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尤其是在我國金融體制變革之后,利率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匯率制度的不斷深化,在這種金融環境下,我國商業銀行的金融衍生品逐漸發展起來。但是其金融衍生品業務的發展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解決。本文就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
品的發展現狀與優化措施進行分析研究,以便促進我國金融衍生品的發展。
商業銀行中的金融衍生品業務產生與發展的目的是規避并且轉移市場風險,并在此基礎上,創新出新的利潤增長途徑。不僅可以促進商業銀行的發展,還可以幫助客戶管理何種金融資產。我國商業銀行在不斷的開放與發展,單頁面臨著中外銀行激烈的競爭。自從我國利率市場以及匯率的變革之后,其金融資產的價格在不斷的波動,使得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業務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對其問題進行分析研究,以便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措施,從而提高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業務的競爭優勢,促進其又好又快的發展。
1.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業務的現狀
金融衍生品的種類比較單一。目前,場外交易中的金融衍生品較多,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制定個性化的衍生品,其具有組合能力強、隨意性大等特點。目前,國際金融市場中交易的金融衍生品種類多達一千多種。但是我國商業銀行中金融衍生品的種類不超過10種,即使在近幾年我國商業銀行開辦的金融衍生品發展比較迅速,但是缺乏以證券、股票指數、貴金屬以及信用等為基礎的衍生品,種類單一,交易額較小,無法滿足商業銀行自身與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中的交易需求。
金融衍生品業務的監管不夠到位。金融衍生品涉及到的金融領域較多,其需要多種技術的支持,因此,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管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國的金融監管模式主要是由于銀監會、保監會以及證監會三個機構來管理,其中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監管工作主要是由銀監會負責,銀監會還具備頒布金融機構衍生品交易管理的相關文件規定。根據這些規定可以發現,其主要是將在我國境內設立并從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機構(包括銀行、信托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財務公司等)以及在我國境內設立的外國分行歸為管轄范圍內,但是將投資銀行、專門從事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期貨場所以及證券商等機構排除在外。這種管理制度顯然是不合理的。另外,在金融衍生品監管法律法規方面,基本的法律框架已經建立,但是這些管理存在較大的問題,主要體現為松散,金融監管隨意性較大,缺乏嚴密性等特點,針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建立的還不夠完善。
金融衍生品業務專業人員缺乏,綜合素質較低。國外商業銀行通常會建立一支比較專業性強、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該人力資源主要負責將復雜的衍生品分解為基礎、簡單的產品,從而較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以便羅達市場份額。并且,外商銀行還可以通過將其本國內的金融衍生品業務經過國際市場期貨、遠期以及期權等方式將其進行套期保值處理。但是我國商業銀行專業人才緊缺,尤其是緊缺金融衍生品的定價與估值方面的人才,缺乏專業的評估與報價能力。即使在近期推出的以金融衍生品為基礎的各種理財產品中,對其進行翻新處理的時候,由于工作人員缺乏計算經濟與估值的能力,無法客觀的分析其風險與效益,對復雜的衍生品無法將其分解為簡單的產品來轉移風險,因此對金融衍生品的創新能力較低。我國商業銀行衍生品在市場中進行相應的套期保值交易時,還需要通過國際金融衍生品市場來完成,與外資商業銀行相比,其競爭力相對較弱[2]。
金融衍生品業務交易的相關制度不夠完善。金融衍生品業務交易的相關制度主要指的是會計確認、計量以及信息披露等制度。由于金融衍生品的出現已經完全超出了原來公司理財的工具界限,其主要將公司與金融市場聯系起來,但是金融衍生品在會計確認、計量與風險控制方面沒有制定出統一管理標準。目前,我國在實際工作中,通過采用歷史成本以及表外披露相結合的模式來對金融衍生品進行會計處理,但是其中只有少數部分衍生品在期末的時候會按照人民幣的匯率折算成為人民幣。另外,商業銀行的會計處理模式存在差異型,確保統一的管理。同時,其報表的可比性較差,對風險信息的披露不夠全面。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業務沒有得到真實的反映,從而導致投資者無法對市場價格進行理想的預期。
2.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業務的優化措施
豐富金融衍生品的種類,擴大交易額。針對我國金融衍生品種類少且單一的情況,我國商業銀行需要在政策與法規許可的條件下,要進一步的增加國內金融衍生品的種類,促進金融行業的創新,以便提高我國商業銀行的綜合競爭力,推出各種金融衍生品,以便不斷的豐富金融衍生品種類,從而不斷的擴大交易額與交易范圍。同時,還需要在金融衍生品市場中不斷的開發出新的業務,尋找新的生存與發展空間,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尋找出一套符合自身發展、并且具有獨特優勢的金融衍生品業務發展道路,以便提高金融衍生品業務質量。
加強監管機構之間的合作,建立完善的監管法規制度。要想促進我國金融衍生品的健康、高效的發展,必須要加強對其進行監督與管理,在實施監督管理的時候,還需要以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為前提依據。首先,需要在分業監督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確保各個監督機構之間的合作與溝通。雖然在銀監會、保監會以及證監會針對金融監管工作中的分工制度中對以下問題進行商討,其主要商討的問題包括重大監管事項、跨境監管中存在的比較復雜的問題等。同時,還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制度,加強溝通與交流,以便確保信息資源的實時性。但是,這些規定以及相關制度比較死板,沒有明確的規定細致的操作流程與規范。因此,三個監管機構需要選舉具備資格的人員成立獨立的監管小組,并主要負責監督管理工作。其次,需要對金融衍生品中存在的復雜問題進行研究,并制定出相關的法律依據,同時,還可以借鑒國外先進的工作經驗,針對金融衍生品交易需要設立專門的法律法規,例如金融期權法以及金融期貨法等,并且還需要制定出金融衍生品交易管理的統一標準,以便確保金融衍生品業務的規范性、合理性、穩定性以及健康性的運行。同時,還可以有效的借助正式投產的金融監管信息體系,從而可以正確的建立及時的信息管理體系,對各個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的衍生品交易信息進行管理與監督,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轉換以及輸送到監管部門,方便監管部門的統一管理以及對金融數據信息的積累。
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針對目前國際金融市場結構復雜多樣,并且,投資者的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針對這些現象,商業銀行需要致力于專業人才的培養,重點培養交易人才、產品設計人才以及產品研究人才。以便確保產品設計以及研究的人才能夠充分了解金融衍生品的特點與與性能,并且需要及時掌握好產品的分解原理以及數學模型。同時,在信息時代的發展過程中,還需要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熟練各種衍生品的定價模型以及分解技術等。可以定期舉辦專業的培訓活動,培養工作人員對敏銳的市場變化能力。在培養交易人才的時候,需要注重其專業知識的培養,并且確保其能夠熟練運用典型且復雜的金融衍生品的能力。另外,針對所有的工作人員,還需要加強對其心理素質進行培養,以便確保工作人員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掌握豐富的交易經驗以及靈敏的信息接收能力以及反饋能力,處理好金融衍生品交易中的各種信息。還需要把握好金融衍生品市場的走勢。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加強培養專業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研究以及設計人才,從而打造一支具備高水準、高業務素養、高心理素質、專業技能強的人才隊伍,以便更好的為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業務服務。從而更好的滿足投資者對產品的需求,并且確保其能夠更好的適應市場的變化環境。同時,還需要設計出更多具有創新、新穎的金融衍生品,并加強推廣與利用,以便更好的掌握金融衍生品的定價與優勢地位,提高商業銀行的市場競爭力。
建立完善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制度。首先,需要建立規范統一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會計確認、信息披露以及計量等相關制度。由于金融眼哈說呢過品交易中的會計問題比較復雜多樣,并且金融產品是未來交易的核心,如果交易無法滿足傳統要素的需求,就無法根據傳統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確認、信息披露與計量。目前,針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處理通常將其視為表外業務來處理的。在建立規范統一的會計處理制度方面,需要政府部門在現行金融會計相關制度中的衍生品工具信息相關規定基礎上,充分借鑒國外先進經驗,例如,可以借鑒美國采取會計制度等有關衍生品工具確認、報告以及計量等相關的會計準則,需要以簡單到復雜的順序制定出信息披露的規定,之后隨著各項條件的完善與成熟,再制定出計量與會計確認的相關準則。另外,信息披露的先關規定制度需要使用公允價值模式來制定,對表外信息進行分析與披露,并且,還需要通過各種附加的方式對信息使用人員的重要作用信息進行研究,以便更好的滿足信息使用人員的需求,并且為金融衍生品的交易提供會計確認與計量的基礎條件。
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內部控制制度。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有利有弊,需要對其利弊進行充分研究與分析,商業銀行需要加強對衍生品交易的內部控制,由于風險制度是金融機構實施衍生品業務活動的關鍵,需要對其進行有效的控制與管理。可以建立相關的風險管理部門,完善風險評估制度,并且,需要確保風險管理制度越詳細準確越好,確保能夠對每項風險進行有效的披露與管理,并對其風險程度進行評估,從而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措施。金融衍生品在實施業務的同時,需要對各種風險進行總限額的設定,以便預防風險的發生。同時,還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衍生品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同時,還需要明確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董事會的主要職責,針對重大會議以及新的衍生品需要對其進行批準,批準后才能夠正式開展與實施。或者需要由董事會制定的管理層同意后開始實施。同時,還負責對現行的衍生品管理政策以及相關程序進行評價。針對衍生品業務風險管理人員以及業務人員等需要分工明確,不得兼任。同時,還需要建立實時監督機制,有效的確保銀行所承擔的風險總量控制在規定范圍內。
總之,需要根據國際金融衍生品的先進經驗結合自身的發展特點等,制定出一套適合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業務的措施,大力發展金融衍生品的業務,以便提高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品業務的綜合競爭力,以便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
(作者單位:浙江財經大學)
作者簡介:李子欣(1992—),女,浙江省麗水人,工作單位:浙江財經大學,職務:金融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業銀行方向。
地址及收件人:浙江省麗水市龍泉市中山東路89號 林湘紅18768197171學報,2010,15(1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