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悔
Robert Hatfield Ellworth is a famous antiquary and collector who was born and brought up in the United States but has become a legendary figure in the collection of Chinese antiques and artworks. He is an excellent dealer in antiques with outstanding recognization talent and keen on Chinese cultural relics and works of art, especially Ming furniture. This is why he is honored as the Godfather of Chinese Antiques and King of Ming Dynasty.
安思遠專場還沒開拍,就已經鋪天蓋地地造勢,把人家佳士得宣傳部的活兒都干了;安思遠專場終于開槌,守著手機就可以把前方戰況一覽無余,把人家佳士得網站的工作都承包了;安思遠專場剛一結束,各種總結回顧爭先恐后,成交多少金額,破了多少紀錄,對市場有何影響……安思遠,這個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儼然已經成為中國古玩藝術品收藏界神一樣的存在。雖然,隨著紐約藝術周的結束、安氏藏品的散盡,一個時代的收藏大咖就此落幕,但關于神的傳說卻將永遠環繞在國人心頭。
安思遠是位古董商,是尤其熱愛中國文物藝術品的古董商,是獨具慧眼、收藏有道的古董商,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他都有一個響當當的名號——“中國古董教父”。而他最具建樹的領域則是對于中國明式家具的研究與收藏,由此更被稱為“明朝之王”。
當然,安思遠最早也是最廣為國人所知的成就,是出于他在轉讓《淳化閣帖》一事的態度上。1996年9月,安思遠攜北宋拓四卷《淳化閣帖》來到北京,在故宮博物院進行了展覽。啟功和國內專家對這四卷法帖進行了鑒定,一致認為是宋刻宋拓無疑。安思遠曾表示,“我只希望《淳化閣帖》回到中國,所以我對日本人開的價是1100萬美元,對其他中國人開的價是600萬或550萬美元。”2003年4月,在多方努力下,上海博物館終以450萬美元的價格購得《淳化閣帖》。作為一個商人,他做了一次并不劃算的買賣,卻成就了一樁國寶回歸的善舉。
安思遠有兩個身份:古董商、收藏家。當他是古董商時,每接手一件東西,勢必要想到值不值、誰接盤;可當他作為一個收藏家時,考慮更多的一定是喜不喜歡。事實上,要做到一個成功的古董商,收藏家的身份往往必不可少,甚至可以說,在很多時候,安思遠面對眼前的歷史,心動之情不亞于任何一個真摯的藏者。
最近圈里很火的一句安氏語錄是:“如果無意與作品朝夕相對,就千萬不要收藏它。”他說這句話時,一定當自己是一位收藏家。而當他決定此生與此物朝夕相對時,此物的升值潛力、市場前景,還真的重要嗎?就好像你買了一間很喜歡的房子,并決定終老于此,那么市場上房價漲跌,跟你還有一毛錢關系嗎?當然,如果你要炒房,要考慮的因素就多了,就好像收藏市場上干著倒買倒賣行當的所謂收藏家,錢是賺到了,但最終可能都難以留下一件可以朝夕相對的物件。
與心愛的藏品朝夕相對,想想都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除非你并非真的熱愛收藏。就像安思遠先生居所中那一支石魯的春梅、那一只萌萌噠的西漢鎏金銅熊,在旁人眼里,它們身上貼著價格的標簽,但對于安思遠先生本人來說,那是能給他帶來歡樂的心愛之物,與值多少錢無關。
中國收藏家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把自己當收藏家;中國市場最大的能耐,就是把每一個可能的收藏家都培養成古董商。如果想通過買賣古玩藝術品牟利,不妨做個真正的古董商,一個成功的古董商,值得市場上每一個人尊敬。但如果想做一個收藏家,不妨“任性”一點,喜歡是最值錢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