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
一 多媒體教學的優缺點
由于多媒體技術可以圖、文、聲并茂地再現教學內容,具備為改善教學方法提供直觀、形象的教學環境等優勢,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在具體運用中在師生交流互動等方面也存在明顯不足。
(一)多媒體教學的優點
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特點,使其在教學中發揮了傳統教學方式難以比擬的作用。
1 有利于改善教學環境
多媒體課件可以建立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環境,使靜態的教學內容變為動態畫面,使枯燥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具體,展現出很強的真實感和再現力。它能夠突破視覺的限制,可以多角度全方位理解知識,從而幫助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對改善教學環境、提高學習效果、培養學生思維、豐富想象力有很大幫助。[1]
2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利用課件中編輯的文字、圖表、示例等信息更加方便而快捷地投影于屏幕,展示的信息量大、可視范圍廣,節省了教師板書時間,更能對教學內容充分進行解釋說明,增大教學信息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3 有利于改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保證,現代教學方法強調啟發誘導,追求教與學結合,培養學生學習自主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部分課件實現了網絡互聯,與網絡資源共享,學生可以課后自主學習和查閱資料,利于教學方法改進。
(二)多媒體教學的缺點
1 影響學生想象力的開發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多媒體課件的教學內容、教學程序都預先設定,教師只是按照準備好的流程機械地操作鼠標,講課變成了“播放”課。程序化的教學使學生按照課件指示被動學習,不利于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2 影響師生情感交流與互動,易使學生產生厭倦情緒
課堂教學不僅是師生共同學習和探討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動作、眼神和語調變化等都是信息和情感交流方式,根據學生對教學的信息反饋及時調節教學方法。但多媒體課件教學通常在專用的多媒體教室,光線比較昏暗,教師和學生的注意力往往都在屏幕中,教師很難觀察到學生的反應。課堂教學從以前的“以教師為中心”成了“以屏幕或電腦為中心”,教學過程顯得單調而機械,課堂上缺乏活力和師生間必要的互動與交流,學生的課堂參與性不高,易產生厭倦情緒。
3 昏暗的教學環境中難以記筆記,影響學生課后復習
多媒體課件教學的教室通常拉上窗簾,關掉燈光,教室比較昏暗,學生不易整理筆記;另外,課件演示的切換畫面太快要求相應增加屏幕的信息量,在有限的時間內信息量過大易造成重點難點不突出,由于信息過多學生不知該記哪些重點,當然,學生記錄的速度也趕不上畫面切換的速度,索性等下課復制老師的課件不記筆記。結果往往是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不高,對課件形成依賴,影響課后復習。
二 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現狀
多媒體課件對教學改革、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等有積極作用,但在教學實踐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教學中網絡、課件應用太多,教師只是播音員和解說員,教師的課堂教學依賴性太強,在不少院校的教學檢查和學生信息反饋中出現個別青年教師停電或離開課件無法上課的嚴重教學事故行為。
(一) 課堂教學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
2009年10月18日,《中國青年報》以《高校教師上課過分依賴PPT 課堂教學丟靈魂》為題的文章表明不少高校老師“患”了課件依賴癥。[2]對教學輔助工具的選擇成了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否定,教師掌握教材水平下降,忽略對教學方法的研究,一次做課件三兩年不備課,課堂上讀課件,造成課堂教學質量嚴重下降等。“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過程,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環節”[3],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使板書相對減少,師生忙于應付眼花繚亂的課件,學生沒有思考的間隙,教師將目光聚焦于課件的順利銜接,看不到學生的反映,阻礙了師生間情感的交流,也使得課堂缺乏必要的互動。課堂教學由原來的教師的主導到現在以多媒體課件為主導。
(二) 難以把握和調節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教學相長的雙向交流活動,課件內容都是提前制作,教學過程和方法大多是固定的,教師多是按照設定的程序和過程進行講解和播放,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候出現突發情況,如學生對所講內容的學習困難時難以對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調整。此外,課件教學的信息容量大,教學節奏快,學生被動看課件內容沒有思考的余地,導致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下降。還有的老師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插入不必要的動畫或視頻,反而容易分散學生注意力。
(三)低質量的多媒體課件廣泛存在
由于缺乏技術支持和有效的鼓勵措施,課件制作多是基于個人的興趣,課件制作技術參差不齊并且以PPT為主,質量難以保證。低質量的課件不但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反而易使學生反感,難以發揮輔助教學的優勢。如有的課件只是將教材內容簡單復制;有的只打投影文字,不會使用它的影音功能;有的顏色搭配失調看不清內容,整體顯示效果差;有的購買成品商業課件或拷貝其他老師的課件,內容和教師的講課思路不一致,效果更差。
(四)課件應用的隨意性
課件只是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只有在教學內容和課程安排需要的時候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如對于抽象的、不易表達的可以借助它的具體直觀,圖文聲茂演示幫助學生理解,對于描述性、文字性及公式推理性的則盡量不用課件教學。因此,教師根據課程性質和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切忌隨意和無目的使用,應在符合教學需要、方便學生學習這一前提下使用多媒體。
(五)多媒體設備的運行保障滯后
對于大多數高職院校而言,不僅多媒體教室及設備的投入較大,后期使用、管理和維護也是不小的開銷,如果資金投入不足或管理不到位導致設備不能及時更新和維修,就會出現設備故障率較高,如屏幕顯示不清晰、音響系統出現雜音、病毒泛濫課件不能正常打開等常見問題,都會影響教學信息傳遞和教學效果。
三 揚長避短,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多媒體教學對教育教學改革,克服傳統教學的不足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在教學實踐中也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只有揚長避短才能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從實踐中的應用情況看,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加強技術培訓,提高制作水平
多媒體課件不能局限于教材,更不要成為教材的翻版,要根據現代科技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拓展一些課本以外的新內容開闊學生視野。新技術條件下的教學方式同時要求教師提高自己的適應和掌控能力。比如更新教學理念,首先深入學習多媒體教學理論和方法、熟悉多媒體設備操作和簡單維護、優化和提高課件制作技術。另外,了解相關動態,定期舉行技術培訓和交流,聽取專家講座,參加不同層次的課件制作比賽和經驗交流,進而提高多媒體課件的應用水平和制作質量。
(二)突出多媒體教學的適度性
根據課程性質及教學內容結合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再選擇是否使用課件教學,不能為了時尚和簡便而使用課件。據統計,文科性質的課件適應性較廣,學生樂于接受;理科性質的、基礎類和推理類的則要有選擇地使用。如課堂教學內容在進行反思和復習時應用效果更好,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對大批量的教學內容進行提綱式的提示和強調,在教具體的如物理現象、化學反應、氣候變化、生理現象、疾病的發生和治療等難以學習和講解的內容時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知識遷移,效果良好。用多媒體課件時要適時與適度,嚴禁多媒體課件的濫用,如一些學習規定進校五年內的青年教師盡量不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在選用教學方法時應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把握適當的教學進度和速度,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思考和接受時間。
(三)強調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的情感交流與互動
我們經常提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必須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課件教學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課堂教學效率高。但若畫面的變換太快,內容太多與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思維速度不同步也不能收到良好效果,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維活動時間,確保學生理解和把握相關的知識內容。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看電腦或屏幕,也要隨時觀察學生的反饋信息,注意與學生間對話、提問、小組活動等交流互動,結合二者的優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發揮教師課堂教學中主導性作用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從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安排與調節都是教師主動選擇的。教師組織和把握課堂教學,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方法之一它是不會組織課程教學的,課上得精彩與否關鍵在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組織與掌握。當教學內容需要多媒體來展示老師講解的重心才轉到多媒體上,而不是因為容易控制時間和節奏、省心省力等就以“課件”和“屏幕”為主導,否則,教師和學生只能跟著課件走。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具有很多優勢,但在使用過程中要取長補短,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發揮各自優勢,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優勢,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月群,程亞平,鄧歡.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優缺點及制作要點[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1):108.
[2]謝洋.高校教師上課過分依賴PPT,課堂教學丟靈魂[N].中國青年報,2009-10-18.
[3]田紅.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越性及應注意的問題[J].中國電化教育,2002(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