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可雷 李媛 趙群

摘 要:目前,很多高校在進行新校區校園景觀設計時,往往忽略了學校文化元素的體現與傳承,使校園景觀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現分析了校園文化元素包含的內容,同時分析了可以作為傳承載體的景觀要素,希望能夠為校園文化元素融入景觀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校園景觀;文化元素;景觀載體;傳承
近些年,在高校新校區校園規劃和設計時,常常過多地注重建筑和景觀的視覺效果,忽視了校園自身的文化底蘊和內涵,從而忽略了校園文化元素的體現與傳承,這就造成了校園景觀缺少文化氛圍,并且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因此,深入挖掘校園文化元素,選擇合適的傳承載體,注重文化元素的體現與表達是我們在進行校園景觀設計應該關注和探討的一項重要課題。
一、校園文化元素
(一)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某一地域范圍內,經過時間的推移,被大眾普遍認可和接受的地方性文化,它體現了該地域的文化特色和鄉土風貌。地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受到本地域的歷史、政治經濟和風土人情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影響[1]。地方高校的師生很大一部分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一直被地域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因而他們對當地的文化有著高度的認同感。如齊魯文化、巴蜀文化、嶺南文化等這些地域文化對當地的高校師生在思想和行為上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二)校訓
校訓乃一所高校精神風貌和培養目標的高度概括,體現出不同的辦學理念和治學特點。傳統本科院校往往注重儒家文化精神,如清華大學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告誡學生要戰勝自己,不屈不撓,并且要胸懷寬廣;中山大學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講的是治學求進的道理。高職院校校訓往往還要體現出職業特色,并且應該跟學校的專業特色、行業品牌緊密相關。如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校訓“立德、樂學、慎思、敬業”突出職業精神;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校訓“厚德崇商”,強調了本地域的浙商精神,構建以“商文化”為主線的文化氛圍。
(三)校徽
校徽是一所學校的象征與標志。在老一輩知識分子眼中,校徽的佩戴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自豪,同時包含著對母校的崇敬與熱愛。但是近十多年來,很多學校和學生慢慢將佩戴校徽這一傳統習慣給丟棄了,也就忽視了配帶校徽的意義所在。不過在校園中還是隨處能見到校徽的影子,在校門或校園建筑上,像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徽就醒目地出現在它們校門上(如圖1)。
(四)校歌
校歌既是一所大學對內的激勵和號召,也是大學對外的宣言和形象展示。它反映的既有辦學者的要求和愿望,又有受教育者的理想和追求。校歌是反映學校精神風貌的重要標志,對豐富校園思想文化和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有著積極作用。
(五)學校的發展歷史和里程碑事件
學校發展史記載著其創建、發展、壯大的歷程,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應重視的一部分,是大學精神的重要體現,具有“留史、育人”的重要作用,對創建高水平大學具有重要意義。
學校里程碑事件,是指某種重大標志性事件,或發生某種特定意義的事件,或具有開創性意義的重大事件,或具有重大學術理論意義的公認事件等。例如:“五四運動”在北京大學的校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五四精神也從此融入北京大學的文化之中,成為這所百年學府催發新生的力量源泉。
(六)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也是校園文化里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一類是與學校的創建和發展有著積極影響的學者和名人;還有一類是在本地域有著極大影響力的歷史名人。如中山大學的孫中山像、曲阜師范大學的孔子像等都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
(七)植物
植物是具有生命的軟質景觀要素,見證了一所學校的歷史變遷。植物景觀既豐富了校園景觀,又陶冶了師生的情操,更深層的是很多園林樹木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對培養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和審美觀都有著潛移默化的人文效應。很多校園都注意運用植物一年四季的季相表現出不同的植物景象,如很多大學校園利用植物不同的觀賞特性和觀賞期,營造出春之繁花、秋之絢爛的校園植物景觀,給校園的師生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二、校園文化元素的體現與傳承的載體
(一)校門
校門是學校呈現給人們的第一道景觀,是校園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它能夠體現出學校的特色和個性。如清華大學的二校門和北京大學西校門都已經成為學校形象的重要代表和象征,蘊含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內容[2]。
(二)建筑
建筑大師梁思成先生曾說過:“建筑是一面鏡子,它忠實地反映著一定社會的政治思想文化”[3]。因此,建筑是某地域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歷史文化的直觀反映。同時,不同地域,有著不同建筑風格,這些都給校園建筑烙上了文化的痕跡。很多學校將校訓置于主教學樓上,時刻提醒著學生奮斗的目標。
(三)雕塑
在校園景觀中,雕塑多是用來紀念相關歷史人物或重要歷史事件的。相關人物包括本地域歷史名人和與學校的創建和學科發展產生過積極影響的歷史人物。重要歷史事件是指在校史上對學校有著重要影響的事件。山東水利職業學院是一所以水利專業為特色的院校,因此,校園中建有李冰父子像,既突出學院特色,又表達了對古人的敬仰之情(如圖2)。
(四)景墻或浮雕
景墻(浮雕)和雕塑一樣,也可以作為地域文化、歷史人物和學校歷史事件等文化元素的體現載體。很多學校將勵志的人物或典故刻于景墻或浮雕上,像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的日初文化墻,時刻激勵著全校師生(如圖3)。
(五)亭榭
廊臺亭榭不僅是校園里園林景觀的一部分,而且能夠為師生提供一個休閑學習的場所。在校園里,為了體現校園歷史底蘊和文化,營造與自然和諧的育人環境,我們往往為其命名和題聯。像湖南大學的愛晚亭和麓山寺碑亭,師生不但可以在此休息、停留和觀賞,而且還可以感受學校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激發學生的自豪感。
(六)景石題刻
景石作為景觀元素,除了與植物搭配之外,還常與題刻結合起來營造文化氛圍。可以作為書寫校訓、景點名稱的載體。如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校園中,校訓刻于景石之上,別有一番景致(如圖4)。
(七)植物景觀
植物一年四季表現出不同的季相,營造出疏密有致、色彩斑斕的植物景觀。同時,很多具有傳統文化寓意或歷史典故的植物帶給校園以濃濃的文化氣息。像武漢大學的梅園和櫻園、華中農業大學的竹林、中山大學珠海校區的“名人林”等等,不僅是校園里的著名景點,同時也傳遞著校園的歷史和文化[4]。
(八)聲景觀
校園里的廣播不僅可以為學生廣播新聞資訊,而且可以播放一些古今中外的音樂名曲,讓學生在課余享受著音樂的熏陶。例如坐在校園草地上,聆聽著美妙的音樂,暢談自己的人生和理想,這不也是校園生活的一部分嗎?
校園里舉辦的歌唱比賽也是聲景觀的一部分,同學們通過歌聲來表達自己的理想和心聲,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活動,而且豐富了校園文化景觀。
聲景觀的表現除了廣播和文娛活動外,還可以借助水體和動物。利用水體流動產生的聲音,或者利用鳥類的鳴叫聲營造出校園獨特的聲景觀,給人們帶來一定的新奇感。不過這類聲景觀的營造應注意避免生產噪音,以免影響學生正常的學習生活。
三、結語
每一所學校都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發展史和文化特色。發掘出學校的文化元素,找到合適的景觀載體融入其中,以視覺效果或聽覺效果直觀地體現出來,營造出具有地域特色、文化氣息濃厚和特色鮮明的校園景觀,對學生的學習和人格塑造都會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在高校新校區景觀建設過程中,搜尋校園歷史文化元素并將其融入到校園景觀中表達出來,是我們景觀設計工作者應特別重視的一項工作。
參考文獻:
[1]何婧.地域性校園文化景觀規劃初探[J].山西建筑,2011,(04):6-7.
[2]尹維玲.中國大學校門調查[D].合肥:合肥工業大學,2007.
[3]王坤花.高校新校區校園文化建設中文化景觀的傳承研究-以山東建筑大學為例[D].濟南:山東建筑大學,2011.
[4]鄭翔.大學文化性景觀的可持續發展[J].武夷山學院學報,2008,(05):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