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經濟的長期健康增長需要總供給和總需求同步增長,因此,優質需求的增長就是經濟長期健康增長的基礎。中國在擴大優質消費需求和優質投資需求方面具有巨大的潛力,足以保證中國經濟的長期健康增長,但需要進行全面改革,才能把這些潛在的優質需求變為現實的優質需求,拉動中國經濟長期健康增長。
[關鍵詞] 優質需求 全面改革 長期健康增長
[中圖分類號] F1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5)06-0022-05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重點、難點和有效路徑研究”(課題號:13&ZD014)。
[作者簡介] 蘇劍(1966 — ),陜西武功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宏觀經濟學和中國經濟。
近來,關于中國經濟能否可持續增長問題,國內外學術界和社會各界都展開了熱烈討論。尤其是關于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共識形成之后,看空中國經濟的觀點越來越流行。但這些討論基本上都是從供給角度來進行的,也就是主要圍繞潛在增長率的變化來展開的討論。實際上,不管潛在增長率如何,中國未來每年面臨的問題都將是產能過剩。因此,約束中國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來自需求一邊。本文就從需求一邊看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前景。
本文認為,經濟的長期健康增長需要總供給和總需求同步增長,因此,優質需求的增長就是經濟長期健康增長的基礎。所謂的“優質需求”,就是邊際效用或者邊際收益率較高的消費和投資需求。本文分析了中國未來優質消費需求與優質投資需求的潛在來源和規模,最后指出,改革是把這些潛在的優質需求變為現實的必由之路。
一、優質需求的長期增長
是經濟長期健康增長的關鍵
目前的宏觀經濟學理論,主要是把需求放在短期框架內考慮,幾乎沒有從長期考慮需求的。目前所謂的“長期經濟增長理論”,實際上是關于“生產能力”或者“潛在產出”長期增長的理論,對于需求的長期增長基本上沒有涉及。即使一些經濟增長模型涉及需求,也是假定長期內供求總會實現均衡,因而對需求的長期增長不予深入討論。但不管怎么說,經濟的長期增長需要需求和供給同步增長;如果需求的增長跟不上供給的增長,就會出現生產過剩的危機;反過來,如果供給的增長跟不上需求的增長,就會出現通貨膨脹,或者商品短缺的危機。
所以長期來看,需求必須能夠增長。但一個經濟要想長期健康增長,需求必須是優質需求。所謂的“優質需求”,指的是能夠給消費者帶來較高的邊際效用或者給投資者帶來較高的預期投資收益的需求。比如說,一個經濟中消費需求的增長是因為新產品的出現引發的新的消費熱點,這種新產品消費的邊際效用一般較高,因此就屬于優質消費;或者一個經濟中投資的增加是因為有了更好的投資機會,因而可以得到更高的預期投資收益率,這種投資也是優質投資。
相反,目前流行的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是通過降低消費的邊際效用(如果政策針對的是消費)和投資的預期收益率來刺激需求的,因此刺激出來的都是劣質需求。以貨幣政策為例,貨幣政策通過降低利率來刺激投資,但隨著利率的降低,預期收益率更差的項目被采用,因此投資的質量越來越差。最后,一旦由于某種原因利率上升,這些項目就會虧損,相關貸款就會成為不良貸款,規模一大就會引發金融危機。
那么從長期來看,中國是否存在潛在的優質需求?其規模有沒有可能保證中國的長期增長?我認為從需求一邊看,中國不缺優質需求。我們分別從消費和投資兩個方面來看。
二、中國優質消費的來源
從全球經濟的角度看,優質消費的來源最終是地球上從未有過的新產品的開發,這對于處于全球科技前沿上的發達經濟尤其是美國經濟來說是不可回避的。但對于中國來說,經濟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決定了我們不處在世界科技前沿上,目前的要素稟賦結構決定了不論從科研能力還是財力看,都不能大規模從事這種新產品的開發。在目前情況下,我國優質消費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四個:人口政策調整、消費升級、對內對外開放和促進有效供給。
(一)人口政策調整
人口政策的調整能夠帶來優質消費。原因就在于中國未來將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和老齡化問題,并將對社會保障體系產生巨大壓力,而增加生育可以緩解這些問題。新出生的兒童會立即帶來消費的增加,但在大約20年后才能導致勞動力供給的增加。因此,生育政策的調整短期內刺激需求,長期內刺激供給。
目前中國已經決定全面放開二胎政策,以后的人口政策將繼續松動,最終在老齡化和社會保障的壓力下將不得不采取鼓勵生育的政策。雖然我認為中國應該立即徹底取消計劃生育政策,并轉而鼓勵生育,但從目前的現實來看,中國人口政策的調整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就將在長期內對消費產生影響。
(二)消費升級
中國即使在人口不變的情況下,也可以通過消費升級來產生優質消費。我們可以對比一下中國和美國老百姓生活水平的差別,跟這個差別對應的就是中國和美國的消費的差別,這種差別就是中國今后消費升級的方向。目前中國的人均GDP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大概是美國的1/4,因此,如果中國人的生活水平能夠趕上美國,那就意味著,中國經濟還有翻兩番的空間,也就是可以7%的速度發展20年。這個空間是很明白的,實實在在存在的,除非假定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永遠趕不上美國。
觀察一下中美經濟的情況,可以發現中美消費的差別主要在高端服務業方面。在實物商品方面的消費方面中美其實差別不是很大了,差別最大的就是高端服務的消費。高端服務的消費包括醫療保健、教育、法律、文化娛樂、旅游、研發、金融、政府服務等等。目前中國老百姓在這些產品的消費方面恰恰是非常不足的。
(三)對內、對外開放
開放可以增加消費品的種類。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地理,或者不同的文化,總會創造出一些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費品。比如,四川人發明了川菜,而陜西人則以面食見長;如果兩個省份互相封閉,那么每個省份就只有自己的特色食品可以享用,陜西人吃不到川菜,或者根本就不知道還有這種食品,四川人也一樣;而一旦互相開放,就可以品嘗到另外一種風味,這無異于增加了每個省份的老百姓能夠消費的產品的種類。旅游也一樣。有人說過,“所謂旅游,就是從你呆膩的地方去別人呆膩的地方看看”,在“你呆膩的地方”,各種風景、食品等等消費品對你的效用已經很低,你已經“呆膩”,意味著邊際效用是零了;而“別人呆膩的地方”,對你來說還沒有體驗過,邊際效用很高,因此,旅游提高了旅游者的效用和福利。所以開放本身就讓人們能夠享受異樣的風光、異樣的美食、異樣的文化、異樣的風情,這是消費品種類的增加,給人們帶來的是高效用的消費品。
(四)促進有效供給
即使不考慮上述因素,我國擴大消費也有很大空間。看看中國消費者在國外消費的情況就知道居民的消費潛力有多大。中國消費者到了日本能把人家的馬桶蓋買光,到了歐洲能把人家的奢侈品清空,到了香港能買得香港人買不到奶粉,到了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能讓當地人買不起房子。這些都說明中國老百姓不缺需求,缺的是有效供給。
中國消費者需要質量可靠的商品,但對中國自己的產品卻缺乏信任感。中國的小孩需要奶粉,中國的奶粉生產能力也不缺,但國產奶粉我們卻不敢給小孩吃,但凡家庭有支付能力都愿意給孩子吃進口奶粉。同樣的產品,哪怕是中國貨,在國外市場的質量都比國內好,價格也比國內低。如果中國企業能夠生產出中國消費者信得過的產品,或者拿出為國際市場生產的態度來滿足國內市場,就可以把中國消費者對進口貨的部分需求轉換為對國內產品的需求。這也是優質需求——試想一下,老百姓出國購買的產品怎么可能是劣質需求即邊際效用較低的需求?
三、中國優質投資的來源
優質投資是能夠給投資者帶來較高的預期收益率的投資。要想保證經濟的長期健康發展,在擴大投資時,就必須保證投資的質量。凱恩斯主義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刺激投資時,是通過降低投資成本來進行的,因此刺激出來的投資必然是劣質投資。這不是我們想要的投資。
要想刺激優質投資,就必須為企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投資機會。就目前的中國經濟而言,好的投資機會來源有三個,一是自主創新,二是產業升級,三是生態文明建設。
(一)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的道理不言自明,也是許多人提倡的。但我認為,我國目前距離世界科技前沿還較遠,同時,從科研實力和財力而言還不具備很強的國際競爭力。但即使現在不具備國際競爭力,我國在自主創新方面加大投入也是應該的,當然,也可能在某些方面獲得世界領先的成果。而要依靠這個來為經濟提供足夠的優質投資機會,估計在到達世界科技前沿前不能指望,即使有也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二)產業升級
通過高端產業向我國的轉移,產業升級的確能夠為經濟提供優質的投資機會。道理也不言自明,此處不多說。其中的投資規模也可能非常大。
(三)生態文明建設
從投資一邊看,中國現有的投資空間在急劇縮小。此前20多年,房地產投資對于拉動中國經濟起了很大作用。有人對房地產投資提出批評,說中國此前20多年的發展過度依賴房地產投資。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錯誤的,為什么呢?房地產投資有它自己的內在邏輯,尤其在二三十年之前,中國老百姓的生活狀況、住房狀況非常差的時候,住房需求就是居民最迫切的需求,住房對老百姓的邊際效用很大,房地產投資就是優質投資,大力發展房地產業就是符合當時老百姓的需求的。年房地產投資曾經占到中國GDP的12%左右,這個規模是相當大的。隨著長期進行的大規模房地產開發,中國的住房市場現在基本上已經飽和;同時,在中國目前的人口狀況及人口未來走勢變動的背景下,房地產投資的前景已經越來越差。基建投資也一樣,隨著各種基礎設施投資越來越多,投資規模也會慢慢減下來,目前雖然還有前途的,但基建投資增速在緩慢下滑,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因此,中國接下來想刺激投資,就需要找到一個不論從質量上還是從數量上都足以替代以前的房地產投資的項目。在我看來,中國倒是的確有這樣的項目,就是生態文明建設,最典型的就是治理沙漠。治理沙漠是中國遲早要做的事情,且對國家有利無害。中國有170萬平方公里的沙漠,治理沙漠需要大規模的投資。170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治理起來至少需要20年,投資規模是非常大的,從需求一邊看,僅此一項就足以拉動中國經濟再高速增長20年。
問題是怎么保證這種投資是優質投資。這個投資從哪兒來?當然不能靠政府,靠政府又要導致政府債務問題,靠政府投資治理沙漠,就會形成劣質投資。所以重要的是吸引民間投資從事這一工作,那就得給民間資金治理沙漠提供較高的收益率,這就需要設計一個良好的激勵機制讓民間資本愿意投資。我的建議就是用土地換投資,即用沙漠的長期使用權甚至所有權來吸引民間資本進入這一領域,一塊沙漠誰治理好就給誰幾百年的使用權甚至直接給所有權,如果在這個情況下激勵還不夠強怎么辦?政府提供補貼。這樣就可以在政府支出最少的情況下給民間資本提供較高的收益率,吸引民間資本投資,形成優質投資。
為什么是優質投資呢?從國家角度來看,沙漠變成了良田或者其他形式的可以利用的土地;對民間資本來說,在目前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這是很好的投資機會,可以取得高收益。政府付出原本就沒有用的沙漠,獲得的是治理好的土地和優質的生態環境;同時,現有的過剩產能得以消化,中國現在過剩產能就在鋼鐵、水泥這些行業,而治理沙漠時大量需要的恰恰是這些產品,這就正好可以把中國現在的過剩產能利用起來。所謂的“過剩產能”,是相對于需求而言的,一旦找到合適的需求,就不再是“過剩產能”。
四、改革是優質需求的保證和前提
從消費和投資的潛力來看,中國經濟未來還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單純看需求,中國經濟再高速增長20年一點問題也沒有。但要把這些潛力變成現實,中國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一)優質消費的擴大需要改革
1. 人口政策調整需要改革配合
人口政策的調整會導致需求的增長,但僅僅人口政策調整還不夠。因為社會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都是為人服務的,因此新出生的人口將必然涉及社會、政治、經濟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必然要求相關領域的改革配套,因此中國今后要想鼓勵生育,即使在目前的城鎮化和戶籍管理制度下,也需要人口管理體制的改革、教育體制包括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醫療體制改革、城鎮住房制度改革以及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等方面配合,否則鼓勵生育的政策將不會產生預期的效果。
2. 高端服務業的發展需要改革
如前所述,高端服務業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但是服務消費和商品消費方面存在兩個大的差別,第一個差別就是服務的質量是沒有客觀標準的,完全取決于消費者的主觀判斷,也就是服務質量的好壞全看消費者是否滿意。這跟實物產品的消費完全不一樣,實物產品的消費是有客觀標準的,肉眼無法辨別的可以通過儀器檢測。但服務質量的好壞完全取決于消費者的主觀判斷。另外一個差別是,在服務的生產和消費方面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比如說醫療服務,醫生比病人當然信息要多得多。
由于服務的生產和消費存在這兩個特點,就可能出現比較多的糾紛。因此要想發展高端服務業,就必須提供一個良好的糾紛解決機制或者使糾紛消弭于無形的文化體制和道德體制。比如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國家治理體系,如果出現醫療糾紛這樣的事,就通過良好的法律體系來解決,法律體系之外政府還要提供其他優質的服務,比如公平、正義、安全、秩序等等。在良好的國家治理體系之外,還要有良好的文化體系,也需要良好的道德體系,比如說職業道德。在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已經成為經濟下一步最主要的發展方向的時候,對這種軟的基礎設施的需求就越來越強烈,這就促使國家為經濟的發展提供這些東西。
3. 對內、對外開放需要改革
對內開放的目的是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內大市場,從而擴大國內總需求。這就需要進行戶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人口管理體制、住房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各方面的全面改革。同時,也需要保證居民異地消費的安全和公平。
對外開放也一樣。對外開放在擴大優質需求方面的主要渠道是旅游和出口。在旅游方面,要想最大限度地擴大這種優質消費,就不僅需要對國內市場進行大幅度的改革,打擊各種欺詐行為,強化社會治安,確保游客的消費安全和人身安全;同時需要政府盡可能簡化出入境和退稅手續,為國際消費者提供各種便利。在刺激出口方面,同樣需要保證中國產品的質量和消費安全,并盡可能簡化出口的相關手續。
4. 促進有效供給需要改革
要促進有效供給,首先需要法律體系的改革。以乳制品行業為例,由于質量得不到國內消費者的認可,國內的乳制品供給多為無效供給,要想把這種無效供給轉化為有效供給,就必須加強監管、立法并加大處罰力度,確保國內乳制品的質量和國內消費者的消費安全。同時,也需要改革稅制,使得國內消費者也能享受到外國消費者享受的那些優質產品,至少使得國產貨在國內外一個質量、一個價,不出現國產貨的國際價格低于國內價格這樣的笑話。
(二)擴大優質投資需要改革
1. 自主創新需要改革
鼓勵自主創新,就得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這就要求我國在知識產權保護的立法、司法、執法方面都深化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同時,為了鼓勵自主創新,在科技體制方面尤其是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員的評價機制方面要進行全面深入的改革,防止對科研人員的激勵機制產生扭曲,降低科技資源配置的效率。另外,教育體制也應予以改革,以適應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2. 產業升級需要改革
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是對應的,消費升級需要什么樣的改革,產業升級也就需要什么樣的改革。當然,除了消費升級需要的那些改革之外,面對不斷升級的產業結構,生產的組織方式、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政府對相關市場的監管等領域也都需要改革。
3. 生態文明建設需要改革
如前所述,對中國擴大需求來說,治理沙漠不管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可以替代房地產投資。但這一政策的前提條件是什么?要想吸引民間投資去投資治理沙漠,就必須有足夠強的激勵,就是需要用長期土地使用權或者土地所有權來換取民間資本的投資。因此馬上就面臨一個問題,土地制度必須改革,至少沙漠土地制度必須改革,完善產權保護制度。同時,國家治理沙漠的領導和組織體制也需要改革,甚至需要行政區劃的改革相配套。
五、改革是中國經濟
長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綜上所述,不管是從刺激優質消費還是刺激優質投資兩個方面來看,中國都具有巨大的空間,可以保證中國經濟的長期健康快速增長。從消費方面來看,中國居民的生活水平遠遠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因此在擴大消費方面能夠創造巨大空間;同時人口政策調整、對內對外開放以及促進有效供給也都有助于刺激中國的優質消費需求。從投資方面來看,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生態文明建設都具有拉動優質投資的巨大空間。
若想充分利用這一空間,中國就必須全面深化改革。不僅需要經濟體制方面的改革的深化,還需要在人口政策、土地制度、科技體制、教育體制、住房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戶籍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改革,同時還需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以及文化體制的改革和道德體制的重建。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就成為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