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物流大通道建設、金融合作與發展、貿易投資自由化是深圳重要的發展機遇,深圳可發揮高新技術、物流、金融等方面的優勢,在構建區域物流中心節點、物流園區服務產業轉移、成立企業發展基金鼓勵企業走出去、區域的人民幣結算中心、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股權交易中心等方面,開展探索實踐,搶抓發展機遇。
[關鍵詞] 一帶一路 深圳 發展機遇
[中圖分類號] F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5)03-0068-04
[基金項目]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現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廣東省港口群定位研究”(GD13XGL02)、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2014年重大課題“深圳參與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和策略問題”。
[作者簡介] 陳朝萌(1975 — ),湖南醴陵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發展戰略。
一、深圳在21世紀海上
絲綢之路戰略中的定位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深圳經過3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高新技術、物流、金融等支柱產業。深圳可以發揮產業優勢、地緣優勢,以及開闊的國際視野和開拓創新的特區精神,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抓住物流大通道建設、金融合作與發展、貿易投資自由化的發展機遇,結合優勢產業,在搭建發展平臺、引導企業參與戰略實施、政策的突破與創新等方面,積極開展探索實踐,贏得發展機遇。
二、發展機遇一:物流大通道建設
物流對于經濟發展具有增長點和加速器的雙重作用,在一帶一路的建設當中,物流將迎來諸多機遇。
(一)亞洲貿易發展催生物流需求
目前亞洲的物流基礎設施仍然處在比較低的水平,呈現出明顯的“外強內弱、東強西弱”的特點,當前中國、東南亞和南亞的物流基礎設施水平仍然不能滿足快速增長的貿易需求。貿易的迅速增長和物流硬件設施的不足形成的矛盾,將給物流大通道的發展提供機遇。深圳是我國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物流節點,深圳鹽田港開通的集裝箱航線已突破100條,其中面向一帶一路區域的航線(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占到超過60%。深圳將充分發揮在珠三角和香港的物流運轉中的重要作用,力爭成為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性區域物流樞紐。
通過建設聯系中國到東南亞的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中國聯系東南亞的物流大通道,將有效破解中國面臨“馬六甲困局”,實現戰略安全的多樣化。物流大通道中,可構建以深圳港為起點聯系東南亞港口的大陸橋運輸,使大陸橋成為物流大通道的核心通道。
(二)先進物流服務國家優勢產業的轉移
深圳在國家批準的2010-2020 年城市總體規劃中被確定為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在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被確定為全國物流節點城市。美國 UPS、德國漢莎、丹麥馬士基等知名物流企業落戶深圳,IBM、沃爾瑪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紛紛在深圳設立全球采購中心,使得深圳的物流國際化程度大幅提升。深圳物流管理模式創新、供應鏈金融、國家 5A 級物流企業建設位居國內城市前列。
“十一五”期間,深圳現代物流業呈現明顯的“物產聯動”特點,開始由服務產業發展轉向帶動產業發展。物流不僅促進了生產要素及產品的高效流通,有效降低了制造業等相關產業發展的物流成本,更重要是依托供應鏈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極大帶動了金融、商貿、高新技術、電子商務等相關產業創新發展,進而提升了整個區域經濟和產業的競爭力。
未來,深圳市現代物流業將有大發展,將把高端物流業打造成為現代物流業主導業態,基本建成具有國際資源配置功能和國際商務營運功能的全球性物流樞紐城市、亞太地區重要的多式聯運中心和供應鏈管理中心(根據《深圳市物流“十二五”發展規劃》整理)。
(三)深圳在物流方面可進行的探索
在國家實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中,深圳將以外向型的經濟特點、面向東南亞的區位優勢、世界領先的物流水平和現代堅實的物流基礎,為國家戰略的實施提供動力。
1. 深圳港定位為服務21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性中轉型港口。深圳可以港口中轉為主,以海向腹地作為其主要的經濟腹地,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國際貿易貨物作為其主要的服務對象。深圳港可在加強自身港口現代化建設的同時,走出去積極投資建設一帶一路區域內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陸向腹地型港口,發展國際化航線,構建集裝箱航運網絡。同時,配套開展船舶租賃、融資、保險等金融業務,構建國際性中轉港口的航運服務平臺。
2. 規劃籌建海鐵聯運運營公司。一帶一路區域內貿的迅速發展,將對構建區域內高效的物流網絡提出需求。多式聯運是有效提升物流效率的方式之一。深圳可探索構建以深圳為起點面向東南亞的大陸橋,成立總部在深圳的聯運運營公司,通過鐵路聯系東南亞的皎漂港、檳城港等港口。將大陸橋運輸作為面向東南亞物流大通道的核心,有效降低“馬六甲困局”的威脅。深圳陸上通過海鐵聯運,水上通過港口合作,構建以深圳為中心節點的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物流網絡。
3. 投資建設物流園區,服務產業轉移。深圳的物流業可根據國家優勢產業轉移的規劃,結合高新技術、現代裝備等產業優勢,在產業轉移的昆明、西安、喀什及越南、泰國等重要節點城市和國家,投資建設與產業轉移配套的物流園區,實現物流從后臺保障走向前臺引導的功能,實現物流和相關產業布局發展聯動,促進優勢產業的轉移和價值鏈的優化重構??赏ㄟ^政府引導、企業投資、市場運行、金融保障的模式,來推進實施。
三、發展機遇二:金融合作與發展
區域金融合作和人民幣區域化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區域內的國家帶來了發展機遇。
(一)區域經濟一體化呼喚金融合作
經濟的全球化使得區域的經濟與金融合作日益重要。一方面,區域內經濟互補與趨同會創造整合利益,加強區域整體的經濟實力;另一方面,金融合作可以有效抵御經濟全球化中資本流動等因素對經濟造成的不利沖擊。區域金融合作,對于金融創新開放試驗窗口的深圳,帶來了發展機遇。
(二)自貿區發展呼喚人民幣區域化
當前中國正在與一帶一路區域內的組織和國家談判,共同建設自貿區,其中已生效的自貿協定有7個,涉及15個國家和地區。正在推進與東盟自貿協定(“10+1”)升級、與海合會、韓國、澳大利亞、巴基斯坦、馬爾代夫等多個組織和國家的談判。一帶一路區域內的自貿區將有可能最終將融合成為一個大的亞洲自貿區,規模將超過50萬億美元,將比北美和歐盟還大。自貿區的發展將會選擇區域內國家的貨幣作為結算貨幣,人民幣是首選。人民幣國際化遵循“周邊國際化——亞洲化——國際化”的漸進過程。2009 年7月,深圳等5個城市已率先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深圳可發揮在投融資、人民幣跨境結算等方面的優勢,在人民幣國際化中搶抓發展機遇。
(三)深圳金融行業充滿活力
重點建設投融資中心、財富管理中心、金融創新中心和金融服務中心,使深圳成為港深大都會國際金融中心的有機組成部分。深圳擁有招商銀行、平安集團等金融企業,具有靈敏的市場嗅覺和自我發展能力。隨著前海的開發,深圳的金融業發展更是勢頭喜人。截至到2014年10月,國內近3000家金融企業搶灘前海,占到前海全部注冊企業的60%,中國首家民營銀行——深圳前海微眾銀行也落戶前海。深圳金融行業的活力和市場意識,將給企業走出去投資和發展,提供解決方案。
(四)深圳在金融方面可進行的探索
作為區域的金融中心,深圳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區域合作中更有優勢:一是地理上的相鄰便于合作; 二是相對于北京,深圳地方政府在國際區域合作中較少受到主權爭議、政治感情、意識形態等非經濟因素的影響。
1. 民間發起成立鼓勵企業走出去的企業發展基金。在國家層面,我國發起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重點支持一帶一路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在市場層面,深圳可引導金融企業聯合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企業發展基金”,定位于促進優勢企業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區域內轉移,促進區域內企業間的貿易發展,提供企業走出去的融資、擔保、保險等方面的服務,解決企業走出去在資金、信用、風險等方面的顧慮和困難。對于投資企業發展基金的企業,政府可制定相關配套政策予以支持和引導,鼓勵企業投資企業發展基金。
2. 利用前海的優惠政策,探索成為區域的人民幣結算中心。為了將前海打造成國際金融創新中心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后方基地,深圳開展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多項創新。深圳可利用前海自貿區優惠的金融政策大力開展離岸金融業務,實現人民幣的跨境多邊清算。全面放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爭取在區域內實現以人民幣結算;允許境外企業通過離岸金融賬戶獲得人民幣貸款,用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區域內相關產業;擴大出口人民幣結算的地域和企業限制。對海外的貸款和經濟援助項目盡可能采用人民幣發放。積極參與人民幣離岸債券市場,擴大發債的區域,拓寬資產證券化渠道。
3. 舉辦金融合作論壇。深圳可舉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金融合作論壇”等,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學術研討、政策融通的方式,營造深圳金融行業服務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氛圍。利用深圳金融行業的市場意識,探索深圳優勢企業走出去的融資、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等問題的市場化途徑,制定配套的支持政策,搭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區域金融中心的平臺。
四、發展機遇三:貿易投資自由化
中國與21海上絲綢之路區域內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一體化,將帶來貿易自由化的諸多機遇。深圳可充分利用原有的貿易基礎、相鄰的地域優勢,搶抓發展機遇。
(一)自貿區建設可有效促進區域貿易
中國正在與東盟等多個組織和國家進行自貿區談判,自貿區的建設和發展將有效促進區域貿易。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區域內,首先將開放貨物的自由貿易,然后將開放服務貿易,對建筑、環境、電信、金融、運輸、分銷、醫療、旅游、研發等眾多領域開放。中國將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區域內合作興建經濟區,經濟區內的企業將擁有設備免稅、外銷目的的原材料免關稅、一段時間內免企業所得稅、獨立海關等優惠政策,吸引中國的企業到經濟區內投資,搭建中國企業拓展東亞、南亞、西亞市場的平臺。
(二)跨境電子商務給外貿發展帶來機遇
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居全球領先水平。據國家商務部發布的統計數據,2013年全國跨境電商交易額為3.1萬億人民幣,占進出口總額的12.1%。目前我國近六成的跨境電商企業集中在深圳,深圳占我國國際郵商小包數量的比例超過50%。2014年深圳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70.4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近30%,占深圳外貿進出口總額的3.5%。深圳是全國第七個擁有跨境電商進出口雙向試點資格的城市,隨著前海保稅港區網購保稅進口試點的正式啟動,跨境電子商務成為深圳外貿創新發展的重要方向。
(三)深圳在貿易投資方面可進行的探索
1. 搭建貿易平臺,支持企業走出去。深圳可舉行系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博覽會,包括文化、科技、貿易等專題或綜合博覽會,搭建促進區域貨物、服務等貿易的平臺。深圳的企業,應發揮其在產業方面的優勢,搶先走出去,利用其豐富的國際化的資源、開闊的國際化視野和成熟的國際合作經驗,搶抓服務貿易和跨國投資發展機遇。深圳在引導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企業發展基金”的基礎上,可配套制定鼓勵深圳企業走出去的稅收、結算等政策,給企業走出去在資金、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提高深圳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積極性,構建深圳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區域內的全新產業價值鏈,從而提升深圳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2. 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深圳應盡快申報國家級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利用已有的跨境電子商務基礎,在繼續做大跨境電子商務的同時,鼓勵跨境電子商務企業走出去,探索電子商務企業在境外注冊、投融資、結算等方面的路徑。整合深圳跨境電子商務資源,形成合力,樹立品牌,建立海外營銷渠道,將跨境電子商務做強??衫妹嫦蚋郯呐_地區的電子商務市場的優勢,擴大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點。
3. 發起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股權交易中心。深圳可通過市場手段發起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股權交易中心,吸取區域內國家和地區的金融企業參加,對在區域內開展跨國投資的企業開展提供股權投資、債券融資、股權交易等解決方案,增強企業在區域內跨國投資資金的流動性,降低企業走出去的投資風險。
[參考文獻]
[1] 亞洲開發銀行研究院.亞洲基礎設施建設[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
[2] 余太山.早期絲綢之路文獻研究[M].商務印書館,2013.
[3]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中方秘書處.中國—東盟互聯互通[M].中國鐵道出版社,2011.
[4] 龔纓晏. 20世紀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集萃[C].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5] 秦紅增.多元視角下的中國——東盟研究[C].民族出版社,2011.
[6] 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EB/OL].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