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謙
2014年,國際油價暴跌??渴秃吞烊粴獬燥埖亩砹_斯遭了殃。匯率貶值,通貨膨脹,資金外逃,相互促進,惡性循環。經濟危機,財政危機,接連爆發,愈陷愈深。西方媒體開始了一場有獎競猜游戲:普京什么時候下臺?2014年底?2015年初?
沒錯,按西方各國的政治游戲規則,碰上這種倒霉的天氣,誰都得下臺。想當年,老布什任上發生了兩件可載入世界歷史的大事:蘇聯解體,伊拉克戰爭美方獲勝。美國輿論群情歡騰,一洗越南戰爭綜合癥的恥辱和陰郁。但是,不幸,趕上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結果,1992年大選,老布什居然敗給了阿肯色州的無名小子克林頓。
說近點,歐豬五國(PIIGS),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西班牙,因債務危機爆發,當屆政府都黯然退場,政局從此動蕩不安。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1989年房地產泡沫破裂至今,經濟持續蕭條,首相換得比日歷還快。
即使是中國人,也普遍相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危機了,盧布狂貶了,普京還能挺多久?
但是,在俄羅斯,一切似乎都與常識相悖。錢不值錢了,俄羅斯民眾卻破口大罵西方,大罵美國,普京的支持率反而上升了。2015年3月13日,俄羅斯輿論研究中心發布民意調查結果,普京的支持率創新高,達到了88%!
這是怎么回事呢?
欲知下臺事,先問上臺路。1999年末,政壇無名氏普京擔當俄羅斯代總統。從此,俄羅斯走上了集權之路。
一、為集權,晚年葉利欽眾叛親離
蘇聯解體是國際政治的十級大地震。震后,蘇聯消失了,俄羅斯也搖搖欲墜。俄羅斯南部地區的車臣自治州一馬當先,要求脫離俄羅斯,獨立建國。1991年10月,前蘇聯退役將軍杜達耶夫宣布就任車臣共和國總統。杜達耶夫大概以為,葉利欽可以宣布俄羅斯獨立,促使蘇聯解體,為什么車臣就不能宣布獨立,促進俄羅斯解體呢?打倒閻王,解放小鬼。各民族不分人數多少,都獨立建國,才符合民族民主的世界潮流。車臣地區百萬人口,主要是由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構成,屬于俄羅斯的少數民族。在自由主義的邏輯中,大狗小狗一律平等,小狗也能汪汪叫。為什么車臣不能叫?
當然,杜達耶夫是見過世面的將軍,懂得集中統一的領導如何重要。所以,真獨立了,他也擔心俄羅斯的反應。所以,“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面高叫自由民主,爭取俄羅斯內部自由派的同情和支持,煽動俄羅斯其他少數民族效仿獨立,形成反俄羅斯的統一戰線;另一面卻動員了6萬車臣人當兵,準備“保衛車臣獨立,抗擊俄羅斯侵略”。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杜達耶夫舉起獨立與自由的大旗,果然贏得了車臣人的追隨。此后多年,數以十萬計的車臣人死于非命,數以幾十萬的車臣人流離失所,其余的車臣人明白了獨立與自由的代價,做了俄羅斯的順民,極少數車臣殘余獨立分子東躲西藏,偶然搞點自殺襲擊。杜達耶夫本人被導彈擊中,一命嗚呼。九泉之下,杜達耶夫會將這一切悲慘的非命結局歸究于他頭腦中作祟的自由主義思想嗎?
可能不會。他大概只會仇恨俄羅斯的侵略,抱怨車臣人的背叛,哀嘆西方大國的口惠而實不至,獨獨不會反思自由主義思想,更不會反思他用車臣獨立作旗幟染紅自己的總統頂子的內心世界。
杜達耶夫的內心世界其實與葉利欽很像。只不過葉利欽運氣好,碰上了迷信民主的戈爾巴喬夫。葉利欽一切以鞏固權力為中心,利用民主甩開蘇聯,利用集權鎮壓車臣。為此,一向支持葉利欽的“民主派”內部產生嚴重分歧,一些頭面人物成為總統和政府的反對派。俄羅斯議會兩院分別在1991年11月10日、1994年12月8日反對或不批準總統對車臣實行緊急狀態的法令。1995年4月12日,國家杜馬以286票的絕對多數通過禁止在車臣用兵的決議,次日俄羅斯議會上院也以97票的多數通過了反對對車臣動武的決議。1995年6月21日,俄羅斯國家杜馬又因車臣危機問題通過對政府的不信任議案。軍隊內部對出兵車臣也發生尖銳矛盾。很多將領則持反對立場。陸軍第一副司令員沃羅比約夫上將因反對出兵車臣毅然提出辭職。
這一切,杜達耶夫都算到了。唯獨沒有算到的是,葉利欽內心深處最強烈的迷信不是民主,而是俄羅斯。為了保衛俄羅斯統一,即使眾叛親離,落下獨裁者的名聲,他也在所不惜。
1994年12月11日,葉利欽調動俄聯邦武裝力量和內務部部隊約3萬余人進攻格羅茲尼。俄羅斯內部的民主派驚呼,這是用重武器屠殺手無寸鐵的民眾,這是對人權的嚴重侵犯。但是,葉利欽不管不顧,強攻硬打。其結果是,第一次車臣戰爭雖以俄軍的勝利告終,但歷時兩年多,俄軍陣亡2837人、傷13270人、失蹤337人、被俘432人,車臣參戰者15000人被打死。車臣民眾死亡數以萬計。
但是,車臣方面繼續打民意牌、悲情牌。1995年6月14日,車臣軍事集團的死硬派將領巴薩耶夫率領約100名武裝分子劫持了1000多名人質,要求俄軍撤出車臣,否則將殺死全部人質。經過長時間談判,在國內外民主派輿論的壓力下,葉利欽被迫做出了重大讓步,基本上滿足了巴薩耶夫的要求,留下了禍根。 1999年8月26日開始,葉利欽抓住車臣軍隊入侵臨近的達吉斯坦共和國這根導火索,決心對車臣獨立分子斬草除根。俄軍使用航空兵和炮兵猛烈打擊車臣武裝,地面部隊采用特種戰術進行攻擊。1999年底,俄羅斯開始包圍和攻打格羅茲尼。此時,葉利欽決定讓位普京。第二天,2000年1月1日,俄代總統普京親自駕駛Su-27戰機到北高加索前線犒賞作戰官兵。此后,戰爭進展如風卷殘云,2月4日,俄軍將國旗插上格羅茲尼市中心車臣政府大樓。
戰爭最能考驗人。當葉利欽周圍各種力量和人物反對車臣戰爭時,葉利欽認識到,唯有普京的支持最堅定、最到位,只有普京最能理解他的俄羅斯大國夢,只有普京最懂得中央集權的重要性。
二、普京出場,寡頭落馬
莫斯科時間1999年12月31日12時,葉利欽按慣例發表新年電視講話。但在這次電視講話中,葉利欽卻把所有人都“雷倒了”——他在講話中宣布提前辭去總統職務,并任命總理普京為代總統。幾小時后,葉利欽惆悵而憂郁地環視了一遍克里姆林宮內熟悉的一切,深情地對普京說了一句看似很簡單的話:“你要照看好俄羅斯??!”隨后,葉利欽乘車離去,而普京卻在寒風中站立了許久。
普京毫不含糊。一夜之后,他親自駕駛戰斗機掠過車臣上空。他聲言:“哪里有匪徒,我們就打到哪里。如果在廁所里抓到恐怖分子,我們就直接把他溺死在馬桶?!?/p>
普京就這樣出場了!隨著俄軍的節節勝利,普京在軍中的威信也不斷上升,并且樹立了其軍隊最高統帥的權威。
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掌握了槍桿子,普京開始收拾葉利欽留下的爛攤子。
這個攤子已經爛得不能再爛。經濟崩潰,社會動蕩,民族分裂,政黨紛爭,地方各自為政,黑手黨橫行,政治暗殺此起彼伏。有本事的逃離祖國,沒本事的投靠黑社會。男人當了賭徒、酒鬼、搶劫犯,女人當了妓女、無賴、小偷。俄羅斯殘存的經濟大權落到了極少數寡頭手中。這極少數人掌握著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煤礦、鐵礦、森林、土地、銀行、媒體,呼風喚雨,為所欲為。別列佐夫斯基公然宣稱:“只要我愿意,我可以讓一只猴子來當總統。”
這些寡頭正是葉利欽一手造就和培養。1996年3月,葉利欽秘密召見了7名金融寡頭。雙方達成一項錢權交易:銀行家用金元確保葉利欽坐穩總統寶座,葉利欽則承諾事成后維護其經濟利益。
金元效應立竿見影,原本處于劣勢的葉利欽在第二輪選舉中擊敗風頭正勁的俄共領導人久加諾夫。從此,俄羅斯出現一個新的政治詞匯:七寡頭。在葉利欽的就職儀式上,“七寡頭”一字排開,留下了一個經典的歷史畫面。他們的集體亮相,宣告“寡頭時代”走向巔峰?,F在,普京告誡寡頭們:賺錢可以,但別碰政治。對于這一警告,有人憤怒,有人不屑,有人謹慎。別列佐夫斯基是憤怒的那一個。說起來,他對普京有恩。普京是葉利欽的欽定接班人,此前名不見經傳,別氏自視為“托孤大臣”,有責任扶其一程。他專門組建一個政黨,唯一綱領就是支持“幼主”。在1999年12月的杜馬選舉中,他發動旗下媒體,狠批普京的對手,力保普京的統一黨遙遙領先。
別列佐夫斯基沒想到,自己養了一只“白眼狼”。2000年10月,他因“洗錢、藏匿外匯收入和慫恿金融詐騙”三項指控遭通緝。別氏狼狽逃竄,流亡英國。此后,別列佐夫斯基竭力將倫敦打造成反普京的海外基地,出資在俄境內組建反普京政黨“自由俄羅斯”。2004年總統大選中,砸金力挺前杜馬主席挑戰普京;在烏克蘭、白俄羅斯等俄羅斯鄰國“攪渾水”……他毫不諱言,流亡的十多年里,他的唯一政治目標就是扳倒普京,甚至宣布要懸賞捉拿普京。
可是,這位數學博士終究沒有算過對手。眼瞅著普京風光地當了三屆總統,別列佐夫斯基的處境卻越來越不妙,連續幾起官司讓他元氣大傷,最后竟窘迫到向人開口借5000美元買機票的地步。2013年3月23日,他被發現在倫敦寓所的浴室里離奇死亡。有人說是自殺,有人說是謀殺。死前一天,一向深居簡出的他突然接受美國《財富》雜志采訪,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我低估了俄羅斯的實力,也大大高估了西方國家?!?/p>
和別氏一樣淪落他鄉的還有傳媒大亨古辛斯基。2000年大選,他旗下的媒體竭力丑化普京。普京也毫不客氣,“以法治古”。古辛斯基被迫賣掉媒體帝國的股份,并一度被國際刑警組織通緝。最終,他落腳以色列,成為一只被拔了毛的“鵝”(其外號)。
“石油沙皇”霍多爾科夫斯基則是不屑的那位。他40歲就成為俄羅斯首富,根本沒把普京放在眼里。雖有別氏和古辛斯基的前車之鑒,但他毫無收斂,公開資助反對派,揚言要改變俄制度,甚至自封總理,很是張狂。終于,輪到他了。2005年,他因竊取國家財產、欺詐、偷稅等罪名獲刑8年,后又因洗錢等罪名被追加刑期。
2013年12月20日,霍氏突然被特赦。他隨即飛往德國,在臨行前的記者招待會上,他表示:“不會資助反對派,也無意奪回被剝奪的一切。”
幾番較量之后,寡頭們明白了:絕不能和普京作對。普京一上臺就力推的穩定基金,終于有了收入。短短五年內,這支以石油稅收為主的基金猛增了15倍,達到1574億美元。
寡頭,是俄羅斯社會死亡后靠吸噬社會尸體的營養而形成的怪物。蘇聯解體后,原有的社會秩序被撕成碎片。個體自由了、平等了,但卻開始了自由的弱肉強食,平等的相互競爭。極少數人的人權不斷膨脹,踐踏了絕大部分俄羅斯人的人權,成為寡頭。寡頭協商瓜分俄羅斯,是謂“民主”。葉利欽下臺時,俄羅斯的GDP僅為蘇聯解體前的十分之一。整個俄羅斯人均壽命也大幅下降。因此,消滅寡頭,重建社會秩序,培育俄羅斯社會的新生命,是普京的天命。其意義,相當于建國。
三、借尸還魂,重振軍隊
葉利欽當政時期,俄羅斯軍隊失魂落魄。高級軍官相互猜忌,相互排斥,形成了形形色色的小圈子、小山頭。中下級軍官家無夜糧,被迫賣槍賣炮賣油,甚至開著坦克上街要薪水。如果這個時候西方進攻俄羅斯,俄羅斯軍隊必然會有大批軍官改旗易幟,投靠西方。剩下的軍隊戰無斗志,臨陣投降。幸運的是,西方也沒有高手,以為俄羅斯真的已經自殺了,成了一具任人宰割的尸體了,發爛發臭了。卻不料,俄羅斯這具尸體借了普京之魂,重生了,俄羅斯軍隊,復活了。
打贏車臣戰爭,普京威望上升。但普京明白,勝利來得太窩囊。俄羅斯軍隊從數量上、裝備上都具有壓倒優勢,消滅車臣叛亂分子本是“小菜一蝶”。但事實上,普京感嘆,“軍隊有140萬人,但是沒有人來參戰”,“各級軍官不服從調動”,“相互間缺乏整體意識、配合不力”,是一支癱瘓的軍隊。2000年 3月,普京簽署了總統令,批準在軍隊內部建立安全機構網。總統令規定,俄羅斯軍隊、邊防軍、俄羅斯政府通信和新聞局、內務部的內衛部隊、鐵道部隊、民間防衛部隊、技術和工兵部隊、公路建設部隊、征兵和動員機構內,都要設置聯邦安全局的分支機構。這些分支機構受國家安全部“第三局”的統一領導。也就是說,普京調動了他所熟悉的克格勃系統去控制他所不熟悉的軍隊系統。2000年7月31日,普京又解除了國防部6位高級將領的職務,開始了軍隊高層將領的換血。
當然,大棒之外還得有胡蘿卜。普京在任期間,幾次增加軍隊工資和津貼,提高軍人福利待遇,并提升軍人的政治地位。據俄官方公布的數據,2000年俄國防預算僅有60億~70億美元。每個軍人連吃帶喝帶訓練帶裝備,平均只有5000美元,是美國的1/18。2014年,俄羅斯軍費達到700億美元,上漲了10倍。如此,俄羅斯軍隊士氣高昂,忠誠可靠,戰斗力遠非昔比。
四、削藩撤封,總統直轄
2000年,普京上臺第一年,又推動了另一件事關俄羅斯國家政治結構的大事——“削藩”。
葉利欽崇尚民主,也崇尚自治,為此,不惜蘇聯分裂,甚至不惜俄羅斯解體。在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獨立的過程中,他對地方領導人說:“你們能拿走多少主權就拿走多少?!?蘇聯解體后,俄聯邦境內地方分裂主義、民族分離主義勢力迅速膨脹。這個爛攤子,就交到了普京手里。
普京明白,車臣問題只是俄羅斯聯邦解體的前哨戰。如果不遏制各地的分裂主義傾向,俄羅斯將只剩下一個空架子。因此,一不做、二不休,2000年5月12日,趁剿滅車臣叛亂之機,普京宣布俄羅斯將確立新的聯邦體制,削弱地方權力,以建立強有力的中央集權體系。
俄羅斯聯邦很可笑,它由21個共和國、6個邊疆區、49個州、兩個具有聯邦主體性質的市(圣彼得堡市和莫斯科市)、一個自治州和10個自治區共89個聯邦主體組成。這種可笑的政治體制,背后是列寧的“民族自決權”思想。一個龐大的中央集權的體制,在法律表述上卻是松散的、自治的政治主體的聯盟。正是這一悖論,導致了蘇聯解體。同樣是這一悖論,可以導致俄羅斯聯邦解體。
如何跳出這一制度、法律和思想的陷阱?普京真有辦法。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將不同的政治主體一鍋燴,按地域原則建立七個聯邦區。每個聯邦區設置總統的全權代表,統轄境內各加盟共和國、州、自治州、自治區、邊疆區、市。每個聯邦區配置一支內衛部隊,保障總統意志的實施。聯邦區署機構與內衛部隊司令部設在同一城市。聯邦區總統全權代表掌握聯邦安全局、稅務警察局、緊急情況部。普京所任命的七位聯邦區全權代表中,五位是將軍,另兩位也是能夠對普京俯首聽命的人。
與此同時,普京還從法律上約束地方領導。國家杜馬通過普京的提案:1.如果各地方的最高領導人違反俄羅斯憲法和法律,俄聯邦總統有權免去其職務,任命臨時最高領導人;2.如果地方立法機構通過與聯邦憲法和法律相抵觸的法令,俄聯邦總統可通過國家杜馬解散該地立法機關; 3.改組國家杜馬上院(聯邦委員會),改為專職和常設性的立法機構。上院成員由地方立法機關和執行機關選出的代表組成,而不是由各地區議會領導人和行政長官、共和國總統組成。這樣,上院就對俄羅斯聯邦負責,不再成為地方領導人與總統討價還價的機構。為此,法律還規定,上院成員在任期中不得成為地方杜馬的代表和地方立法機關的代表,不得擔任地方高級職務,不得被選舉為地方領導人。
這樣,各共和國、自治州、自治區等所謂聯邦政治主體就慢慢明白了。什么政治主體?分明是地方政府。只能老老實實服從總統領導,不能有稱王稱霸、獨立分裂的非分之想。從根本上說,共和國總統的權力不是本國選舉出來的,而是俄羅斯聯邦總統同意的,甚至是任命的??偨y的權力又來自何方?來自槍桿子,來自統一的俄羅斯軍隊。除非各共和國擁有獨立的軍隊,否則,就別想獨立。
但是,既有共和國的名號,既有聯邦權來自州權的政治幻覺,就有分裂的企圖,分裂的危險,就總有一些分裂分子蠢蠢欲動,挾民自重。
2004年,車臣恐怖分子制造了別斯蘭人質事件,這次事件導致334名人質被殺害,其中包括186名兒童。俄特種部隊拯救人質失敗,普京痛定思痛:這是地方權力大于中央權力的結果。借此機會,普京強化了對各聯邦政治主體領導人的否決權。
但是,這個問題還未徹底完成。2015年2月,一條有意思的新聞映入人的眼簾:2016年起,普京就是俄羅斯唯一的總統了——普京簽法令:2016年起俄羅斯聯邦地區領導人不再稱“總統”。俄新社稱,普京總統簽署了一項新法令。根據該法令,俄羅斯聯邦主體領導人一職不可以被稱為“總統”,俄聯邦各地區需在2016年1月1日前將自己的憲法同俄羅斯聯邦憲法相統一。
這條新聞的出現,意味著普京的“削藩”工作可以基本劃上句號。西方觀察家會說,所謂“削藩”,就是反民主、反自治、反獨立。反過來說,當年在唐朝搞藩鎮割據的那些封疆大吏們,卻不懂得高舉民主、自立、獨立的大旗。
五、四大金剛,夢幻組合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普京呼風喚雨,驅妖降魔,靠的是什么力量?靠“西羅維基”。“西羅維基”意為“強力集團”,其核心成員是前克格勃特工、目前的安全機構官員、司法部門和軍方官員。這個集團成員性質單一、非常團結,對普京高度忠誠。
普京手下有四大金剛,與普京的穩定密切關系超過了15年,他們是梅德韋杰夫、紹伊古、伊萬諾夫和拉夫羅夫。
現任總理梅德韋杰夫,2008年—2012年與普京唱起“梅普雙簧”,震驚了西方世界。2008年,普京連任兩屆總統,按憲法不能再連任。但是,普京身段靈活,將總統一任讓給梅德韋杰夫,自己屈身擔任總理。西方分析人士驚呼,這是玩弄憲法、漠視名位的大獨裁者手法,實際上是集總統與總理的大權于一身。沒錯,2012年,普京又搖身一變,成了總統,可以連任到2020年。但是,這手法,別人玩不了,只有普京行。普京信任梅德韋杰夫,梅德韋杰夫也忠誠于普京。兩人都生于圣彼得堡,只不過梅德韋杰夫年輕13 歲。兩人還都畢業于圣彼得堡法學院,都曾幫自由派政客索布恰克拉過選票。從 25 歲到 31 歲(1990年至 1996 年),梅德韋杰夫一直在索布恰克和普京領導的圣彼得堡市政府工作。爾后,1999 年 11 月,梅德韋杰夫調至莫斯科再度與普京相聚,擔任普京的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協助組織普京2000年的首次總統競選。2003年10月至2005年11月,梅德韋杰夫擔任總統辦公廳主任,鞍前馬后,勤謹干練。此后,他擔任俄羅斯天然氣公司董事會主席,出任第一副總理。2008年,受普京推薦,當選總統。2012年,又回到總理的位置上。
2012年11月6日,莫斯科州州長謝爾蓋?紹伊古“臨危受命”,擔任俄羅斯國防部長一職。他是俄羅斯的國家英雄,自 1990 年起就擔任俄羅斯緊急情況部部長,被譽為俄羅斯的“第一消防員”。早在1999年 9 月,紹伊古就領導一個由職業官僚、地方州長、“技術專家”等組成的親克里姆林宮的選舉團隊,幫助普京競選總統。他一向廉潔自律、克己奉公,為普京整頓軍隊、贏得地方政治力量支持立下了汗馬功勞。
現任總統辦公廳主任伊萬諾夫,被認為是普京的“大內總管”。他與普京是40年前在克格勃受訓時的同學。共同的經歷、共同的信念、共同的愛國心將兩人聯結在一起。20多年的打磨,讓他在俄情報與軍事部門建立了廣泛的人脈。普京擔任總統后,伊萬諾夫幾乎成了普京的組織部長。與梅德韋杰夫相似,伊萬諾夫也每每在關鍵時期,被普京委任到關鍵位置。2001年,他成為俄羅斯歷史上第一位擔任國防部長的文職人員。之后,擔任過監管軍火等重要領域的第一副總理。在普京第三任期內,又擔任總統辦公廳主任。這個位置,在普京這位強勢總統領導下,其實際政治地位高于總理。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自2004年起至今一直擔任俄羅斯外交部長。普京和拉夫羅夫在對外政策的觀點上仿佛一對孿生兄弟,質疑拉夫羅夫就是在質疑普京,反之亦然。面對西方社會的懷疑、排斥與敵意,拉夫羅夫既不滿又不屑,態度自信而強硬,被西方人稱為“說不先生”。路透社稱“拉夫羅夫是讓西方國家感到絕望和挫折的根源”。2008年,英國《每日電訊報》登載了一條逸聞趣事。拉夫羅夫與時任英國外交大臣的大衛·米利班德通電話,不知為什么兩人發生了口角,拉夫羅夫認為對方在教訓自己,脫口而出道:“你算老幾啊,還敢給我上課?”
這是俄羅斯政壇的夢之隊。他們長期執政,休戚與共,配合默契,自由組合,變幻莫測,形同一人。在世界各重要國家的政治舞臺上,還找不到相似的組合。他們這些人,又都年富力強,再干上十年二十年都不成問題。這是俄羅斯之幸。
六、一黨執政,超級總統
葉利欽殺死了蘇聯,也捎帶瓦解了俄羅斯。普京則讓俄羅斯起死回生。打擊分裂主義,削弱地方政權,控制軍隊,形成鐵桿政治團隊,重建俄羅斯的大國地位,這是開國領袖的政績。
這份政績必然使普京改寫俄羅斯憲法,改變總統的法律地位,成為超強總統,成為事實上的“彼得大帝”、二十一世紀名至實歸的“君主”。相應地,則是議會權力和政黨政治的不斷削弱。
俄羅斯總統制被稱為“超級總統制”,具有超強權力。從憲法規定來看,在行政與立法關系上,總統具有相對強勢。總理的任命,總統必須得到議會的同意,議會雖能拒絕總統的任命,但三次被否決后,總統則能解散議會,在總統采取強硬姿態時,議會則會妥協。對于總理的解任,總統具有內閣總辭職的決定權,議會雖有不信任權,但一旦做出不信任決議后,總統能予以推翻。從總統與議會的直接關系看,總統能解散議會,議會雖能通過彈劾罷免總統,但罷免程序繁雜。因此,總統優越于議會。作為顯示俄羅斯總統絕對強勢的指標,在立法權方面,俄總統具有顛覆2/3議員的拒否權,還有總統令的制定權。此外,總統能任意解任政府部長。總之,強力總統的存在,妨礙了政黨形成選舉集團,對選民不給予戰略性投票的激勵。因權力向行政部門集中,也使小黨容易向執政黨集結。
葉利欽時期,政黨活躍,議會權力強大,地方獨立性不斷增強,七寡頭壟斷著俄羅斯的主要產業,總統又無可奈何。普京擔任總統后,重視軍隊,消滅地方叛亂武裝,逮捕寡頭,削弱地方割據傾向,實現了憲法上規定的真正的強總統制。這一系列舉措,客觀上導致了小黨林立的多黨制消失,支持總統的政黨一黨獨大,形成事實上的一黨執政體制。
總統超強,總統辦公廳跟著超強。在第三任期內,普京組建了龐大的總統辦公廳,將其任總理時的內閣部長幾乎全部帶入辦公廳并委以重任,辦公廳領導班子成員由原來的22人增至25人,辦公廳下屬局由15個增至22個,辦公廳總人數達到前所未有的3100人。總統辦公廳的權力巨大且廣泛,不僅負責國家政策的謀劃和制定,向政府傳達總統指令并監督其落實,還掌管著非政府組織及青年發展等重要領域。
多有意思!本來是迫不得已屈身當總理,沒想到正好借此機會培養、選拔、鍛煉出一支有強大行政能力的親信隊伍,鍛造出一個決策與執行合一的總統辦公廳!現代社會事務錯綜復雜,單靠一個頭腦不夠,怎么辦?設立總統直屬委員會。普京復任后,立即將總統直屬委員會由26個增加到30個,并親自出任經濟現代化與創新發展、民族關系、經濟、能源與生態安全等各委員會主席。具體事情誰來辦?任命原副總理謝欽、沃洛金、科扎克和原經濟發展部長納比烏林娜等出任相關委員會副主席或責任秘書,同時吸收總理梅德韋杰夫、相關副總理和各部部長、企業界、學界代表為各委員會成員。這些委員會主要負責協調各政府部門工作,監督和評估各級政府落實總統決議的情況。
總理和各部長干什么?落實總統委員會的各項決策。
七、防止顛覆,重建鐵幕
普京出身克格勃,對西方的“顏色革命”高度敏感。各國顏色革命都是借助媒體,煽動民意,上街游行,迫使政府采取鎮壓手段,激發更大的民意反抗,從而顛覆政府。普京深明此理。所以,他采用各種手段,將俄羅斯主要媒體的負責人換成政府的支持者,同時加強對媒體的監管。普京特別注意境外勢力的操縱,立法限制那些擁有外國籍、雙重國籍和多重國籍的公知、大V的言論,比如弗拉基米爾·波茲耐爾擁有俄羅斯、法國、美國三重國籍,經常批判俄羅斯內外政策,討伐俄羅斯“民族劣根性”,就被限制了發言權。
普京這樣做,當然會挨罵。被罵成獨裁者,被罵成希特勒,被罵成與埃博拉病毒、伊斯蘭國一樣的威脅人類安全的主要敵人。奧巴馬千方百計想敗壞普京的名聲,破壞俄羅斯的團結與統一。西方社會一刻也沒有停止努力。目前,俄境內有1700多個非政府組織,其活動資金主要來源于美國。普京深知國內持續不斷的反政府抗議活動與美歐國家的暗中支持密不可分。為了堵住漏洞,俄當局出臺了一系列法令:2012年6月,國家杜馬通過了新的《集會法》,對游行和集會的方式、組織等做出嚴格規定,加大對在游行和集會過程中違規現象的處罰力度。7月13日,國家杜馬又通過了對《刑法》中“誹謗罪”條款的修訂案,大幅提高對傳播虛假信息、損害他人名譽和尊嚴、誹謗他人行為的罰款力度,罰款額高達50萬至500萬盧布。7月21日,普京又簽署了有關《非營利組織法》修正案的總統令,規定接受海外資助并在俄境內從事政治活動的非政府組織將被認定為“外國代理人”。此類組織違法將處以30萬至100萬盧布罰款,個人違法行為則最高可監禁4年。2015年1月1日,俄羅斯通過新法案,禁止政黨接受被司法部認定為“外國代理人”的在俄非政府組織的捐贈,禁止政黨與外國人、外國公司、無國籍人士、國際組織、法定資本中外國資本超過30%的俄羅斯法人簽訂合同。眼看被切斷了經濟來源,俄羅斯的異見人士哀鳴:鐵幕又籠罩了俄羅斯!
大禹治水,一堵一疏。普京堵住了反政府媒體的煽動,又打開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大門,與西方勢力爭奪青年學生。大學生天然是自由主義傳染病的易感人群,是西方勢力的重點腐蝕對象。對此,普京明白得很。他支持統一俄羅斯黨在大學當中的活動,舉辦增強國家和社會責任為主題的講座等活動,阻礙其他政黨在學?;顒?,確保政策可以在學校當中推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2005年,普京親手授意,組建青年非政府組織“納什”,將其打造成為對抗“顏色革命”的青年近衛軍。烏克蘭“橙色革命”期間,“納什”動員30萬人走上莫斯科街頭,抗議“革命”。西方國家一有反俄言行,“納什”就立即組織人馬到這些國家駐俄使領館抗議示威。
同時,普京注意尊重前蘇聯的歷史、尊重保衛蘇聯的二戰老兵,唱響俄羅斯的紅歌,發揮紅色力量的作用,從而分化、爭取了俄羅斯共產黨的支持者。普京甚至注意到人民的宗教性精神需要,加強同東正教會的合作,賦予東正教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從源頭上禁絕宗教勢力對“顏色革命”的支持可能。讓革命文化與傳統文化不再對立,而是協調起來,為建設強大的國家服務,這是普京的深謀遠慮。
這一切,當然讓俄羅斯的知識分子不滿,讓俄羅斯的其他政黨不滿。但是,俄羅斯的人民卻越來越滿意。得到人民支持的普京,也干得越來越大膽。他甚至動用聯邦安全力量對主要政黨領導人進行“保護”和監視,確保其活動“不危害國家安全”。在美國,這是會引發 “水門事件”的政治丑聞。但在俄羅斯,似乎連自由主義者都已經習慣了大家長的監控。再說了,不習慣又怎么樣?抗議有用嗎?
結束語、誤判與自大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基本結論:普京不會下臺,2015年不會下臺,2016年還會連任,2020年連任期滿,還可能以新的“梅普組合”繼續執政。俄羅斯需要普京,俄羅斯人民離不開普京。以為油價下跌就能動搖普京政權,這是來自西方思維方式的誤判,這是自命為普世價值的西方思維方式的自大。
姜還是老的辣。2014年9月份,基辛格出版了他的新書《世界秩序》。書中坦承,西方秩序不具有普遍性,所謂的“普世價值”不成立。殘酷的現實是,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衰落了,連最忠誠的歐洲盟國都不聽話了。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西方型知識分子刻舟求劍,每臨大事,除了誤判與自大,還能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