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越慧
【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知識來源變得更為豐富。網絡技術擴寬了知識的寬度,增加了學習的途徑,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搜索功能,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利用通訊軟件,師生課外互動交流,利用網絡渠道,實現資源互通。
【關鍵詞】 小學語文 網絡技術 輔助教學
現代社會網絡已經融匯于生活的各個方面,網絡的運用極大的豐富和發展了人們的生活空間,也提高了人們生活的便捷程度。在教育領域,網絡技術的普及和發展也給教育帶來了極大的進步和發展空間。目前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網絡輔助教學技術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如何有效的運用網絡技術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也成為很多一線教師關注的話題。本文擬對小學語文網絡輔助教學的意義及方式進行粗淺的探討,以期為一線教師更好的運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一、網絡技術輔助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
1、興趣的激發。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總是源源不斷的向學生傳授和灌輸知識,這種傳授和灌輸并不是學生想要的學習形式,很多學生就在老師不停的乏味的灌輸中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而通過網絡技術,學生的學習有了更多的方式和空間,網上一些好看的視頻,好玩的動畫都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的激發和提升,也能夠讓教師的教學資料更加的豐富,從而進一步豐富小學語文課堂。
2、學習途徑的開拓。網絡是學生學習的第二課堂,通過網絡輔助教學,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知識獲取途徑。傳統的“有問題問老師”逐漸被“有問題問百度”所代替,學生能夠通過網絡平臺去尋求問題的答案。這種獨立思考獨立尋求答案的過程也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培養。通過網絡輔助教學,教師增加了一種傳授知識的途徑,而學生也有效的開拓了學習的渠道和方式。
3、拓寬知識的寬度。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受教材的限制,很多知識學生在學習中僅僅是掌握了教材中所寫,學習的知識面比較窄。而互聯網是一個信息無限浩瀚知識無限廣博的世界,通過互聯網輔助教學,學生可以學習到眾多的新鮮知識,更多的新鮮空間,這對于學生知識面的拓展和提升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網絡技術輔助教學工作的原則
1、學生是主體。在運用網絡技術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堅持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所有的教學任務的設定和教學目標的設定都是圍繞著學生這一主題。通過互聯網輔助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充分的發揮,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互聯網上搜索相關的信息,進行自己為主的學習。
2、解決問題是目標。互聯網是為了幫助教學的,它能夠幫助教師和學生解決一些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遇到了一個難題,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網絡的搜索,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能夠極大的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能讓學生獲得一種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相應的,通過互聯網對于相關知識的所有,學生對于小學語文中的相關的背景知識能夠有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
三、網絡技術輔助教學開展的具體方法
3.1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搜索功能,引導學生獨立學習
網絡最重要的功能是搜索功能,通過網上搜索功能,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獨立自主的進行學習,在每節課進行講課之前對相應的內容進行預習,在課程結束之后留有一定的問題,引導學生通過網絡進行思考。這些都有助于學生的學習。
3.2充分利用通訊軟件,師生課外互動交流
互聯網的輔助教學一定程度上能夠弱化教師的作用的發揮,但是弱化教師的作用,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放任不管。在互聯網輔助教學的同時,更重要的強調的是一種師生互動,是教師帶著學生在互聯網的世界里進行探索。教師要通過一些即時通訊方式對學生進行關心,幫助學生樹立用互聯網進行互聯互通的意識,從而進一步增強師生交流。
3.3充分利用網絡渠道,實現資源互通
由于地域的差別和學校師資力量的差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實習其實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很多學校能夠共享教育資源,這是對教師教學工作的一個重要的補充。對于很多偏遠的地區,教師的教學水平可能比不上一些大的城市,這時候網絡課件和網絡課堂就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偏遠地區的教師可以通過課件學習發達地區的優秀教學經驗,可以實現教學資源的互享互通。
四、結論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網絡輔助教學技術得到了很好的運用。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種學習途徑的開拓,能夠幫助學生拓寬知識的寬度。在網絡技術輔助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兩個基本原則:學生是主體,解決問題是目標。具體來說,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搜索功能,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充分利用通訊軟件,師生課外互動交流;充分利用網絡渠道,實現資源互通。
參 考 文 獻
[1] 何東坡.構建網絡環境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新課堂[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2(16)
[2] 廖紅英.論小學語文教學中網絡資源的有效運用[J]. 課外語文.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