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振球
摘 要:“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長期革命和建設經驗的總結,中國共產黨發展壯大的歷程是一部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的生動歷史;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的歷程是一部為了群眾、服務群眾的鮮活歷史。但隨著世情、國情和黨情的深刻變化,一些黨員干部脫離群眾和做群眾工作能力不足的問題尖銳地擺在了我們面前,為了更好地做好群眾工作,本文結合高校的實際,介紹了黨員干部提升自我的幾種方法。
大專院校從事的是教書育人工作,而教育事業是黨的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黨的事業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踐行群眾路線,我認為黨員干部必須從以下五個方面得到提升。
1.踐行群眾路線,必須養成尊師愛生的良好習慣
要尊師就是要尊重教師人格,尊重教師的勞動,尊重教師的創造;就是要理解教師,信任教師,虛心聽取教師的意見,做教師的貼心人;要保證他們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要愛生就必須認真做好“七個一”:多給學生一個微笑,多找一個學生談心,多給學生一份關愛,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改好每一次作業,愛護好每一位學生;就必須走近學生身邊,走進學生的心靈;就必須用真情感染學生,用高尚的師德影響、引領學生成長。
2.踐行群眾路線,必須具備優質高效的服務意識
反觀過去,我們的服務意識在有些方面還有所欠缺。第一,我們的服務意識離學生和家長的期待還有距離。如有時還不能以平和的心態循循善誘,有時態度生硬,有時還存在“官本位”思想,服務態度較差,工作中仍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現象,有些工作做得還不是那么令人滿意,小成即滿,等等。第二,我們的服務意識離教職員工的滿意度也有一定的差距。增強服務意識就是要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要了解教職員工的呼聲和管理中的“熱點”問題,要盡量滿足教職員工的正當要求,要從學校實際出發,抓住主要矛盾,有針對性地解決突出、緊迫問題,找準“靶子”,有的放矢,務求實效,不等待觀望、不敷衍塞責,不留尾巴、不踢皮球[1]。
3.踐行群眾路線,必須營造團結協作的良好氛圍
第一,要增強領導班子內部團結。領導干部要增強團結合作意識最根本的是要正確貫徹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正確處理個人與組織、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領導班子成員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在決定重大問題和重大事項,尤其是學院改革發展的重大事項時,要主動聽取對方的意見;在決策實施過程中要互相支持開展工作。要做到工作上有分工,思想上要合;職能上有分工,目標上要合;責任上有分工,重大決策上要合。第二,領導干部需要改進與教職員工相處的方法,在狠抓工作督促,嚴格工作紀律要求的同時,實施科學管理和人性化管理,關注教職員工的思想狀況和精神面貌,依據教職員工的性格、知識、能力、身體狀況等因素分別采取切合實際的管理措施,形成和諧、團結、奮進的共事氛圍。
4.踐行群眾路線,必須具有勤政廉潔的工作作風
黨員干部的作風總體上是好的,但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四風”問題:在形式主義方面,有的黨員、干部對理論學習只是擺樣子,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先鋒模范作用不明顯。在官僚主義方面,有的黨員干部不主動關心群眾疾苦、傾聽群眾訴求、解決群眾困難,工作上不投入,得過且過、敷衍塞責、相互推諉、不愿擔當。在享樂主義方面,有的黨員干部不思進取、貪圖享受、意志消沉。在奢靡之風方面,有的黨員干部濫用公款、鋪張浪費;個別人甚至道德敗壞,收受賄賂[2]。因此我們要以黨章為鏡,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5.踐行群眾路線,必須樹立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
俗話說:“能力是事業的基礎,責任才是成功的保證。”做好任何一項事業,都要有強烈的責任心。什么是責任?責任就是一種義務,是一種使命,“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責任就是“在其位,謀其政。”責任就是一種勇于擔當的品質,責任就是一種不辱使命的境界。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不去回避矛盾,不去推卸責任,只有這樣,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6.結語
新的時代賦予新的任務,黨員干部只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國際國內形勢,才能在改革發展的事業中擔當重任,才能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孟珍偉,胡 云.增強服務意識,創新學生工作[J].科技信息,2010(36).
[2]徐晨光.旗幟鮮明地反對形式主義[N].光明日報,2013-07-02.
(作者單位: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