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亨蓉

摘 要:隨著殘障人士及弱勢群體逐漸融入社會,以及各行各業人們物質生活需求的提高,對城市無障礙環境設計的需求也逐漸增加。關愛弱勢群體,構筑和諧社會,已經成為城市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目標。以城市盲道為視點,通過對贛州市區盲道建設現狀的實地調研及其考察出現的諸多問題,借鑒先進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提出如何改善贛州市無障礙設計標準的建議,從根本上提高盲道適用性的認識。
關鍵詞:城市道路;盲道;無障礙設計;贛州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江西省社會科學藝術學課題資助項目(yg2013038)研究成果。
盲道是方便視障群體行走而專門鋪設的街道輔助設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城市道路與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指出,“盲道”是在人行道上鋪設一種固定形態的地面磚,使視殘者產生不同的腳感,誘導視殘者向前行走和辨別方向以及到達目的地的特別通道。盲道不僅是城市文明標志的體現,它更體現出社會平等與尊重的人文關懷。
盲道的設計標準與一般的技術標準存在著很大差異,它的基本內容必須包括能指導設計的規范。盲道包含了功能類型的劃分、不同指示的圖形、鋪裝的色彩及尺度,以及區域的識別性等要求。
一、我國盲道設計的功能類型
我國大陸在1988年已開始制定了無障礙設計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民政部曾發布過《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設計規范》(JGJ50-88)的標準文件[1]。與日本相似,中國大陸地區的盲道標準有兩種情形:條形的行進盲道,用來引導殘疾人向前行走;圓點形的提示盲道,設置在行進盲道的起點、終點及行進路線拐彎處,用來提示殘疾者注意路線的變化和潛在的危險[2]。近年來,在我國一些大中型城市,還在盲道終點輔助設置了輪播提示廣播系統,相對而言更加人性化一些,不過,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噪音污染。
(一)圖形設計
標準盲道根據不同的功能和位置需要,在視覺與觸覺表現為相對應的圖案形態,目的是為視障人員提供能夠分辨出相應的功能指示。在形態上各國各地的盲道大同小異:提示注意功能的盲道基本上都是點狀,提示安全直行的盲道都是條狀,只是各國的條紋數、粗細、直角或圓角略有不同。有些國家根據提示內容的不同,在點的數目、大小、排列、變形等方面具有細微差別,特別是英國這樣老牌交通發達的國家,在形態設計上可謂是復雜細致。而我國大陸地區盲道的在形態設計類別上相對來說都太過簡單了,僅在警告提示和直行方向提示上做了區分,甚至無法適應當前瞬息萬變的城市建設規模(如圖1)。
(二)典型鋪設
由于道路地形復雜,人行道與機動車道交替,在鋪設形式上既要堅持標準又要因地制宜,應該說這并非易事。然而為了盡可能地減少視障人士辨識上的困難,標準制定者在鋪設形式中規范了不同地形的設計情況。我國盲道的鋪設形式與日本有些類似,其差異在于我國的警示提示區域沒有加寬[3]。并且要注意盲道表面觸感部分以下的厚度應于人行道磚一致(如圖2)。
(三)色彩規范
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中明確了符合國家標準盲道設計的色彩要求為中黃色。與美國不同,他們的盲道色彩要求顏色種類比較多,常常為中黃、淺灰、磚紅、黑色以及藍色。許多國家都要求盲道色彩在明度和顏色上有較為明顯的對比。我國盲道色彩規范一般在地鐵站、火車站及大型公共場所執行得比較好。由于中黃色的明度較高,可識別性強,即使在比較弱的光線下也較容易分辨。總的來說,我國對盲道色彩規范要求比較寬泛,因材料不同導致色彩差異更大。
二、贛州城市的盲道設計現狀與調查
本次調研筆者實地考察了贛州城市舊城區以及新建的河套外區域,采集了上百個盲道鋪設樣本,基本情形如下:
1.城區絕大部分干道兩旁在規定的范圍內都有鋪設盲道磚。行進盲道的鋪設材料混合多樣、材質不一,且顏色豐富。特別是舊城區,由于改建道路、新建房屋的需要,盲道也隨之保留或重建,造成了黃的、灰的、紅的或與道路相同材質等“百衲衣”式的狀況。
2.盲道被其他基礎建設中斷。在市區的部分主干道中存在著明顯的盲道被其他基礎設施建設阻隔或中斷現象,如電線桿、垃圾箱、窨井蓋、候車站牌等。當盲道被上述設施強制阻斷時,后續鋪設工作并未作出相應的調整或設立警示提醒。
3.提示盲道鋪設不符合國家規范。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中提到“指引殘疾者向前行走的盲道應為條形的行進盲道,在行進盲道的起點、終點及轉彎處應設圓點形的提示盲道”[4]。在贛州城區的盲道鋪設中,出現大量的在盲道起點、終點、轉彎處、中斷等處沒有按照要求鋪設提示盲道,提示盲道呈多種多樣,有些甚至沒有鋪設。
4.人為占用盲道。在新老城區多處路段發現有汽車、公共產品以及其他市民私人用品隨意占用盲道的現象。在《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中明確指出:盲道應連續、中途不得有障礙物[4]。少數市民對盲道利用的重視程度不足,在盲道上隨意停放車輛、亂堆放個人物品、或是位移公共產品如活動的垃圾桶、或者施工單位物品占道等,沒有很好地保護盲道的暢通。
5.在新城區和新建開發區中,行進盲道的材料較統一些,都運用了同一材質,且顏色運用符合國家標準的中黃色。不過,仍然有些鋪設沒有遵守《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如在盲道的起點、終點和轉彎等處鋪設提示盲道時沒有按要求鋪設圓點形盲道磚,僅采用與行進盲道一樣條紋的中黃色盲道磚結束至終點。另外在老城區存在的盲道破損、占道等問題,在新建城區中也開始反復出現了。
在調查的過程中,大多數普通市民都認為,在盲道或者盲道旁邊應標注文字說明和提示盲道的存在,讓路人認識到盲道的重要性。
三、調研建議
贛州市早在2001年就已經在主要道路及其支線小道上的規定范圍內開始鋪設了盲道供盲人行走。在建設規范性方面,贛州市越來越注意執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的重要性,要求新城區建設必須嚴格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要求建設無障礙設施。根據筆者實地采訪及調查,現羅列以下贛州盲道建設的不足,期望相關部門采取適當措施予以規范:
1.盲道建設分布路網規劃還不夠完善,并沒有保證每條主次干道路上都分布有盲道。較多盲道上存在障礙物,如垃圾、電線桿、施工材料等,都是最為普遍的現象,致使視障人士對盲道的信任感和安全感缺失;有些盲道中間突然被窨井蓋打斷,幾乎不采取避開措施,甚至有些地方的井蓋處在不平穩且下陷狀態,本來應給視障人士帶來安全的盲道現在反而給他們帶來潛在危險;盲道的色彩不夠統一——有些盲道為了保持與周圍環境的統一性,并不執行建設規定,出現了多色或任意色彩現象,無法達到提示和識別盲道的效果。此外,盲道與盲道之間存在著孤立現象,無法構成一個相互聯系和完整的路網系統。
2.相關監管部門在盲道維護力度方面有所欠缺,盲道亂占現象較為嚴重,一排排車輛停在盲道上成了普遍現象。交管部門大多只針對劃定區域外車位的車輛進行了罰款,對占用盲道現象基本處于盲視狀態,甚至有些車位劃定無意間畫在了盲道上。還有,有些盲道的設計規劃不是很合理,盲道與盲道之間的銜接不夠順暢,經常會出現斷路、堵路等情況,在市區的主次干路段,也未增設置任何的導盲設施。
在盲道設計與安全性方面,筆者建議: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盲道設施。針對盲道提示性的不足,建議在盲道的相應處提供一個指示臺或盲文方向示意圖,并且指明附近醫院、學校、商店、公廁等重要公共場所的具體位置。其次,應保證盲道建設的連續性。對于還未修建好的道路,或遇到井蓋問題,建議規范突遇井蓋提示,或將井蓋表面設計成盲道圖案。另外還應盡可能避免與其它市政設施等發生用地的沖突,盡最大可能減小盲人與車輛以及其它的固定物碰撞的可能性。第三,增強盲道鋪設的規范性,在鋪設盲道時,應按照相關規定的鋪設行進盲道和提示盲道,注重盲道的寬度、厚度及顏色,有效的處理好盲道鋪設與其他基礎設施的位置關系。對于一些功能復雜、人流較多的中心區,若有嚴重占道、人為破壞等影響盲道正常使用的行為,要予以糾正和整治,同時相關部門應做好日常的清理與維護工作,讓盲人專用道不僅在道德層面上而且在法律層面上都應得到體現。第四,改建語音提示器,為盲人行走提供語音的提示,或有條件安裝光感裝置,及時發布路障安全音頻。
四、結語
在贛州市盲道建設與維護的工作中,政府仍是盲道建設的主體,因此盲道建設的使用與維護等工作是否全部到位都與政府部門的工作有著密切關系。從法制的角度上講,關于無障礙設施建設的立法還應該進一步加強并且細化。而對于一些商販和市民隨意占用、破壞盲道的行為也要制定出相應的處理法規,讓贛州市的盲道建設和維護工作都能更加規范,且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議最好不定期地開展盲道知識的普及活動,讓全市人民,了解盲道的功能和作用。因為,居民素質是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讓關愛盲人、維護盲道成為每位市民自覺、自愿的行動。
注釋:
[1]1984年中國香港屋宇署也發布過一個本地的盲道標準文件《設計手冊:殘疾人士使用的通道1984》。
[2]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2001:286頁。
[3]陸江艷. 以規矩,成方圓:關于各國盲道設計標準的比較研究,參見:袁熙旸主編.設計學論壇(第2卷)[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484頁。
[4]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 J50- 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4-23-4,4-2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