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妹子。前幾年,在媒人的撮合下,嫁到外村。可娘家所在村立即收回了原本屬于張春華的那一份承包地,婆家村因為政策問題也沒有給她重新分地。張春華多次找到村委會要求解決土地問題,得到的答復卻只有一個:無地可分。
其實,這些年村里嫁娶,女方的土地通常都是由自家內部解決。女兒出嫁后騰出來的土地,自動劃歸了娶來的媳婦。而張春華的丈夫只有一個哥哥,沒有姐妹,只進不出,屬于她的那份土地也就沒了著落。
出嫁原本是件喜慶的事兒。出嫁離村,地卻沒了,這成了靠土地為生的張春華心頭的一堵墻。
王麗的丈夫雖是城鎮戶口,但因為家里兄弟姐妹多,生活并不富裕。婚后,小兩口就一起回了王麗的娘家村,靠種地過日子。丈夫成了上門女婿,家里多了一個壯勞力,再好不過了。王麗想把丈夫的戶口從外地遷到村里,這樣就能多分幾畝地,但村里卻一直不接收。不久,王麗所在的村實行舊村改造,因為丈夫的戶口沒有遷來,自然是沒有任何補償。
然而,有一個規定更是讓王麗氣憤不已。根據當地的村規民約,王麗屬于“外嫁女”,只能得到一半的土地補償,而她的兒子只能得到四分之一的補償。
王麗覺得很不公平:“同樣出生在村里的人,男性即使因為招工或上學等原因,戶口遷出本村或者‘農轉非,他的妻子和子女的戶口不但可以繼續留在村里,還可以享受樓房補償,而我的戶口在村里,招女婿上門,為什么不能享受和男村民一樣的待遇呢?”
其實,像張春華和王麗這樣的農村婦女,比比皆是。
中國流動婦女土地權益狀況調查顯示:目前,有18.8%的已婚婦女表示在農村沒有土地,有13.5%的婦女表示在娘家、婆家從來都沒分到過土地,而在這些失地的婦女人群中,有49.6%的婦女表示是在結婚時失去土地的,有31.8%的婦女表示是因婚變而失去土地。
數據的背后有無數鮮活的故事,每個故事當中,我們都能聽到土地權益受到侵害的農村婦女的急切訴求。
土地確權勢在必行。如今,好消息來了。
為了推動土地確權的開展,更好地保障山東省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益,2015年山東省下發了《關于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中切實維護婦女權益的通知》。
《通知》明確規定:對已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發放到農戶手中的地方,要按照與承包農戶登記簿“共有人”一欄中一致的內容,印制一張與權證大小一致的插頁,加蓋發證機關印章發放到農戶,作為承包農戶權證信息的補充;還沒有發放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的地方,在印制經營權證時補加插頁,一并發放到農戶。
《通知》要求各地在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中,要高度重視保障婦女的土地權益。無論采用什么辦法進行登記和頒證,權證和登記簿上要有婦女的名字,保證農村婦女土地承包權益不掛“空擋”,以從源頭上保證農村婦女的土地承包權益落到實處,真正做到保障農村婦女“證上有名,名下有權”。
《通知》的下發有效地保護了農村婦女的土地權益不再受侵害。
其實,《通知》下發之前,山東省很多地方都做了有益的嘗試,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來維護婦女的土地權益。以棗莊為例,棗莊市婦聯在工作中同步推進以維護婦女土地權益為重點的村規民約修訂完善,刪除土地權益分配中歧視出嫁、離婚、喪偶婦女的條款,為土地確權登記中婦女土地權益的維護奠定了良好基礎。棗莊市婦聯組織還積極參與涉及婦女土地權益糾紛的化解,對于共有人登記爭議,通過參與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或人民調解使之得到妥善解決。
在此,提醒廣大農戶,尤其是婦女們,抓緊去更新自家的土地證,把自己的名字加到“共有人”一欄中去;已經拿到土地確權證的農戶,一定要看看上面是否有自己的名字,一旦出現了問題,要積極聯系相關部門,確保自己的權益不被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