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覺北京已經瘋了,似乎網齡超過五年,年齡低于三十,認字三千左右,英語四六級上下,知道KK(被譽為網絡發言人的凱文凱利),出入過媒體互聯網和廣告公司的朋友們都創業了,弄潮了,跟天使投資人喝咖啡了。”
走在中關村創業大街(此前的北京海淀圖書城),如果你不是創業者或者懷揣創業夢想的年輕人,好像都不好意思抬起頭來走路。每天下午的4點到6點,這條街上的每家咖啡館都很難找到位子,大批的年輕人在這里談理想、談跳槽、談創業、找投資人……“總理同款咖啡”讓原本已經是中關村創業大街明星的3W咖啡紅得發紫,一層的咖啡廳,兩三個人聚集一起,聊著各自的創業項目,甚至有些喧鬧,有些創業者在大桌上開會,討論著公司籌辦的事項。這種自發的交流方式,讓創業信息和資金的流動顯得順暢。與之相鄰的車庫咖啡的黑板墻上,貼著各類招聘廣告,“設計獅”“尋合伙人”等漫畫形式的招聘廣告生動活潑。
當創業、夢想等詞匯被融入其中后,一杯小小的咖啡已經徹底沸騰起來。
投入的不僅僅是金錢
很多人在創業之初都會為錢所困,資金在很多想要創業的人眼里是最大的攔路虎,但真當你步入創業后,你會發現自己投入的遠遠不止是金錢。
時間是創業者投入的最大隱形成本,加班、熬夜成為初創公司共同的標簽,在美好的未來和錢景吸引下,沒完沒了的加班成為了應該和必然,無論是初創公司領導層還是員工,都在默默的為創業輸出著時間。而在時間的背后,則是對情感和個人興趣愛好的壓制,當你將時間都投入創業項目時,何談親情愛情?很多創業者在真正開始創業時都會發現,自己很難再抽出時間陪女友或老婆逛街,很難再回家陪爸媽吃頓飯了,這樣的投入對于很多正在步入中年的80后而言是很難抉擇和付出的。
金錢之外的時間和情感投入,讓創業成為90后及70后的游戲,一頭一尾的年紀讓他們能更好的付出,而身處中間段的80后,一旦理智思考創業需要付出的時候,恐怕更多會選擇放棄。
團隊之殤
結婚不是一個人的事兒,創業同樣不可能是一個人的事兒,尤其是當創業門檻越來越高的時候,人們希望自己的創業項目獨一無二或者說能夠樹立進入壁壘,但同樣,你在實施創業想法的過程中,伙伴和團隊的地位會顯得越來越重要。可很不幸的是絕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能夠交到很多朋友,卻很難遇到適合創業的伙伴。
一個好的創業團隊需要的并非創意而是執行力,在好的領導的帶領下,團隊成員能夠恰到好處的找到自己位置并發揮自己所長。朋友和創業伙伴本身是兩個南轅北轍的定義,經歷了時間沉淀或者說考驗的朋友往往能陪伴我們走過很長的歲月,但很多人在創業時的團隊很多成員都是因為創業項目而招募的,這樣的合作及磨合,有著過重的利益成分,很難真正實現朋友間的交心,這樣的隱患往往在創業順風順水時候很難體現,但一旦遇到困難、挫折,源自團隊內部的崩盤往往會讓整個創業項目倒掉。
商品化的創業項目
寬松的大環境讓創業變得容易,一個有想法的創業者很容易地創辦一個公司,但也很容易地被包裝成一個“產品”推介給天使投資方,不論成敗,創業項目在投資者或資本方眼里更像是一件商品,演化到嚴重時會忽略這一商品的好壞,更多去關注如何將這樣的商品包裝并打包賣給下一家。
資本能夠幫助創業者和初創企業迅速成長,但新東方俞敏洪至今都認為“上市不是新東方最好的選擇”,資本對利益的追逐往往會對企業發展方向產生印象,短期利益和長期夯實基礎本身就是對立的,一個好的創業項目或有希望的初創公司,當遇到一個追逐短期利益的資本時,往往是在短期的輝煌后變會面臨夭折的境地。創業項目的商品化,能夠在短期內借助資本讓創業領域顯得繁華,但長期而言,短線資本的進入,將成為制約初創企業發展的最大問題。尤其是在資本的不斷炒作和包裝下,連續創業恐將讓創業成為不少人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