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國傳統感恩思想與期權腐敗

2015-05-30 10:48:04蔣國宏
廉政文化研究 2015年4期

中國傳統感恩思想與期權腐敗

蔣國宏

(南通廉政研究中心, 江蘇 南通 226019)

摘 要:中國傳統感恩思想以儒家倫理為基礎,具有義務的絕對性、對象的特定性、價值的增值性、行為的至上性、形式的物質性和時間的延時性等特點。其中的糟粕對期權腐敗的生成及其治理產生了不良的影響:義務的絕對性增加了官員違法犯罪的吸引力;行為的非對等性使受恩者敢于逾越理智和法紀的雷池,通過違法犯罪的途徑進行報恩;對象的特定性使官員個人錯誤地成為感恩的收益對象;方式的物質性使向官員行賄成為感恩的常用手段;報恩的延時性造成了權錢交易的歷時性,增加了查處的難度。期權腐敗的形式貌似延期報恩,實質是即時腐敗的變種,前提是對施恩和報恩的錯誤認知,根源在于對不當私利的貪婪追逐。因此,對中國傳統感恩思想進行理性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于預防和懲治期權腐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中國傳統感恩思想;儒家倫理;期權腐敗;延時報恩

中圖分類號:D63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170(2015)04-0027-08

感恩是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給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認可并希望對其進行回報的一種認知、心理和行為[1]。其中包括三個部分或三個環節:一是知恩,即受助者必須認識到幫助者的善意和為之付出的努力;二是感恩,即受恩者從內心珍惜這種幫助,并產生感激之情。三是報恩,即受施者將感謝付諸行動,對于施者的“恩惠”進行回報。可以說,這三者相互銜接、彼此貫通,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中知恩是感恩的前提,感恩是報恩的基礎,報恩則是知恩的必然結果和感恩的最終實現。

感恩報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有投桃報李之說,所謂“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2]。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左傳》中有銜環結草、以報恩德的故事。秦末漢初,韓信不忘漂母的一飯之恩,三國時期諸葛亮為感劉備三顧茅廬之德而鞠躬盡瘁都成為千古傳頌的美談。梁啟超感慨,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報恩”,其他一切價值觀念都由其衍發而來,他說:“中國一切道德,無不以報恩為動機,所謂倫常,所謂名教,皆本于是……人若能以受恩必報之信條常印篆于心目中,則一切道德上之義務,皆若有以鞭辟乎其后,而行之亦親切有味……吾國數千年以此為教,其有受恩而背忘者,勢且不齒于社會而無以自存。”[3]

20世紀我國著名報人,天津《大公報》主筆張季鸞先生曾經這樣寫道:“我的人生觀,很迂淺的。簡言之,可稱為報恩主義,就是報親恩,報國恩,報一切恩!我以為如此立志,一切只有責任問題,無權利問題,心安理得,省多少煩惱。……現在中國民族的共同祖先正需要我們報恩報國,免教萬代子孫作奴隸,人們若常常這樣想著,似乎易于避免墮落,這就是我的思想……”[4]

對于感恩,中外學者多大加贊譽,認為其能夠增加個體對自我、他人和世界的積極評價;有助于個體拓展認知圖式,增強活動的靈活性,建構個人的社會支持心理和社會資源,并消除由負面情緒帶來的消極影響;[5]有利于產生親社會的行為,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有利于控制自己的行為、思維、情感或感覺,懷有更為濃厚的興趣和主觀幸福感;[6]有利于減少軀體疾病,增進身心健康;有助于人們降低物質欲望,增強對內在目標的追求,從而在重要個人目標方面取得進步;[7]對學生而言,還能提高其創造性,甚至提高其學習成績。[8]針對市場經濟大潮沖擊和社會獨子化、少子化背景下我國年輕一代感恩意識缺乏的現狀,人們對于弘揚民族傳統感恩報恩思想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并大聲疾呼要加強感恩教育。筆者認為,這固然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傳統感恩文化畢竟是在長期封建社會中積淀和發展而來的,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封建社會的烙印,其中固然有民主性的精華,但也不乏封建性的糟粕,因此,我們也必須對其科學分析,合理運用,反對絕對化和盲目化,惟其如此,方能真正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傳承創新。筆者擬從期權腐敗的視角切入,對中國傳統感恩思想進行剖析,以拋磚引玉。

一、中國傳統感恩報恩思想的特點

感恩是所有善良人的基本特質,自古以來即被視為做人最起碼的修養和基本的道德準則。感恩思想在西方也頗受重視,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曾說過,“一個不懂得感動、感恩的人,就是一個最無知、最失敗的人,也是最不值得別人尊重的人。”[9]與西方相比,中國傳統感恩思想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顯著特點:

(一)以儒家倫理為基礎

西方感恩思想以宗教為依托,以基督教思想為基礎,重視終極關懷,而中國傳統感恩思想則以現世為主題,以儒家倫理為支撐。眾所周知,儒、道、釋三家思想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來源。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文化,道教教義中存在以報恩為重的思想,并有“四恩三有”之說,即“天地恩、君主恩、父母恩、師長恩”與“有情者、有識者、有緣者”。佛教的感恩思想在中國生根發芽后也逐步發展,形成了“報四恩”(報父母恩、眾生恩、國主恩和三寶恩)的思想體系,在外患頻仍、內憂嚴重的晚清民國時期,更是與愛國主義思想相連接,獲得了新的時代內涵。有人曾撰《佛教與愛國》一文,主張報恩思想即是愛國主義思想,因為“在一愛國主義之報國主恩內,可以兼攝父母、眾生、三寶之三恩,則一言愛國而四恩總報矣”[10]。但總體而言,中國人的感恩是建立在“天地君親師”的基礎之上,以忠、孝、義為核心的,所謂忠為報君恩,孝為報親恩,節為報夫恩,義為報友恩,其理論和行為原則主要來源于儒家學派的思想主張。[11]

(二)感恩報恩義務的絕對性

中國人崇尚“知恩不報非君子”,把能否“知恩圖報”作為衡量一個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尺。[12]1在經過歷代的推崇和實踐,這種“軟”文化已經演化成了一種在中國社會公認的處理人與自然和社會之間關系的“硬”規范。人們對于感恩戴德、知恩圖報謳歌贊揚,對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的行為大加撻伐。《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中有“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13]的記述,《敦煌變文集》中有“有恩不報,豈成人也?”[14]的詰問,《關圣帝君覺世真經》也認為“…不報有恩,瞞心昧己。……”[15]

人們之所以在獲得別人的恩惠后必須進行回報,是因為:

首先,在中國古代社會中,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要地位,雖雞犬之聲相聞,但人們常老死不相往來。與此相適應,在意識形態領域,形成了“富以能施為德,貧以無求為德”的理念[16],認為施恩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富人要樂善好施,窮人則盡可能不要去麻煩別人,總覺得求人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一旦接受了別人的好處,便必須主動償還,盡可能的去進行回報。

其次,在儒家倫理的規范下,人們彬彬有禮,循禮而行,強調“來而不往非禮也”。受恩即意味著欠債,往往從此便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并備受折磨。因此,為了恢復心理平衡,受恩者勢必傾向于設法回報,完成“還債”行為。其實,這種思想在東亞文化中并非個案,如在日語中,“恩”意即承受的負擔、債務或者重負之意。[17]既然“恩”是債務,那就必須償還,這是義務,是天職,但有時可能恩重如山,無以為報,于是,“難以報恩于萬一”成為日本人經常說的一句話。

第三,如果受恩者不對所受的恩惠進行回報,施恩者就會覺得自己的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承認,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從而會傾向于告誡自己以后不要再做類似的“傻事”,去幫助別人,其結果也殃及那些真正需要得到幫助的人。

第四,傳統中國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如果接受了別人的恩惠而不去回報的話,事情很快便路人皆知,人們會認為其“沒良心”,傾向于以后不再給予其幫助,他因此就會被目為“白眼狼”,為周圍的人所鄙視、排斥和孤立。這對置身于對自然災害的應對能力不強,經濟脆弱,常常需要別人幫助的農業社會的個人來說,無異于被判了“死刑”,以后將很難在此地立足和發展。

總之,為了消除內心的不適,維護個人的社會關系,期待未來能得到更多的幫助,人們傾向于還債報恩。相反,如果蒙恩者有恩不報,則很難得到人們的理解和寬恕。當昔日的恩人有求于己時,尤其在自己顯達之后,無論事情大小,違法與否,都應毫不猶豫,出手相助,否則便肯定會被人罵為狼心狗肺,忘恩負義,豬狗不如。

(三)感恩對象的特定性

西方的感恩思想提倡無差別的感恩,主張即使對待敵人也應當一樣;提倡公德,要求人們認真工作,盡職盡力,努力在公益和私利之間保持平衡。中國人的人際交往本質上是鄉土社會的同心圓結構,以“己”為中心的,像石子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一圈向外推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18]于是,感恩往往局限于一個狹窄的人際圈之中,基本未能走出“私德”的邊界,突出地表現為對家人和朋友的無私、關懷、熱忱、忠誠和惦念上,很少能將感恩的心惠及他不認識的或者沒有幫助過自己的更為廣泛的人群,對陌生人和公共事務一般比較冷漠、遲鈍,甚至麻木不仁、寸利必爭,所謂“私德豐厚,公德不足”。

西方的感恩對象總體來說帶有明顯的群體特征,比較抽象,可以向天地、神明和生活本身感恩,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自然、社會等對象,甚至是冥冥之中的一種力量,而不必落實為以一報一的關系[19]。但在中國傳統報恩理念中,報恩的對象總是特定、具體而明確的,常常是對自己直接有恩的某個或某幾個具體的個人,比如父母和家庭,施仁政、施德政的統治者等。報恩對象首先是施恩者本人,如果不能報于施者則轉報于與其最為相關的人,如與施者有血緣關系的人,甚至延展及其家族,但不會泛化,轉移到與其非直接相關的人。

(四)報恩價值的非對等性

所謂非對等性就是回報與所受之恩在價值上是不對等的,回報必須遠遠高于當初恩主施予的價值。由于有人情因素的摻入,因此“報”在中國超越了互惠,超越了布勞所說的一般社會交換所遵循的“公平合理可行”的原則,而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一飯之恩,千金以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的古訓至今仍廣為流傳。一個人受惠于他人,不僅應該回報,而且還要小恩大報、薄恩厚報,正如易中天所言“如果報恩的程度大大超過施恩,則會受到輿論的一致贊揚。無論怎樣加倍地回報,都不會視為過分”。為報父母的養育之恩,不僅形成了官員“丁憂”制度,而且還發生了“郭巨埋兒”、“丁香割肉”等一幕幕慘劇;表現在婚姻大事上,就出現了兒女只能聽從父母之命,放棄了自由追求愛情的權利,引發了無數人間悲劇;為報君恩,臣下不惜“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如三國時期的名相諸葛亮雖才華、能力遠勝劉禪,但在劉備去世后仍全力輔佐阿斗,而無取而代之、黃袍加身的思想和行為。“士為知己者死,馬為知御者良”[20]。為報知音,管仲寧愿舍去生命相隨摯友鮑叔于地下;為報知遇之恩,許多俠士赴湯蹈火,即使是恩主在施加恩遇之時,就有要其搏命冒險的動機,也在所不辭。此類案例不勝枚舉:為報燕太子丹之恩,荊軻冒死行刺秦王;為報嚴仲子之恩,聶政慨然刺殺韓相俠累;為報智伯之恩,豫讓毅然前去刺殺趙襄子。唐代還出現了許多歌頌俠士的文學作品。王維《夷門歌》云:“非但慷慨獻奇謀,意氣兼將生命酬。向風刎頸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杜甫《遣懷》詠:“白刃仇不義,黃金傾有無。殺人紅塵里,報答在斯須。”[21]為報朋友之恩,人們不惜“兩肋插刀”;為報救命之恩,女子不惜以身相許,甚至嫁給缺乏感情,各方面條件不佳甚至身有殘疾的男人。

(五)感恩行為的至上性

所謂至上性是指在報恩時不計個人得失,不顧行為后果,甚至逾越制度和法律的雷池。《三國演義》中關羽為報曹操曾經的知遇之恩不惜違反軍法,在華容道放走曹操。這種為報私恩而損害公共利益、大局利益的假公濟私行為不僅未受到社會的應有譴責,相反贏得“義重如山”的美譽,受到贊美:“拼將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義名”。關羽死后,劉備、張飛感兄弟之情而不惜代價向東吳發難,甚至置蜀漢的前途于不顧。這些以私廢公的行為進一步將人們引入情緒化、極端化“感恩報恩”的誤區。

(六)報恩形式的務實性和物質化

西方的感恩思想崇尚純潔的,毫無所圖的施恩,即使要求有回報,也旨在得到上帝的寬恕和庇護,注重來世靈魂的拯救。但在中國,傳統感恩文化重視回報的務實性,強調回報應是實實在在的。語言上的感謝固然不可或缺,而行動層面的報恩則更受歡迎,否則便有流于空言,口惠而實不至的指責和怨言。報恩的形式往往視受恩者的能力和掌控的資源而定,在中國習慣中,通過奉獻財物以表謝意成為常用手段。除錢財外也可以是官職、機會,或者是勞務。其實,無論是官職也好,機會也罷,都可以通約為財物。有學者曾研究中國民間故事中的“龍女報恩”題材,發現“報恩的過程始終以物質的回饋為主要形式”,在民間龍女報恩的過程中,“物質層面的回饋始終是第一位的”[22]。另外,在中國古代社會,女性活動空間狹小,掌握的資源較為有限,對施恩者的回報途徑并不很多,由于性和生育體現著中國女性當時兩個主要的社會價值,而自己的身體又是能自主支配的。于是,不論在女性眼里還是在男性眼里,以身相許便成了受恩女性最重的,也是最具意義的報答。[23]

(七)報恩時間的延時性

在傳統農耕社會,國人長期在同一區域,按血緣關系聚族而居,“在這樣的社會生活里,土地的不能移動與人們對土地的依賴使得一個家庭祖祖輩輩都生活在一個地方,并由此而衍生出家族、宗族和村落。如果不是發生比如戰爭、洪水或饑荒等重大的天災人禍,中國人發生社會流動的可能性很小。這將意味著,一個個體一生所交往的人是相對固定的(開始是家中成員,結婚后會隨之擴張一批人,再固定下來)。鄰里是固定的,因為宅地和田地是固定的。一個人一生中的幾個重要的禮儀以及這個禮儀會有哪些人參加也是固定的”[24]。社交圈子的相對固定和封閉決定了中國人人際交往具有長期性和連續性,導致了“報恩”不必立即進行,可以選擇未來適當的時間報恩,施恩者也有足夠的機會獲得受恩者對其回報,當回報不能直接得到時,“人們會形成并接受在遙遠的將來或者在某種其他不可驗證的環境中獲得回報的解釋”[25]。

二、中國傳統報恩思想與期權腐敗

期權腐敗是指腐敗分子利用職務之便,為請托人(企業或個人)謀取利益,不求立即獲得回報,而是在事成后由收益人按照事前的約定,將好處交給其本人或親屬等利益相關人的行為。期權腐敗古已有之,在中國古代被稱作“事后受財”而被定罪量刑,受到處罰打擊,不過,其大量出現則是近年之事。近年來,隨著我國加大了對腐敗的查處和懲治力度,公眾對腐敗行為關注度高、警惕性強、聲討強烈,使得腐敗分子不得不改換策略,將違法收益由“現貨”化為“期權”[26],使得期權腐敗問題更加多見和突出,引人關注。對于期權腐敗,自2005年以來,國內學界給予了廣泛關注,對其定義、形式、特點和危害等進行了很好的研究①,但對其產生的文化基礎尚未涉及。筆者認為,中國傳統感恩思想中的糟粕對期權腐敗生成及其治理產生了不良的影響,加強對其研究十分必要。

(一)報恩義務的絕對性增加了期權腐敗官員違法犯罪的動力和信心

從形式上看,期權腐敗就是公共權力的行使者先為個人或企業辦事,事成后收取獲益的個人或企業以謝恩、報恩的形式進行的賄賂,類似于一個施恩與報恩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否完整,官員能否成功尋租,獲得回報,往往取決于獲益者在官員違規使用公共權力后能否報恩。那么官員能否獲得回報,或者說蒙恩者報恩的概率如何呢?從現實情況看,違法官員在為不法商人謀得利益并離開職位后,回報得不到兌付的風險很小,一般都能依約兌付。[27]這說明了行賄者在實踐中大多遵守了有恩必報的“古訓”。可以說,國人普遍具有感恩報恩思想,報恩義務的絕對性確保了報恩的高概率,使公共權力行使者有了貪腐的信心和權力尋租的動力。

感恩是施恩者與報恩者兩個主體間的雙向交流。報恩既是上一輪施恩的結果,又可以成為新一輪的施恩,引起新的報恩,如此循環往復、綿延不絕,升級提高。對企業或個人而言,事后報恩、賄賂是一種還債行為,是義務。對公職人員來說,“吃人家的嘴軟,拿人家的手短”,接受了對方的好處,欠了對方的人情,便有了進一步回報的義務,利用手中的公共權力繼續為其謀利便成為必然選擇。可以說,對曾經運用公共權力為其謀私官員的事后孝敬既是不當得益者感恩的一種體現,也是其對下一次權錢交易的必要投資和有益鋪墊。

(二)感恩對象的特定性導致收益對象的私人性,使公權私用、假公濟私、以權謀私獲得了文化支持

中國傳統感恩思想雖產生和發展于封建農業社會,但時至今日,其流風余韻仍在。許多人不感恩國家而感恩個人,不感激政策,而感激某個領導人。比如,有的人被提拔重用,嘴上講的是“感謝黨和人民對自己的信任”,但內心想的卻是某位領導的關照、栽培,把這位領導視為“恩同再造”的“恩公”,[28]于是,效忠曾有恩于自己的個人,唯其馬首是瞻便成為其行為準則,即使“恩公”做出錯誤的指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也遵照執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官員能經得起金錢、權力、美色的考驗,但一遇到曾有恩于自己的老領導、老朋友、老同事相求,便很快敗下陣來,因為不忍拂其面子,而把苦苦堅持的原則拋到九霄云外,最終違規違紀,鋃鐺入獄。在期權腐敗中,當老領導退休或離職后,請其擔任顧問、經理,通過給其發放工資、補貼、股份進行回報等就成為重要形式。

(三)感恩回報方式的物質性使國人通過奉獻財物以表謝意成為常用手段

中國是禮儀之邦,重人情,講感情,這既使得人際關系不再冰冷,帶有一絲溫馨和暖意,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文明與和諧。但感恩回報形式的物質性則使得事后行賄或者說是對有恩于自己的公職人員的“感恩回報”與正常的人情往來和相互救助有時難以區分,甚至可能成為不法分子行賄犯罪的掩護,也增加了懲治和打擊的難度。

(四)報恩行為的非對等性和至上性使受恩者容易違法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期權腐敗

鴉片戰爭爆發前,在東南沿海地區,有名“三山舉人”者不僅充當間諜和外國侵略者的幫兇,為英國鴉片販子刺探軍情,提供內河水圖,還為英國大煙販子胡夏米送行,在信中稱其為老爺,表示如有一天能獲得官職,將做牛做馬報其大恩。若今世不能得官,則來生做犬馬去其家報“恩”。如此奴顏婢膝只因胡夏米曾贈與其書籍和錢財,他可憑此去求得一官半職。[29]類似為報私恩而有損國格、人格的案例可謂不在少數。施恩者(貪腐官員)對厚報的追求和期待是其進行期權腐敗的動力之一。一些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力把正常的工作看成是對企業或個人的恩惠和照顧,因此期待著企業或個人予以回報,受賄和索賄由此發生。總之,報恩行為的非對等性和至上性使感恩有時呈現非理性的特點,受恩者容易逾越法律法規的界限,陷入犯罪的泥沼,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期權腐敗。

(五)報恩的延時性導致權錢交易的歷時性,增加了查處期權腐敗的難度

從不當得利的行賄者角度看,期權腐敗類似于延時“報恩”。眾所周知,按照施恩與報恩間隔時間的長短,報恩可以分為即時報恩與延時報恩。即時報恩是受恩者接受施恩者的幫助后,在較短的時間內立即對施者的幫助或饋贈進行償還的行為。在中國文化中,它一般發生在陌生人之間,因為彼此可能再無機會交往。在熟人之間,如果采取即時回報的方式,一般是相互之間劃清界限,以后不再往來的一個重要標志。另一方面,受恩者在當初接受別人恩惠的時候常常處于地位、能力較弱的位置,立即回報的能力比較弱,可能性也比較小,又不利于其避免巴結權貴的嫌疑,因此,延時報恩成為國人更加推崇、普遍采取、廣為接納的報恩方式。[12]24中國傳統文化對延時報恩的推崇和普遍采用使得期權腐敗在中國具有了廣闊的生存空間。另外,期權腐敗不是即時的,明目張膽的,像商品買賣那樣一手交錢立即辦事。一些官員在位時利用權力的影響,合法或不合法、合理或不合理地為某些企業、個人牟取非法利益,為了“保護”自己,逃避監督和查處,與請托人約定在未來某個時期接受好處。這一時間可以是一年、兩年,也可以是十年、八年,甚至是幾十年之后。由此也常造成證據損毀、滅失,證人難以尋找等問題。這種權力影響與職位在一定程度上的分離無疑增大了甄別和查處期權腐敗的難度,而利益回報的高安全性則成為期權腐敗受到愈來愈多腐敗分子青睞的重要原因。

三、對中國傳統施恩和報恩思想的理性思考

腐敗的預防與制約呼喚理論的升華、概括、凝練和方法上的拓展、創新[30]。筆者認為,在期權腐敗中,無論是官員的“施恩”,還是收益人的“報恩”都是不足取的,甚至是有害的,其實質是對中國傳統感恩思想中糟粕的利用和放大,根源在于對施恩和報恩的錯誤認知,因此,科學地分析,理性地看待施恩和報恩十分必要。

《論恩惠》是西方思想中與感恩有關的最早論述,其作者塞涅卡認為恩惠接受者與給予者的動機很重要,上帝在給予恩惠時從來不求回報,這種只關注受益者的恩賜才是最值得提倡的。如果施惠者本身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幫助別人,帶有明顯的利益動機,那就不是一種道德行為,不能算是施惠,也就不值歌頌和回報了。在期權腐敗中,不正確使用公共權力者的動機顯然并非出于“好心”,而是一種交易,是出于某些利益性動機的尋租行為。因此,我們應看到其實質,將其與助人為樂、熱心助人的善舉區分開來。我們應回歸施恩的本質,弘揚施恩不求回報的精神,努力塑造超越功利的理想人格,達到無私而施、與而無取、施不求報的高尚境界。[31]另外,施恩應基于愛民、便民的宗旨,以維護公平公正,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職志,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則,不能違規使用公共權力,不得損害第三方或社會整體利益。

關于報恩,筆者認為,首先,受助者應具備感恩的思想,做好報恩的準備。其次,報恩應建立在自愿的基礎之上,不能把報恩當成一種負擔,并為此放棄個人的尊嚴和原則。再次,“報恩”只能是“私恩私報”,由個人通過適當的方式表達,而不能“私恩公報”,利用手中的公共權力給予恩主以政策或法律外的好處,否則最終只能危害自己、朋友和家庭。第四,報恩應當是有德之報。所謂有德之報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在不違背道德、原則、政策法律的前提下進行回報。[12]25在這方面,包公和梁啟超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包拯在審理“貍貓換太子案”時,公正執法,對曾在年少時因其相救才得以大難不死,在“鍘國舅”被貶為平民時,又因其跪求而得以復職,與其有著同鄉、同窗、同僚“三同”關系的好友太監郭槐予以嚴懲,詮釋了知恩圖報的真諦,也為其贏得了“包青天”的美譽。當年,曾有人以報恩為理由誘使梁啟超媚日。后者義正詞嚴,斷然拒絕,指出:維護國家民族的權益是我的權利和義務。我難道因為曾受日本保護十余年,就可以放棄對國家的責任嗎?難道要我“日思引外人以擾亂祖國而始為報恩”嗎?他正告日本軍國主義者:“凡以正義待我者,無論何國,吾皆友之;凡以無禮加我者,無論何國,吾皆敵之。”[32]相反,那種違背社會公德,僅僅根據個人的恩怨是非而進行的無原則的,甚至通過行賄等不法手段來進行的報恩則是無德之報,必然受到社會的唾棄。第五,報恩的形式應當多樣化,可以是物質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不一定非要以物相報,特別要謹防“報恩”的庸俗化和形式的物質化。作為公職人員,感恩國家和人民的最好方式就是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清正廉潔,就是要樹立正確的群眾觀和權力觀,努力為民辦事,為企業排憂解難,用好人民賦予的公共權力,抵制腐敗的誘惑。

參考文獻:

[1] 陶志瓊.關于感恩教育的幾個問題的探討[J].教育科學,2004,20(4):9-12.

[2] 向熹編.詩經詞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8.

[3] 梁啟超.中國道德之大原[M]//文明國.梁啟超自述(1873-1929).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1:223-224.

[4] 張季鸞.歸鄉記[N].國聞周報,1934-12-25.

[5] 何安明,惠秋平,劉華山.大學生的感恩、孤獨感與社會支持[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4(10):782-785.

[6] WATKINS P C, WOODARD K, STONE T. Gratitude and happiness: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gratitude and relationships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3(31):431-452.

[7] EMMONS,MCCULLOUGH.Highlights from the Research Project on Gratitude and Thankfulness[EB/OL].[2013-10-20](2015-05-08). http: //www. researchgate.net/ publication/ 237613198-Highlights-from-the-Research- Project on Gratitude and Thankfulness.

[8] FROH J J,MILLER,D N, SNYDER S. Gratitud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ssessment and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J].School Psychology Forum,2007(2):1-13.

[9] 黃鐵苗.道德建設從感恩教育入手[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3(2):97.

[10] 黃夏年.報恩思想的現代意義[N].中國民族報,2011-05-31.

[11] 原永明.撥冗去腐,吸納傳統感恩文化精粹[J].中國教育學刊,2014(6):134-135.

[12] 魏曉華.中國人的報恩心理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13] 劉向.戰國策[M].梁方健,孫蘊,譯注.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2:305.

[14] 王重民.敦煌變文集:上[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22.

[15] 劉金成.從道教善書探三教融合——對《關圣帝君覺世真經》的研究[J].中國道教,2011(1):54-57.

[16] 呂坤.呻吟語[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183.

[17] (美)魯思·本尼迪克特.菊與刀[M].南星越,譯.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7:139.

[18] 費孝通.生育制度[M]//鄉土中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27.

[19] 郭清香.從感恩文化看中國人的感恩意識[N].中國社會報,2010-06-28.

[20] 焦國成.中國古代人我關系論[M].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74-75.

[21] 王立,郝明.報恩知遇與唐代俠文化精神[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82-87.

[22] 趙云芳.“絳珠仙草還淚”與中國民間故事中的“龍女報恩”[J].紅樓夢學刊,2010(4):228-239.

[23] 劉玉霞.當代言情小說中的女性報恩母題[J].江蘇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74-80.

[24] 翟學偉.報的運作方位[J].社會學研究,2007(1):83-99.

[25] 羅德尼·斯達克,羅杰爾·芬克.信仰的法則[M].楊鳳崗,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107.

[26] 曹寧.論我國黨政機關的期權腐敗[D].合肥:安徽大學,2010:13.

[27] 閻德民.期權腐敗及其治理對策[J].中州學刊,2006(5):10-14.

[28] 金戈.凈化“報恩”思想[N].工人日報,1986-12-22.

[29] 李傳璽.三山舉人的“知恩圖報”[J].四川統一戰線,1997(7):22

[30] 高建林.腐敗“流行病學”的研究構想及其價值考量[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10-14.

[31] 郭鋒.淺論中國傳統施與報觀念的文化意義及社會影響[J].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2(4):78-86.

[32] 軼名.梁啟超為何不“報恩”[J].領導文萃,2006(4):134-136.

責任編校 王學青

Research on Chinese Traditional Thanksgiving Thoughts and Future Corruption

JIANG Guohong (Research Centre of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of Nantong, Nantong 226019, Jiangsu,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fucian ethics, Chinese traditional thanksgiving ideas have many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bsoluteness of paying obligations, specificity of the objects, incremental value of paying, supremacy of behavior, the 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forms and time delay. Residu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thanksgiving thoughts generate bad influence for future corruption and its treatment. Absoluteness of duties increase the attraction of offending the law; the asymmetry character contributes to the daring behavior of the benefited to go beyond reason and law; the material character of the methods helps make it a frequent way to show thanks; the delay in giving thanks results in delay of the trade of power and money, increasing the difficulty in these wrongdoings to be found. Future corruption shows the form as extension of gratitude but in actual fact is a mutation of corruption, the precondition of which is the wrong cognition of mercy and kindness, and the root lies in the pursuit of improper interests.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rational analysis on Chinese traditional thanksgiving thoughts, and absorb what is best and discard the waste.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thanksgiving thoughts; Confucian ethics; future corruption; delayed thanks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另类第一页| 国产精品美女在线|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不卡网亚洲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网站|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91网在线|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天堂亚洲网|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日韩在线|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毛片在线看网站| 国产91全国探花系列在线播放| 久久中文电影| 国产精品久线在线观看| 综合色88| 日本三级精品| 91www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国产区在线看|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伊人久久影视| 欧美劲爆第一页| 婷婷伊人久久|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色综合狠狠操|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99在线视频网站|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伊人激情综合网|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在线看|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国产精品手机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亚洲,国产,日韩,综合一区|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88av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欧美精品xx| 日本免费精品|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国产欧美又粗又猛又爽老| 国产99免费视频|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97国产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久久九九国产精品| 曰AV在线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古装|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日本午夜影院|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国产va在线|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999|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