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秋 王眾

方鑫(右)和朋友對創業的初步想法是,畢業后先到一個行業里去了解摸索, 有了一定底子后,再去做“一些大事”,陶品老師對此表示認同
按照百度百科的定義,“創客”一詞來源于英文單詞"Maker”,是指出于興趣與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創客運動最重要的標志是掌握了自生產工具,他們是一群新人類。堅守創新,持續實踐,樂于分享并且追求美好生活的人。簡單地說就是:玩創新的一群人。
天空工場中的“創客學生”
清華大學電機系大三學生方鑫是一名典型的“學生創客”。他從高中開始對光學感興趣,高一開始花了不少壓歲錢收藏和裝配手電筒?!皠e看小小的手電,能玩出不少花樣”。在“手電筒愛好者論壇”上,方鑫和其他愛好者一樣,設計有不同光學特性的手電。
高中期間,方鑫還參加了“‘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這個比賽讓他接觸到嵌入式系統和嵌入式編程。他的參賽項目是解決夜晚車輛會車時,遠光燈對駕駛員眼部的刺激。方鑫想到小時候家里收音機上透明的液晶玻璃。于是,他設計了一種基于液晶玻璃的汽車玻璃,安裝到用樂高搭建的一輛模型車上,利用光敏元件和步進電機組成探頭,能檢測對面車輛遠光燈的方位,改變點陣液晶玻璃相應位置的透光率,削弱遠光燈對駕駛員的視覺刺激。這個項目,方鑫在高中做了3個學期。
到清華后,方鑫漸漸成為科技社團中的“明星”。這些科技社團在每年四五月的社團節上開展招新活動。同學報名后,會經歷面試和篩選。在一些社團,例如天空工場興趣團隊,同學們如果有了足夠的做項目經驗,可以拿到“隊員編號”,這是一種榮譽和認同。
方鑫先加入了清華有名的 “三角洲科技社團”,這個社團每年會參加飛思卡爾公司舉辦的智能車大賽,方鑫就參加了一次這項賽事。之后,他又加入了另一個著名興趣團隊“天空工場”,這個興趣團隊以多旋翼無人機技術見長。方鑫的目標是要“從頭到尾自己打造一架四旋翼無人機”。2013年末,天空工場的一位師兄給方和其他兩位同學開課,教授四旋翼無人機的控制理論和模型。之后,方鑫便開始了高強度自學。在最緊張也最快樂的時候,他白天上課,晚上就在天空工場鼓搗四旋翼飛控單元,睡得很少,確覺得很充實。
由于之前的嵌入式基礎,僅用了一個多月,方鑫的飛機就能飛得不錯,實現了姿態控制遙控飛行。后來,他和殷嘉倫,陸知煥兩位同學組團,在計算機系陶品教授的指導下,參加了“2014年英特爾杯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并獲得一等獎。
伴隨著創客活動,方鑫也在思索著創客和創業問題。他發現,清華畢業就出去創業的同學并不多。他知道的兩個例子,一個是三角洲科技社團的創始人,創業去做電動車電池和管理系統;另一個是天空工場的創始人之一,創業去做“光的三次方”(立體顯示)以及其他先進顯示設備。但方鑫目前并不看好自己以無人機平臺來創業的這個方向。他認為無人機目前結構已穩定,將來無人機的創新和發展方向,如機器視覺等并不是他所在的電機系所擅長的。而他很向往自己的專業方向——強電領域。在這一領域,智能電網是個很有前景的方向,也能發揮他的專業優勢和在嵌入式方面的經驗。
方鑫與自己的一位同學也聊過創業。他們初步的想法是,畢業后先到一個行業里去了解摸索,有了一定底子后,再去做“一些大事”。
雖然熱愛技術研發,但在天空工場,方鑫也做一些項目的leader,培養自己的領導力。實際上,他顯得禮貌而周到,并不像一名呆板的工程師。他向我介紹參賽團隊,并把取得的成績歸功于指導老師和團隊。
在歷次比賽中,方鑫看到一些個人化或幾個人的小團隊。他覺得,因為眼界、知識的瓶頸,做出的東西很容易同質化,讓他眼前一亮的東西不多。他認為要從根本上做出很創新的東西,需要對專業領域有很深入的積淀?!耙砸曈X導航為例,要做出實時性好、建模效果好的技術,可能要看很多論文,知識要很扎實?!彼f,“很多創意都是小玩意,很容易被Copy、淹沒。真正的創新,要站在巨人肩膀上,像航天飛機,絕對不是兩三個創客團隊能做出來的,它要整合多種高新技術?!?/p>
由于希望在專業方向上有所建樹,方鑫這學期要“乖乖學習了”,不能再那么瘋狂地做項目。在方鑫的班上,瘋狂做項目的學生大概只有他一人。大家都在課業上展開激烈的競爭。
創客將成一個新常態
曾指導過方鑫的清華計算機系陶品副教授開設了一門課程——嵌入式系統,與創客群體關聯緊密。
在嵌入式課堂上,陶老師發現了很多動手能力特別強的學生。他的幾個學生曾做過一種“智能口琴”,可以讓不會吹口琴的人也能吹出悅耳的曲子,這個項目的一個想法是用游戲化思維幫助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做康復訓練。項目在一次大賽中獲得全球第二。
不過,陶老師告訴記者,像方鑫這樣能根據自己興趣學習,在校拿出相當時間從事發明的學生在清華還屬于“另類”,清華大部分學生走的還是以課業為主、畢業后進入一家好工作單位這樣的常規道路,因為絕大部分學生不可能一畢業就能創業。
硅谷流行鼓勵20歲以下學生創業的風潮,但在中國高校,最近幾年這樣的風潮影響不大。陶老師看到很多校友是在畢業后幾年甚至多年后,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時機下,才去創業的。如今,在中國創業的門檻還是較高的,在校學生的接觸面不廣,不了解行業需求,沒有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過,還不知道創業的溝溝坎坎。
“創業也不能只做一些錦上添花的東西,需要一些真正的突破。”陶老師指著剛在朋友圈中恭喜過的清華化學系的一位老師說,“這些創新才是真正的發明,從技術角度看才更有可能創業成功?!边@位老師做出了一種人體器官3D打印所需的化學物質。陶老師隨后又有意無意地接了一句:“雖然看起來現在創業的機會很多,像互聯網賣菜、理發,但這些能成功的概率很小,因為沒有核心競爭力,不能在一開始形成技術壁壘。”
不過,與創業相比,做一名創客去鼓搗東西的門檻如今已大幅降低。20多年前,陶老師在讀大學時,一臺286計算機要賣到3萬元,那時的生活水平是“100元過一個月”。他當時想做一個能下圍棋的機器人,但沒有條件。而現在,你想做什么,都能通過“萬能的電商”找到大眾化、工業級的部件和各種工廠資源,而且成本不高。同時,開源Linux技術能讓你免費利用數以百萬行計的成熟代碼。互聯網又將更多具有相同愛好的人聚集在一起,激發出更多的創新火花。這些條件,讓愛好者能制造自己感興趣的各種新東西,不僅僅是多年前玩業余無線電的那種玩法。
“創客將是一個新常態,它會對社會漸漸產生影響?!碧绽蠋熣f。幾天前,他去修車,修車師傅就對發動機很有研究和見解,但限于條件限制他自己無法研發新型發動機。陶老師想到,一定會有一天,個人也可以鼓搗發動機,可能有人會得意地在路上駕駛一輛車,里面是自己鼓搗出的發動機。如果就這么“玩下去”,可能有一天,創客們的創新會影響到大的汽車企業。

2012年北京舉辦的“創客嘉年華”是中國內地的首屆創客主題活動。有來自世界各國80多名創客的50多項作品參展
陶老師自身也是一名創客,在他的辦公室中放著很多制作“智能椅子”的材料。這種椅子可以知道誰坐了、他/她的健康狀況怎樣。陶老師正在解決一些實際技術問題。
現在,像陶老師這樣的創客數量正在急劇增加。未來,他們會經歷量變到質變,這將會改變中國創新的方方面面。
陶老師也觀察到90后學生更愿意主動學習、追求自己的理想。他也在思考如何改善自己的教學來適應這種變化。在學生眼里,智能車已經太普通了。3年前,陶老師開始琢磨是否把四旋翼飛行器——一種現在已經非常熱的4個螺旋槳的飛行器引入教學中。但考慮到復雜性、技術方案成熟度等因素,一直沒有去實現。最近,他想到在一個學期中安排滑翔機方案教學可能更為合理。他之所以這么做,主要是想吸引學生的興趣,最終是“教他們知識,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給予他們信心”。
“學生們做過一架飛機,就會知道做個東西不過如此,你未來讓我做個坦克,我有信心,知道有多大工作量、怎么選電動機、怎么裝配固定,需要什么技巧讓它更好地運行”。
從創客到創業者
小魚在家CEO宋晨楓在手機上輕點兩下,屏幕上出現了他北京家中的大客廳。女兒正坐在客廳中央的沙發上看電視?!皩殞殻阍诔允裁茨??”宋晨楓問,“酸奶——”女兒的聲音清脆稚嫩。宋隨即又在手機上點了兩下,畫面出現了遠在美國的父母家。此時正是美國午夜,宋在手機上環顧了靜悄悄的客廳,父母已休息。
短短一分鐘內,宋晨楓回了一趟自己在中國和美國的家。
2014年初,宋晨楓創立了小魚在家,致力于“家用陪伴機器人”這類很有未來感的產品研發。不到一年,公司的第一款“智能陪伴機器人”誕生了,駐守在家的機器人與手機APP相連,讓用戶能隨時與家人音視頻或“回家”看一眼。
這是宋晨楓第二次創業。他在微軟工作了4年后創辦的3D虛擬世界平臺企業被YY合并,YY于2012年底在納斯達克上市。在成功退出后,宋開始了第二次出發,有著創客基因的他,選擇做市場上的新品類——家庭陪伴機器人,用宋的話來說“不是自己要發明什么,而是大趨勢”下的“順勢而為”——他看到了當代中國 “4-2-1”的家庭結構,成年子女無暇陪伴老人和孩子。當“無法陪伴”成為維系親情的困境,創造這個新產品,其實是洞察和創造了一種新的用戶價值。
在此之前,盡管全球通信和無線網絡允許我們以更廉價、更便捷的方式聯系被距離相隔的家人,但宋認為家人間的聯系,更需要的是來自情感的陪伴,這種陪伴不僅僅是“聽其聲、見其人”的音視頻技術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最大化還原親人陪伴在身邊的自然和真實感。
“人和家的聯系方式一定會被改變,應該有更合適家庭的陪伴產品。”宋肯定地說,“而需求、環境、技術恰好也到了一個點,我們可以干這件事了?!?/p>
宋是典型的創客型創業者。在美國接受了高中和大學教育?!懊绹髮W教育會系統性地把一個人培養得有創業能力。”他說。他說,“他們注重團隊能力,與社會接軌的東西很多。”
宋曾與同學為當時流行的Palm掌上電腦開發了外設,以便更快捷地將PDA上的信息拷到軟驅。沒想到,產品剛出爐不久,Flash存儲就替代了軟驅,他們的東西“被顛覆掉了”。宋說,自己因此很早就知道在做事之前要看清大勢。
宋記憶深刻的另個一創意項目,是跟著老師利用藍牙技術設計野生動物追蹤的項目。他們給幾種動物設計了藍牙頸環,并在動物遷徙道路上放置基站。頸環可以記錄動物之間的見面時間以及見面場景;當動物靠近基站時,頸環會與基站連接,并在特定條件下自動打開,掉落在草地上,以便研究人員回收研究。這些項目逐步培養著宋的市場眼光、根據需求做產品和建團隊的感覺。
從創客到創業,宋深知兩種身份的差異。創客可以做出產品原型,但很難做到真正產品化。成功的產品化則需要極致地解決產品細節,還要考慮量產、價格控制、質量保障、穩定服務等重要環節。所以一個技藝精湛的好創客未必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創業者。

2014年初,宋晨楓創立了小魚在家,致力于“家用陪伴機器人”這類很有未來感的產品研發
為了讓創造的家庭陪伴機器人小魚在家最大化的還原身邊感,宋的核心團隊開發了目前只有企業級技術才能實現的免提下的音視頻體驗。其中核心技術之一是噪聲抑制。例如,家庭環境噪聲很多,如何抑制電視、冰箱等背景聲音,讓人的聲音格外清晰突出?“現在這個領域的頂尖高手就在我們公司”。這些技術大拿中,有來自企業級視訊系統最大的供應商POLYCOM和微軟的高手,他們現在并肩合作,一起實現了絕大部分同行無法企及的音視頻體驗,讓放在電視旁邊的“小魚”幫助宋父女實現了無噪聲、無距離感的對話。
為了老人家不需學習,“小魚在家”設計極致到零操作,一呼即通;接通后小魚在家能360度轉頭找人,不用老人匆忙移動;智能錄制家庭時光進行視頻分享;聰明的語音助手,在父母獨自在家時可以陪聊天找歌曲、找菜譜……
介紹“小魚在家”時,宋像極了一位介紹教子經驗的父親,對如何幫助孩子改掉常見的小缺點如數家珍:機器人的轉軸設計,如何轉動起來手感圓滑不松動;音響孔直徑多大外放傳音效果最好;怎樣的噴漆工序保證不在孔上積油,等等。這些細節的用心處理讓宋對自家的產品充滿了自豪感。
除了對市場的判斷、產品的設計、細節的關注外,宋過去的創業經歷,也讓他在這次創業中能調度更多資源,確保了真實產品完全符合設計要求。富士康免費制作了機器人首版;強大的融資能力確保硬件創業對龐大資金的需求;更多的渠道做市場推廣銷售,多位明星為產品宣傳......宋稱得上是新一代從創客到創業成功者的縮影。
陳大同:中國尚處微創新時代
華山資本投資管理公司創始合伙人陳大同博士算是一名“老創客”。他是文革后第一批大學生,考入清華后,他珍惜大學教育的方式極為異類,“我很少上課,以自學為主”;即便自學,陳大同的成績同樣優秀,得到了多門課程免考待遇。而節省下來的時間,就用來做“創客”:業余無線電、公用洗衣機的“自動收費系統”、照片洗印放大機……那時條件艱苦,這些發明所使用的工具在今天很難想象,他曾鋸下椅子腿、卸下門把手,做成洗印放大機的升降架。陳大同笑稱,“這可是當年的泡妞神器”。
離開清華后的數年,陳大同先后與人聯合創辦了豪威科技和展訊通信,成為成功的企業家。2010年,他又聯合創辦了華山資本,對全球高科技公司進行投資。華山資本定位在晚期VC和早期PE,但陳大同個人也做天使投資。最近,他很看好一位做觸摸屏的創客,這個技術很酷,將觸摸位置移到了電子設備的背部,便于在觸摸設備上實現單手操作。
陳大同感到,國內的創客數量不少,但質量不高,根源在于“土壤”。比如像GoPro運動相機和大疆無人機等,就不可能最先在中國流行,因為這里尚未形成“什么新東西都愿嘗試的極客群體”。而“美國有一幫極客,足以支撐起一個初始市場,創新可以由此進一步發展到大眾市場?!?p>
華山資本投資管理公司創始合伙人陳大同博士算是一名“老創客”,他認為,中國的創業門檻高與投資模式也有關系
“中國現在處于微創新時代。一方面由于創意不夠,另一方面,即便有創意,市場接受能力也不夠?!彼e例說,像載人商業飛船項目,就不可能在中國找到投資,因為中國還沒有到異想天開的階段。
所以,展訊等大量創業企業都以微創新起步。伴隨大量微創新的產品賣出去,大家的膽子會越來越大。極客群體逐步形成時,才能迎來新的創新階段。陳大同預計,中國創新在5年之內會相當不一樣,10年后很可能與美國比肩。
親身經歷了國內過去10多年的創業歷程,陳大同認為,中國的創業門檻高與投資模式也有關系。10多年前,中國VC基本做的是PE的事,PE做得像Buyout基金(并購投資)。后來才有了真正的VC——北極光、金沙江和紅杉。但他們也不敢照搬硅谷的VC作風,僅憑一張商業計劃書就敢投錢,這背后有血本無歸的教訓。他們要看到樣品,觀察團隊磨合等等。
到了2008年左右,中國才出現了天使基金,如泰山天使基金、創新工場等,它比風險投資要更早一個階段介入企業,投資額度在100萬元到500萬元。“即便這樣,離創業企業還是有段距離。一個產品出來可能只需要幾十萬元資金,但沒有人這么投,中國創業正是卡在這里?!标惔笸治觥,F在又有了眾籌,進一步降低、分散了風險,讓中國創新創業環境更為友善?!暗珖鴥缺娀I剛起步,還要經歷大浪淘沙,活下來的才知道什么叫‘中國式眾籌”。
多年創業和投資經歷讓陳大同總結了成功CEO的三要素:眼光、心胸和執行力。CEO如果只具備眼光,至少能成功做出一個好產品,運營銷售額幾千萬元的公司;如果他同時具備心胸,有劉備的本事,就能請來、穩住諸葛亮,組成高素質的團隊,經營銷售額幾億元的公司;要想成就霸業,那得學曹操,在公司內形成一套管理體系和文化,使之融入大家的血液,這叫執行力。
雖然成功企業各有不同的文化,但本質一樣——賞罰分明、不任人唯親、類似民主集中制的方式等等。
對于創業時機的爭論,陳大同想得很開,“什么時候創業都可以,只是成功幾率不同,剛出校門的學生對于市場的判斷力、閱歷與從業者必然有差距”。但盡早創業也不是壞事,盡管成功率低,汲取經驗教訓的時間成本同樣低?!昂螞r年輕人創業有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思維活躍,敢于異想天開”。
清華在學生創業問題上的態度經歷過變遷,陳大同提醒中國學生“在校不要讀死書”。作為清華企業家協會前主席,陳大同有過關于教育的反思:“清華很多成功的創業者、經濟學家和教授,在校時都算‘異類”。比起分數,廣泛的興趣、綜合素質和學習能力更為重要,它們不僅有益于創新和創業,更有益于整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