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京津后花園”的薊縣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屬于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北生態發展區域,是天津市唯一的山區縣。薊縣區位優勢突出:地處京、津、唐金三角地帶,西距北京88公里,從首都機場經京平高速到薊縣只需40分鐘。南距天津市區110公里,東距唐山80公里。旅游交通四通八達,現在已經開通的有津薊、薊平高速,正在建設的有京秦、塘承高速,同時,縣內還有國家一級公路4條,分別是京哈、津圍、薊塘、寶平公路。良好的交通狀況使薊縣完全融入了京津冀一小時經濟圈。
近年來,薊縣縣委、縣政府明確了構建中等旅游城市“三步走”總體目標,確立了“以旅游業帶動三產,三產帶動二產、一產,三次產業優化升級、競相發展”的發展思路,盤山金碧國際旅游度假中心、盤龍谷影視文化城等一批重大項目紛紛落戶薊縣。環秀湖國際會議旅游中心、盤山北少林寺、東后子峪旅游文化基地等一批旅游項目正在開發之中。旅游業已經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薊縣也正在成為京津地區旅游休閑度假的聚集地。
目前,縣內開放的景區點共20個,縣域內國家級旅游資源就有8家,分別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首批5A級景區——盤山,乾隆皇帝到過32次,留下了一千多首詩作,發出了“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嘆,是天津市的標志性景區;中國唯一的中上元古界國家地質公園,是世界僅有的3處中上元古界時期地層剖面之一(其他兩處分別是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和俄羅斯的里菲—文德剖面);世界文化遺產——黃崖關長城,曾是明代民族英雄戚繼光駐守的重要防區,為4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獨樂寺,始建于遼代,是我國古代大型木結構高層樓閣式建筑的代表,為4A級景區。此外,還有國家級原始次生林自然保護區——八仙山、國家森林公園——九龍山、遼代白塔、唐代石刻佛像等。
薊縣從1994年就興起以農家樂為特色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縣政府從2005年開始進行規范管理,成立了鄉村旅游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薊縣農家院旅游管理暫行規定》,制定了《關于鼓勵和扶持農家院發展的決定》。2009年結合鎮鄉機構改革,在旅游特色鎮鄉設立了旅游發展辦公室。近幾年,薊縣鄉村旅游得到了市、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累計投入引導資金5000余萬元,拉動群眾和社會投資11.5億元。通過政府引導、部門協調、屬地管理、農戶參與,形成了“景區依托型”、“村集體組織型”、“公司介入型”三種模式,實現了由初期的個別村、個別戶到目前的“百村創建、千戶發展、萬人參與”跨越式發展。
目前,全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已發展到11個鄉鎮,有市級旅游特色村(點)104個,鄉村旅游經營戶1260個,各種采摘園4800畝,垂釣園50個,直接從業人員4萬人,間接從業人員10萬人。2010年薊縣被農業部和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2011年毛家峪村和常州村被評為第二批“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2014年10月8日,在國家農業部發布的2014年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和中國美麗田園推介結果中,薊縣常州村和白莊子生態濕地景觀分別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和“中國美麗田園”。
2014年12月15日,國家旅游局在其官方網站上公示了2014年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認定名單,薊縣穿芳峪鎮小穿芳峪村榜上有名。2015年1月30日,國家旅游局公布了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名單,黃崖關長城風景名勝區再上榜單。
繼2010年薊縣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之后,他們已相繼擁有1個全國特色旅游景觀名鎮,2處“中國美麗田園”,1個“中國最美休閑鄉村”,4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2個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逐步成為我縣促進農民就業增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的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