展現了清代后期得到推崇的魏碑對當代書法藝術的深遠意義,迎合了當代重形式與感觀效應的審美取向。指出當代審美的誤區,提出正確的審美取向,更好地促進中國文化、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使人們樹立正確的書法藝術的審美取向。
參考文獻:
[1]劉寧. 論魏碑對當代楷書發展的影響[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3.
[2]馬天飛.從當下魏碑熱談當代書法的審美取向[J].文藝生活,2010,(09):108.
[3]梅學味. 書法審美經驗闡釋[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13.
[4]王軍領. 展覽背景下的當代中國書法思考[D].重慶:重慶大學,2010.
[5]羅鴻波. 書法藝術變形及其當代表達機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3.
作者簡介:
王凌寒,單位:天津美術學院。 學歷: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