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從嚴治黨與當前的反腐倡廉建設
黃麗娟
(南通大學 管理學院, 江蘇 南通 226019)
摘 要: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依據憲法、黨章和紀律對黨員進行嚴管,對違法違紀行為嚴查嚴處、嚴懲嚴辦。在當前全面從嚴治黨的形勢下,腐敗行為有所收斂但手段更為隱蔽,非典型性腐敗增多,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不敢腐、不能腐的體制機制尚未全面建立。我們必須繼續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加大對非典型性腐敗的研究、預防、查處和打擊,不斷完善反腐敗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公職人員的思想教育,大力開展廉政文化建設以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生態。
關鍵詞:全面從嚴治黨;反腐倡廉;非典型性腐敗;廉政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D26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170(2015)04-0020-07
反腐倡廉建設是黨的建設系統工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以強烈的歷史感和使命感堅定不移地管黨治黨,懲治腐敗,形成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常態。正確認識、主動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常態,調整策略、方法,抓住重點,對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深刻理解全面從嚴治黨思想的豐富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的領導集體高度重視黨的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黨要管黨,才能管好黨,從嚴治黨,才能治好黨。”[1]2014年10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講話時提出了從嚴治黨的八點要求。12月在江蘇調研期間,他又將“從嚴治黨”首次提升到了“全面從嚴”的高度,強調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四個全面”思想的關鍵,它不僅保證其他“三個全面”的正確發展方向,而且為統籌推進其他“三個全面”提供必須的根本保證。
全面從嚴治黨是總結黨建歷史經驗、繼承從嚴治黨優良傳統的必然結果,是提高黨的戰斗力、適應新挑戰、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和客觀要求。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在管黨治黨的廣度和力度上要有新層次、新境界,它貴在全面、重在從嚴,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全面”是對黨的建設系統性、整體性的體現,“從嚴”是對黨的建設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的回應,[2]既有廣度,又有力度,是外延的拓展和層次的深入的高度統一。
首先,從廣度上看,全面從嚴治黨并非局限于或偏重于某一方面或某幾個方面,而是涉及黨的建設的方方面面、各個環節。
第一,全面從嚴是對黨建領域的全覆蓋。黨的建設包括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和制度建設,全面就是這五個方面都要從嚴,不可或缺,也不能有所遺漏,做到從嚴推進、從嚴考核。第二,全面從嚴是指管理過程的全涉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2014年12月19日在全國組織部長會議上講話時強調,要突出全面從嚴治黨這個主線,堅持思想教育從嚴、干部管理從嚴、作風要求從嚴、組織建設從嚴、制度執行從嚴,統籌推進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各項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第三,全面從嚴是對管理對象的無遺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嚴就是要“對上嚴、對下嚴,對事嚴、對人嚴”,從而把從嚴的要求落實到黨的建設和黨內生活的各個方面。第四,全面從嚴是指管理手段的綜合運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國家要出問題主要出在黨內,我們黨要出問題主要出在干部身上。全面治黨關鍵在于從嚴治吏,它涉及標準、措施、規范等方面,“要堅持以嚴的標準要求干部、以嚴的措施管理干部、以嚴的紀律約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3]
其次,從力度上講,就是要依據憲法、黨章和紀律真抓實抓,嚴管嚴查,嚴懲嚴辦。
一段時間以來,在一些地方或多或少地存在管黨不嚴的問題,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黨員干部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突出,奢侈浪費現象嚴重。有的黨員黨的意識、黨員意識模糊,不嚴格執行組織原則、不按組織程序辦事;一些地方黨組織在黨員管理方面失之于松、失之于寬、失之于軟,不敢同形形色色違反黨內政治生活原則和制度的現象作斗爭;黨內政治生活不認真、不嚴肅,往往活潑有余,嚴肅不足,有的甚至把黨內政治生活隨意化、娛樂化、庸俗化;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不敢用、不會用,甚至異化成了表揚與自我表揚、吹捧與自我吹捧。其結果嚴重影響了黨內生活的質量,影響了黨的團結統一,影響了黨的聲譽形象,黨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得不到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健康高效運轉得不到保證,凝聚力、戰斗力受到削弱,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緊張,在事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堡壘作用、先鋒帶頭作用未能很好地發揮出來。從嚴治黨就是要改變管黨不力、治黨不嚴的狀況,防止出現紀律松弛、組織渙散的問題,就是要嚴格教育、嚴明紀律、嚴密制度、嚴肅監督管理、嚴格責任追究,做到不講情面、不打折扣,嚴格依法依規,真正把管黨治黨管到位上、嚴到份上,通過一以貫之的從嚴管理、從嚴約束、從嚴懲處,使黨員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二、全面從嚴治黨形勢下的反腐倡廉建設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腐敗“零容忍”,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反腐斗爭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社會反腐的信心明顯增強。但腐敗問題由來已久,不可能短期消除,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認識反腐斗爭的長期性、艱巨性,正確判斷反腐敗的客觀形勢。
首先,腐敗行為有所收斂但并未絕跡,而是轉換和創新了形式,以與傳統腐敗相異的非典型性腐敗的形式頑強存在,一旦有合適的條件就會再次蔓延泛濫。通過這幾年的查處和打擊,腐敗分子有所收斂,但由于改革還不到位,體制機制尚不完善,管理和監督工作中還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環節,另外,貧富差距的加大、生活方式的變化、意識形態的多元也為腐敗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可乘之機,可以說,腐敗遠未絕跡,只是呈現出小型化、含糊化、隱形化和期權化等特點。具體表現:一是在規模和危害上,大腐敗少了,但小腐敗多發頻發,大官巨貪減少了,小官小貪卻不在少數;二是在程度上,明顯的違法少了,違規違紀、打擦邊球、或者難以明確界定為腐敗的作風問題多了;三是在表現形式上,腐敗從公開轉入地下,由顯形變為隱形,明腐敗少了,暗腐敗仍存;四是在時間上,權錢交易由直接變成間接,即時腐敗少了,延期腐敗、期權腐敗仍存;五是一些官員的胡作非為減少了,但基于免責和自我保護需要的慢作為、不作為卻并未減少,甚至有增加的危險。
其次,一些官員在強大的威懾面前暫時收手,但私心貪念仍在,僥幸心理尚存,未能真正樹立起廉潔從政的理念,筑牢反腐防腐的防線,并未達到尚廉鄙腐、不愿腐敗的境界,有的甚至只是暫時蟄伏,一旦時機成熟,便會伺機復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和指南,腐敗行為的發生是腐敗行為主體受腐朽思想侵蝕的產物。公職人員只有樹立崇高的理想和遠大的志向,樹立權為民所用的價值理念,才能把成為清官、好官、成為人民的公仆作為行動準則,把建立廉潔政治作為遠大的理想和奮斗目標,進而規范自己的行為,形成不愿腐、不想腐的自覺,抵御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抵御各種誘惑。從近年來揭發出來的大量腐敗案件來看,外在的誘惑只是貪污腐敗的次要根源,重要原因是內在價值觀和權力觀的扭曲。因此,必須加強對官員的教育,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權力觀,自覺抵御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潮的侵蝕,修廉政之德,養浩然之氣,自重、自省、自警,慎權、慎欲、慎微,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形成自覺廉政為民的內在監督機制,經得起各種利益的誘惑和考驗。
再次,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不敢腐、不能腐的體制機制尚未全面建立,腐敗的慣性并未徹底消除,潛規則依然盛行并發揮作用。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腐敗是在生產力有了一定的發展、社會出現剩余產品之后產生的。腐敗是私有制的派生物,與其相生相伴,只有消滅私有制,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腐敗問題,建立清明廉政的社會。由于當前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體制的轉換、社會的轉型在客觀上都使腐敗有可乘之機,比如征地拆遷、涉法涉訴、環境保護、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專項基金資金監管等方面漏洞較多,腐敗行為易發多發,群眾深惡痛絕。
最后,社會對腐敗過于寬容,重構政治生態的任務艱巨繁重。良好的社會氛圍是反腐和廉政建設的堅實基礎。在這種社會氛圍下,有利于形成“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態勢,形成不敢腐、不能腐的環境。事實上,腐敗現象的滋生和蔓延,除體制因素外,還因為它獲得了非廉文化持續、有力的支持。我國有過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加上長達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腐朽沒落的思想文化有著深厚的土壤,一俟條件成熟,就會興風作浪,對清明政治和官員的廉潔起著阻遏和消解作用。其中特別是“官本位”觀念、官僚主義、人治文化等糟粕對廉政建設具有極大的不良影響。突出表現在人們對腐敗危害的認識尚不統一,那種認為腐敗與改革和現代化相伴而行不可避免的模糊認識仍有市場;一些人覺得腐敗與自己很遙遠,因此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對腐敗斗爭不參與,不支持;一些人對腐敗分子持理解、同情、寬容的態度,甚至認為一些被查處的官員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也有的人雖痛恨腐敗,但認為當官發財本是天經地義、人之本性,覺得腐敗分子出事只是運氣不好,因此并不痛恨腐敗,有的甚至遺憾自己并沒有掌權腐敗的機會。
三、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反腐倡廉建設的路徑選擇
在全面從嚴治黨的背景下,我們必須立足新形勢,明確新要求,及時調整思路和工作重點,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扎實推進反腐敗和黨風廉政建設,只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繼續保持嚴懲腐敗,維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
懲治和預防是反腐工作的兩個重要方面,兩者互相聯系、彼此促進。懲治雖是治標之舉,并非治本之策,但它一方面可以為治本贏得時間,另一方面習慣成自然,長期的嚴打將會起到類似隔絕空氣、斷絕水源的獨特的效果。盡管現在反腐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不敢腐的氛圍已初步形成,但許多人的僥幸心理、觀望心態仍在,廉潔從政尚未成為習慣,成為自覺,一旦時機成熟,腐敗便會似枯木逢春,而肆意生長和蔓延,因此,我們要保持反腐的常態化,使腐敗因生長所需的溫度、水分等條件一段時間內不能滿足而枯萎死亡。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重拳出擊,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以“零容忍”的態度,痛下決心,打擊腐敗。2014年,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三次會議上強調,“反腐敗的高壓態勢必須繼續保持,堅持以零容忍懲治腐敗”。我們要做到猛藥去疴的決心不減、刮骨療毒的勇氣不泄、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保持高壓反腐的強大震懾,特別是要盯緊盯牢重要領域、重點部位、重要環節,做到無禁區、全覆蓋,讓廣大干部不敢懈怠,讓那些想搞腐敗的人望而卻步,產生“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風險判斷以及貪腐得不償失的成本估算或利弊考量,由暫時的不敢腐變成長久的不敢腐,最終形成清廉守法、避腐、拒腐的習慣。
(二)加大對非典型性腐敗的研究、預防、查處和打擊
所謂非典型性腐敗主要包括三種類型:一是危害和犯罪程度上較輕的“亞腐敗”;二是權力濫用上的影響力腐敗;三是腐敗時間上的延期腐敗或稱為期權腐敗。
所謂“亞腐敗”,根據國際監察專員學會主席艾爾伍德的定義,就是權力本身并不干凈,介于廉潔和腐敗之間,尚未達到觸犯刑律的地步,[4]是國家工作人員在行使權力履行職務的過程中,違反或偏離職業道德、社會職責,“既接近廉潔狀態、而又接近腐敗狀態的一種行為”。[5]“亞腐敗”是流行于社會的一種隱性“病變”,具有利己性、廣泛性、普遍性、模糊性以及過程的半公開性、查處的輕微性和影響的衍生性等特點[6]。由于其并沒有觸犯法律,處于違紀與違反職業操守之間,危害程度較小,因此更有隱蔽性,容易被人們忽視。不少人對其抱著無足輕重或者隨波逐流的態度,認為其既不貪污、又不受賄,僅是不能嚴格自律而已;一些單位也認為公款吃喝、收受紅包等是人之常情、禮尚往來,甚至是工作必須。我們必須看到,首先,“亞腐敗”本質上與一般的腐敗行為無異,都是不廉潔的行為,都違背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偏離權為民所用的價值取向,玷污了公共權力的廉潔性,侵害了黨和人民利益。如果聽任其存在與蔓延,勢必降低社會的整體道德水準,引發新的社會不公。因此,必須加大查處力度,提高反“亞腐敗”的威懾力,保證權力的純潔性。其次,“上醫治未病,下醫治已病”,在反腐問題上,預防雖難,卻優于懲治。這不僅是減少工作成本、降低社會代價的需要,也是人文關懷和保護干部的體現。我們要更加注重預防,做到“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再次,“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事物的發展有其內在規律,質變源于量變,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飛躍。孟德斯鳩曾言:“沒有接受過別人任何東西的人,并不期望任何東西。接受過別人一點東西的人,馬上就想要再多一點兒,接著就想要得更多。”[7]80違紀是違法的前奏,許多人的貪腐最初是從接受宴請、收受禮品等小恩小惠開始,然后逐步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們應細化干部的行為規范,消除“灰色地帶”,注重抓早抓小抓苗頭。中央從月餅、名信片抓起,整治不正之風,并非舍本逐末、小題大做,可以說正是從小事抓起、防微杜漸思想的體現。因此,作為組織,要教育干部“不慮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要完善抓早抓小工作機制,使問題早發現、早糾正;要加大廉政談話制度落實力度,發現問題就通過及時約談、函詢、誡勉等方式“咬咬耳朵、扯扯袖子”,防止小問題變成大問題,避免“亞健康”惡化為“重病癥”、“亞腐敗”滑向真腐敗。第四,既要糾正“亂作為”,又要反對“不作為”。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尸位素餐就是典型的吏治腐敗,作為公職人員,不僅要廉政,也要勤政,我們要幫助廣大干部樹立無功就是過的思想,弘揚奮發進取的工作精神,預防和懲治浪費行政資源的行為,在堅決懲處亂作為的同時加大治庸治懶的力度。
影響力腐敗是一種非官員腐敗,指不直接擁有權力,卻能依傍權力主體的影響力為自己或請托人謀利的行為。其行為主體主要是官員的身邊人,如家屬、秘書、司機等。[8]這些人雖不屬官員,不能直接行使權力,卻通過對官員施加影響而實施腐敗,其效果與權力主體的直接腐敗無異,危害相同。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對非權力主體的影響力腐敗的監督,加以防范和懲處。
期權腐敗是指腐敗分子憑借手中掌握的權力,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請托人(企業或個人)謀取利益,不要求立即獲得回報,而是讓請托人在事成之后的某個時候按照事前的約定,將金錢或其他好處回報給該公職人員或者其親屬等利益相關人的腐敗行為。[9]近年來由于我國加大了對腐敗的查處和懲治力度,社會對腐敗行為關注度高、警惕性強、聲討強烈,使得腐敗分子不得不改換策略,由“直接”變為“間接”、由“現貨”變為“期貨”。因此,期權腐敗是在反腐力度加大、腐敗空間漸小的情況下出現的一種“自我保護型腐敗”。[10]與傳統腐敗相比,期權腐敗有著自身特點:一是行為隱蔽,往往只是雙方當事人的心照不宣或者口頭承諾,而不會白紙黑字;二是權錢交易不像商品買賣那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是在事成之后接受好處。期權腐敗容易造成證據銷毀、滅失,證人難以尋找,增大了甄別和查處的難度。我們必須加快行政倫理的法制化進程,重塑政治人格,繼續完善和實施公職人員財產申報制度、離職審計制度,完善公眾監督,優化社會環境,預防和懲治期權腐敗。
(三)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反腐敗的體制機制
“腐敗是個人或者組織出于自利動機,利用制度上的機會而達成的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行為。”[11]108漏洞的存在是腐敗形成的必要條件,它既為貪腐提供了可乘之機,又以其權力租金給腐敗分子以致命誘惑。因此,堵塞漏洞、扎緊籠子是反腐的關鍵。
一是要深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政府應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列出權力清單,公開審批流程,強化內部流程控制,減少尋租機會,壓縮腐敗獲利空間。二是要加強日常管理,強化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完善問責機制,防止權力濫用。三是要健全和完善巡視、審計、約談、誡勉談話、函詢等制度,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12]制度反腐是預防和抑制腐敗的根本抉擇,只有堅持用制度約束權力,規范權力行使,才能充分發揮制度的基礎性、全局性作用,以“制度行為”取代“個人意志”,從根本上預防權力腐敗,維護人民利益。在制度建設方面,重點是健全黨內監督制度、選人用人管人制度、體制機制改革、國有企業監管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積極借鑒國內外有益做法,關鍵是抓好制度建設這個重點,以完善公務接待、財務預算和審計、考核問責、監督保障制度為抓手,努力健全立體式、全方位的制度體系。”[13]56四是要提高制度的執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有了制度沒有嚴格執行就會形成‘破窗效應。”[14]115現在的很多問題,不是由于制度缺位,而是因為執行缺位。經過改革開放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有法可依的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問題還普遍存在,不及時執行、隨意變通、惡意規避的行為時有發生。因此,提高制度的剛性和執行力勢在必行。五是健全監督,形成立體式、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督體系。努力做到權力運行到哪里,有效監督就到哪里,確保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真正落到實處,其中特別要暢通人民群眾的批評監督渠道,人民群眾中蘊藏著治國理政的智慧和力量,他們對黨員干部存在的問題看得最清楚、最有發言權,對黨員干部形象如何、作風怎樣、是否清廉感受最真切、最有評判權。
(四)加強思想教育,筑牢思想防線
人的行為受思想支配,是否有正確的權力觀,是在權力行使上能否科學、為民、務實、清廉的關鍵,而權力觀是由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的。因此,領導干部加強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十分重要。
腐敗的滋生蔓延是內因和外因交織的結果,領導者私欲膨脹、思想腐朽是內因,法制不健全、監督不到位是外因。內因是基礎,起決定作用,外因是條件,起重要作用。眾所周知,“不能腐”和“不敢腐”強調外在的強制,而“不想腐”則突出人的內在自我約束。只有“不想腐”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提高對腐敗的“免疫力”,主動自覺抵制腐敗,拒腐防變,有效抵御腐敗邪氣的入侵。因此,要根除腐敗,必須要根除人們的貪欲和產生腐敗的觀念,解決信仰迷茫、黨性淡薄的問題,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線。總之,無論是從思想與行動之間的關系,還是從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來看,筑牢思想防線,使領導干部“不愿”腐、“不想”腐,形成拒腐、反腐的自覺無疑是更為有效和高效的方法。
要達到“不想腐”的境界,一是要堅定理想信念,特別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當前,部分黨員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信仰模糊、信念動搖的問題。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所有的腐敗分子走上犯罪道路,都是從理想信念的迷失、人生價值的扭曲、權力道德的淪喪、道德內約的崩潰開始的。習近平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15]159-160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經受住各種風險和困難考驗,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因此,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
二是要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增強宗旨意識,提升道德修養。列寧曾經指出:“政治上有修養的人是不會貪污的。”[16]588麥金太爾也認為,“制度無論如何周全、正當,如果人們不具備良好的道德,也不可能對人的行為發生什么作用,只有那些具有正義德性的人才有可能知道怎樣運用法律”[17]192。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走上貪腐道路,與其紀律意識不強、組織紀律松弛、道德失范密不可分。習近平強調:“成為好干部,就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加強品格陶冶,時刻用黨章、用共產黨員標準要求自己,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于事,清清白白為官。”[18]黨員干部只有加強黨性修養,踐行三嚴三實,才能戰勝自我、超越自我、拒腐防變、清正廉潔,才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五)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營造良性社會生態
古人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西方政治學者狄馬克也指出,“如果行政者是來自一個尊重公共利益和誠實的社會環境,則他們大多數必然是有公益心和誠實感的,假如缺乏這種環境背景,那就難以對他們做出這種期望”[19]600。政治生態的優劣對從政者的影響客觀存在,不能小覷:良好的政治生態有利于革除為官從政之時弊,彰顯清正廉潔之新風,反之則會誘致、縱容、裹挾貪腐行為。北歐的清廉全球聞名,其健康的社會風氣功不可沒。芬蘭之所以能連續多年被“透明國際”組織評為世界上最廉潔國家,重要原因就是深入人心的崇廉尚廉的文化氛圍,這對公務員的廉潔自律有極大的影響力。芬蘭最高檢察院總檢察長馬蒂·庫西馬基在擔任法官的30年里,沒有一個人以任何形式向他行賄。[20]從實踐看,一些人之所以走上貪腐的道路,內因固然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而外界的因素也不能無視和忽視。因此,營造一個良好的政治生態,在全社會形成廉潔從政、思廉棄貪的文化氛圍尤為必要和迫切。
“文化是制度之母”,廉政文化是人們關于廉政的知識、規范、信仰和與之相適應的生活方式及社會評價,是為了克服消極腐敗文化而產生的一種積極健康的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廉政文化以崇尚廉潔、鄙棄貪腐為價值取向,體現著人們對腐敗及廉潔的根本態度和認識,反映了人們對廉潔政治和廉潔社會的基本理念和精神追求。”[21]當前,必須進一步加強廉政文化的教育和宣傳,凈化文化環境,特別是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統一人們的思想,去除傳統文化中的封建糟粕,改變那種法不責眾、禮多人不怪、不打送禮人的文化,樹立行賄與受賄同樣可恥的理念,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衛制度的良好氛圍,促成風清氣正的從政環境和良好政治生態。
總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面,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保證。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面臨著新形勢、新要求,因此,我們必須及時調整工作重點,實現從懲治腐敗到預防腐敗,從治理亂作為到防止不作為,從疾風暴雨、大力懲治到和風細雨地進行思想教育、完善制度,從打老虎到抓作風建設,抓早抓小,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微腐敗”、“暗腐敗”的轉變,這樣,干部清正、政府清廉、社會清明的目標就能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6-29.
[2] 林學啟.準確把握全面從嚴治黨的內涵和特征[N].學習時報,2015-03-16.
[3] 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
[4] 本刊編輯部.正視灰色地帶的亞腐敗[J].檢察風云,2011(12).
[5] 蔡雄杰.“亞腐敗”文化影響下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研究[J].福州黨校學報,2015(1):49-53.
[6] 盧漢橋,胡世慧.公務員“亞腐敗”現象的危害及成因分析述評[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13-16.
[7] (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M].張雁深,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8] 張揚金,張增勇.影響力腐敗成因及其應對策略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1(12):27-30.
[9] 蔣國宏.期權腐敗生成的傳統文化因素探析[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2):11-16.
[10] 劉志勇.懲治期權腐敗應進行制度升級[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11-01.
[11] 任建明,杜治洲.腐敗與反腐敗:理論、模型與方法[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12] 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3-01-23.
[13] 中央文獻研究室.厲行節約反對浪費——重要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14]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N].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
[15]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16] 列寧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7] (美)麥金太爾.德性之后[M].龔群,戴揚毅,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18] 建設一支宏大高素質干部隊伍 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習近平在全國組織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3-06-30.
[19] (美)狄馬克.公共行政管理[M].蔣傳,譯.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4.
[20] 朱軍.芬蘭的廉政文化[J].檢察風云,2005(5):30-31.
[21] 魏世梅.論期權腐敗的道德防控機制構建[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35-39.
責任編校 王學青
Administering the Party Comprehensively and Strictly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ti-Corruption and Promotion of Clean Governance
HUANG Lijua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Jiangsu, China)
Abstract: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means supervising Party members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stitution, the Party constitution and disciplines. No tolerance should be given to activities against the law and disciplines.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instances of corruption are not so frequently found but are better hidden. Corruption untypical in form is on the rise, soil breeding corruption remaining unmoved, the mechanism restricting corruption still to be built. Severe pressure must be kept exerted on corruption, and more researches, preventions, investigations, and attacks should be done against untypical corruption. Anti-corruption mechanisms must be continually perfected, public servants ideologically educated, so that a social environment of clean governance can be realized.
Key words: governing the Party strictly and comprehensively; anti-corruption and clean governance promotion; construction of clean gover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