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大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鳥兒,這話俗,卻點題明確。
一
2014年伊始,從房多多在萬科演講,到馬佳佳的90后不買房,到花樣年房子免費模式討論,到小米進軍地產傳言,到騰訊入股樂居,樂居上市,再到中介聯合抵制搜房樂居股價下跌;從社會化營銷,到智慧社區,再到智能家居,房地產儼然成了中國互聯網化行業改造的急先鋒。
而上海地產界元老倪建達近日辭任上實城開董事會主席,加盟鉅派投資集團,投身風頭正勁的房地產互聯網金融領域;肖莉從萬科離職加盟互聯網新勢力房多多,更為這股風頭推波助瀾。
于是,在時下的中國房地產界,相互間商談工作,如果不提及互聯網思維這個詞匯,都會覺得OUT,沒有面子。
事實上,互聯網思維這個詞只有中國才有,互聯網的發源地美國,根本沒有互聯網思維這個提法。究其根源,早在16 世紀,美國人就有了我們今天所謂的“互聯網思維”,現在玩的則是大數據。
中國的互聯網思維今天之所以在地產界走紅,無非是大家都知道的一條互聯網法則,“得屌絲者得天下”,原因很簡單,神州處處是屌絲(即準客戶和潛在客戶)。房地產企業只有有了龐大的用戶群,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里“屌炸天”,哪怕目前沒有,但有一個飛速用戶增長趨勢,也有在市場上挺立的資本。而這種能力,只有互聯網這座平臺完全具備。
對于目前的房地產企業,互聯網思維雖然不是自己的救命毫毛,也不是立馬改變自己處境的錦囊妙計,但它是全景的思維方式,有著充滿希望的未來。企業要生存下來,在解決好自己產品的同時,只有與互聯網聯手,以互聯網思維對企業進行全面的考量,才會不被浮躁所侵染,不為莫須有的恐懼而迷茫。
二
正如業界達人所言,對于互聯網思維,既不能神化,也不能妖魔化,而應看其是否真正變革了房地產業態和模式,是否真正推動了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是否真正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事實上,互聯網思維目前尚無統一定義,一般認為,互聯網思維是重新審視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整個經濟發展的思考方式與思想方法。它不是技術思維,不是營銷思維,也不是電商思維,而是一種系統性的貫串產品設計、生產、物流、營銷等全流程的思維方式。
互聯網不能造出房子,但運用互聯網思維卻可以以各種方式改變房地產。引入互聯網技術,為購房者打造便捷、豐富、高品質的社區生活模式,探索從傳統物業服務向多功能社區服務的轉變路徑,成為許多房產開發企業創新的重要一步。
而大數據的分析與運用,可以使房地產企業及時地得到更真實、更有效、更具價值的市場信息,使得每一步決策都不會陷于盲目。
正因為這樣,近一年來很多房地產行業的社區服務也逐漸納入互聯網平臺,成為房地產企業正常盈利的標配,一如萬通控股董事長馮侖所言:“互聯網為傳統的房地產行業帶來更多的服務型機會,使房地產由做硬體改為做軟體,由做房地產殼的形式,到做內部服務,是一個深刻的變化”。
從這一角度來看,互聯網思維的變革價值切實可見,它不但推動了一批房地產企業的成功崛起,同時也對物業服務產生了深刻影響,并逐漸滲透至社會管理、政府管理等多領域。
三
從另一個層面上說,在這個全民進入互聯網焦慮癥的時代,房地產對于互聯網思維模式的使用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例如旅游地產和養老地產,都重置了地產功能和價值。盡管這些價值的發現并沒有過多地利用互聯網資源,但就其核心來說,它們都涉及了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只不過借助互聯網營銷的很多電商沒能利用好互聯網思維,僅僅在信息傳遞和炒作中起到某些吸引的作用,沒能深入到房地產業態功能和價值創造中去改變傳統開發運營模式。而互聯網思維核心房地產行業業值的重新發現,又絕非僅僅從物理空間搬到數字空間那么簡單。
互聯網思維本質上是一種商業民主化的思維,一種用戶至上的思維,互聯網思維下的產品和服務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互聯網思維下的產品有著自帶媒體的屬性——需求和品味相關聯,也就和人性相關聯。所以,互聯網思維下的產品是“極致性能+強大的情感”訴求,這兩樣東西都會自行傳播。
互聯網時代的房企,如果還在開新聞發布會,還在把硬廣當致勝利器,說明他們的互聯網思維還不充分。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鳥兒,這個時代需要玩好的鳥兒叫“互聯網思維”。
作者系《樂居》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