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秀 魏文倩 何金花
在對徐州市風華園社區內的退休老年人進行抽樣調查的基礎上,運用SPSS軟件進行相關數據處理,從而分析出影響退休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相關因素,呼吁關注退休老年人身心健康。
《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11-2015)》中曾經指出,迄今為止,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是同期人口增速的5倍多。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與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國的退休老年人口也在不斷增長。
退休問題是老年階段所面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有研究表明,退休后約有1/3的老年人社會角色轉變失調,使得自身生活產生不適,甚至出現“退休綜合癥”。
“退休綜合癥”是由巴特勒所識別出的。它是指老年人由于離退休后不能適應新的社會角色、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出現的焦慮、抑郁、悲哀、恐懼等消極情緒,或因此產生偏離常態的行為的一種適應性的心里障礙,這種心理障礙往往還會引發其他生理疾病,影響身體健康。
根據生存質量指標體系設計相關問卷,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對徐州市風華園社區內符合調查條件(55-65周歲)的退休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本文以調查數據為基礎,對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做了詳細的分析。
二、 調查分析
(一)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從調查樣本的性別看,男女老年人的比例較不協調,男性的人數以及百分比(190人、44.4%)要少于女性(238人、55.6%),這是由于女性的退休年齡小于男性,但人數差異并不是太大,然而性別究竟能否給生活質量帶來差異,還要看后續數據分析的結果。
從老年人的收入狀況來看,月收入在 1000元以下的占 5.1%,1001-2000元的占26.4%,2001-3000元的占32.5%,3001-4000元的占18%,4001元以上的占18%,可以看出大部分退休老年人的月收入都在2001-3000元之間,這是由于風華園社區地處徐州,根據徐州當地的物價水平,2001-3000元符合大多數退休老年人的生活需要。
從表中可以看出,受調查的老年人獨居占10.0%,夫妻倆居住占51.9%,一人與子女居住占18.0%,夫妻倆共同與子女居住占20.1%。大部分受調查的老年人的居住方式為夫妻倆居住,這是由于當今社會發展,人們的家庭結構觀念逐漸發生著改變,退休老年人大多選擇夫妻共同居住的方式。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有效數據中,受調查的老年人年齡最大為65歲,最小為55歲,平均年齡61歲,出現這樣的結果,是由于界定的調查對象為55-65歲的退休老年人,在進行數據處理的時候,研究人員進行了一定的篩選。
(二)風華園退休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總體情況
對風華園老年人生活質量的總體情況的分析,研究人員采用了理論平均值做參照,理論平均值是相對樣本平均值而言的。它是隨機變量的每一個可能值,以其概率作為權數的加權算術平均數,反映隨機變量的平均水平,用來描述取值的平均情況,表示理論上的中等強度。問卷每一個選擇項均采用5點計分法:很不滿意,不滿意,一般,滿意,很滿意,分別記為 1、2、3、4、5 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分值越低,生活質量越差。每一個項目的理論平均值即(1+2+3+4+5)÷5=3,每一項調查因素包含 3個項目,所以每一項因素的理論平均值為 3*3=9。②
從數據可以看出,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生活環境,這三個因素的平均值與理論平均值非常的接近,說明風華園退休老年人在這些內容的生活質量上處于一般水平;而在社會關系這個因素中,老年人的平均值得分比理論平均值高出將近 2 分,說明退休老年人在這個選項上,生活質量比其余的三項的質量更高。從整體狀況來說,風華園社區老年人生活質量一般,并且很多方面都有待全面提高。
(三)不同背景下的風華園退休老年人生活質量差異性比較
1.不同性別的退休老年人生活質量比較
從性別角度看,風華園社區退休老年人在所調查的4項大維度中,在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生活環境這三個維度上,生活質量存在顯著差異(P值<0.05,視作拒絕原假設);在社會關系這個維度上,生活質量不存在顯著差異(P值>0.05,視作接受原假設)。其中,男性在身體狀況、心理狀況這兩個維度上的得分明顯高于女性,而女性在社會關系、生活環境這兩個維度上的得分明顯高于男性。這說明男性普遍認為自己的身體狀況比較好,精力旺盛,而女性普遍認為自己退休后的社交情況比較,相較于男性,更易適應退休后的生活。
2.不同月收入的退休老年人生活質量比較
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在月收入方面,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社會關系、生活環境四個維度均存在顯著差異(P值<0.05,視作拒絕原假設),這說明,月收入影響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并且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密切相關。
3.不同居住方式的退休老年人生活質量比較
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在居住方式方面,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社會關系、生活環境四個維度均存在顯著差異(P值<0.05,視作拒絕原假設),這說明,居住方式影響退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4.晚年生活情況所需情況
表中可以看出,有33.4%的退休老年人都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有31.3%的退休老年人需要能和自己談心交流的人,在金錢和其他上選擇的老年人有21.5%和13.8%。這反映說,老年人在退休之后對金錢的需求沒有那么大,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心理才是他們首先追求的。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在身體狀況、心理狀況、社會關系、生活環境四個維度上,老年人認為自身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環境較差;此外老年人認為自身的心理狀況較好,均值為81.67,得分最高,但是這項結果與我們問卷測試出來的結果并不一致,這可能是因為老年人
并未發覺自己存在心理上的不適感。綜合四項自評情況,均值分數都較高,這反映出老年人自我感覺較好。
通過對問卷數據的處理、分析,可以發現性別、月收入、居住方式三個因素都對退休老年人生活質量狀況有著顯著影響。同時,退休老年人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并不是物質,身心健康才是他們的首要追求。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今天,我們要關愛退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他們的生活質量,針對患有“退休綜合癥”的老年人及時進行社工介入和干預,為老年人創造一個幸福快樂的晚年。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413988014X,項目名稱為徐州市退休老年人生活質量調查分析與社工介入——以徐州市風華園社區為例)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科文學院;指導教師:李愛芹、張麗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