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全侖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精神,教育部發布第24號令《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從中共中央、國務院到高等學校,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并對輔導員寄予厚望: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輔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指出: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如何認識輔導員的雙重身份,如何確定、分配和考核輔導員教師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內容,具有現實意義,值得研究。
一 輔導員的任務和分工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用超過四分之一的篇幅敘述輔導員的工作要求和職責內容,明確了輔導員的工作任務和努力方向。但作為教育部規章,只能是原則性的,不可能詳細討論輔導員的教師工作和干部工作(管理工作)。
通常,我們所說的“學生工作”,包含了除教學過程管理以外的有關學生的一切工作,工作內容極其豐富。學生工作的總目標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即身體(健康、衛生與運動)、心理(情感、意志與交往)、思想政治(品格、道德與世界觀)和專業(知識、技能與職業志向)等素質的提高與發展,成為健康人、社會人和專業人。學生工作的中心任務就是圍繞這個“總目標”開展工作:積極謀劃落實思想政治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和文明安全教育;大力加強學生黨團建設與學生社團的指導與管理;組織開展校園文化體育活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與科技活動;認真做好學生評價評獎、助困與就業等管理和服務工作。
學生工作的任務,當然就是輔導員的任務。盡管“中央16號文件”指出“所有教師都有育人職責”,但輔導員作為專職學生工作者——專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和管理人員,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應有更多的擔當。
圍繞著“中心任務”,還有兩個方面的工作:認真研究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特點、狀況,這既是工作內容,又是完成“中心任務”的前提;及時處理或協助、參與處理學生中發生的思想問題、心理問題、各種糾紛和突發事件,這既是繁重和煩人的工作任務,又是“中心任務”開展的意外平臺。
不難看出,輔導員是集教育、管理、服務于一身的典型代表。因此,教育部規章定義他雙重身份。我們設想一下,能否將教育、管理、服務分給三部分人分別完成呢?答案是:不能。因為“學生工作”的教育、管理與服務,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
然而,輔導員有分工,且必須分工。不僅要按學生分工,同時還要再按內容適當分工。因為一個教學單位往往配備幾名輔導員,按學生分工就是各位輔導員分別負責指定的一群學生,同時再按內容分工就是分別牽頭某些專項工作:共青團工作、校園文化活動、心理健康教育、貧困生工作、就業工作等等。如果僅僅按學生分工,將是效率低下的,因此是不科學的,可能沒有這么做的。
按學生分工,通常有兩種分法:按年級分工和按專業分工。按年級分工,突出優點是:輔導員的工作對象穩定,四年一貫,便于系統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狀態;便于聯合班主任共同研究并根據大學生成長的各個階段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工作頭緒少,工作效率高。缺點是:不便結合專業特點開展一些工作,每年的工作任務也不均衡。按專業分工,優缺點則與按年級分工相反。采取何種方法分工,不僅如此考察,還要考慮學生數、輔導員數、學生專業分布情況和學生黨建工作格局,甚至學生培養方案,比如采用“大類招生”或“大類培養”模式下學生可自由選擇專業的,“年級輔導員制”更適應。
如何按內容分工呢?首先應研究輔導員的“教師工作”和“干部工作”的概念,定義其內涵,考察其外延。
二 輔導員的教師工作和干部工作
“輔”:幫助;“導”:指導。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又是“學生工作”的管理干部,其工作特點是:既擔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又有管理和服務的任務;輔導員們既各自獨立開展工作,又因工作交匯而緊密相關。
(一)定義:輔導員的教師工作、專項工作、專責工作
輔導員要負責對一群指定學生的幫助和指導。作為教師,輔導員面向指定學生所承擔的教育管理任務稱為教師工作。輔導員的“教師工作”就是關注和促進這些“指定學生”健康成長。
作為干部,一個教學單位的若干輔導員,分別被指定負責或牽頭某些具體的教育管理與服務工作,這些教育管理與服務工作我們把它稱為“專項工作”。專項工作大多是面向本單位的所有學生。“專項工作”主要有:學生黨建工作、共青團工作、學生社團指導、校園文化活動、課外科技活動、心理健康教育、貧困生工作、就業工作、學生宿舍管理、學生評價與素質發展檔案。不同的項目,負責或牽頭人承擔該任務的份量也不同,如:共青團工作,大部分工作由書記負責,其他輔導員僅需配合團支部的指導等工作;而貧困生工作,重要的內容是貧困生的“認定”與教育,由所有班主任和輔導員分別負責,“專項”負責人僅是牽頭人,上傳下達、建檔制表和數據處理。
輔導員的“教師工作”和“專項工作”是緊密聯系的。“教師工作”的開展以“專項工作”為平臺。“專項工作”含有“教師工作”,牽頭人以外的所有工作都是輔導員的“教師工作”,如:團支部的指導、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納入“教師工作”;作為“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是題中之意,學生評優評獎責無旁貸,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也要關注。所以,必須強調指出:“專項工作”不是專人工作。我們把“專項工作”中由專項牽頭人負責的工作稱為“專責工作”(或稱牽頭工作)。
事實上,正像輔導員的教育、管理、服務不能嚴格區分開來一樣,輔導員的“教師工作”和“專項工作”也不能嚴格區分開來,“教師工作”的外延相當于“學生工作”的外延。即使是“專責工作”也不全是管理服務工作。
以上定義只是為了明確工作范圍、便于分工及其職責分明。同時,也說明了輔導員的教師角色和干部角色在工作中將同時顯現和自然轉變,你不能在工作中刻意追求表現為教師角色或干部角色。
(二)輔導員“教師工作”要點
認識學生。對所負責的指定學生,如一個年級的學生,應全面掌握其每個人的具體情況,包括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家庭、健康、習慣和愛好等情況。要求:看到姓名,第一學期能區分班級;第二學期能記得面貌;第三學期能說出成績;第四學期能全面掌握。每學期與每個學生個別談話至少一次。
關愛學生。將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融入關愛學生之中。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包括:思想與心理健康的教育、基礎文明教育、積極分子的培養、貧困生的認定等工作。做到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與健康,鼓勵學生積極進取,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幫助學生克服遇到的困難。一切教育管理活動,必須以有效的方式體現對學生成長的關心和愛護。并強調個性化教育,能一對一談心的,絕不通過會議演說。關愛學生到位,思想與心理健康的教育、積極分子的培養、貧困生的認定等工作就可能到位。
主題教育活動。我們強調因材施教,實行個性化教育,但也贊賞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是否要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的指征是:針對本年級的共性問題;“節日性”紀念或慶祝活動;素質拓展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需要;學校或學院的統一安排。
黨團組織建設。黨團組織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黨團組織工作是一項專項工作,更是思想政治教師的任務,在認識學生和關愛學生的前提下才能做好。作為“教師工作”,黨團組織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培養和團支部的指導。
教學與研究工作。輔導員應積極參加有關教學活動;每年申報研究課題,開展有關工作研究并發表論文。
三 輔導員的工作量和輔導員工作細則
有必要對輔導員的“專項工作”作進一步的研究。因為有效分工的基礎是職責分明。而“專項工作”是由“教師工作”和“專責工作”構成的,這種構成必須明示。
以“貧困生工作”這項“專項工作”為例(簡述),牽頭人的工作即“專責工作”是:公示各年級貧困生認定年級評議組成員名單、匯總各年級貧困生名單與檔次、建立貧困生檔案、重點掌握特殊情況的貧困生、匯總各年級國家獎助學金獎助建議名單、辦理國家獎助學金獎報批和發放事項、負責學生助學貸款的指導及有關事項、負責學生勤工助學的指導及日常教育管理、負責學費收繳情況的統計分析和學費減免的有關事項等。而這項“專項工作”中的“教師工作”,即所有輔導員都要做的工作更多:發放與收集《學生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并統計分析和提出報告、通過各種途徑努力掌握貧困生的經濟狀況、組織“貧困生認定年級評議組”并開展評議、召開班主任會議共同確定貧困生名單、及時提出國家獎助學金獎助建議名單、關心貧困生的生活、關注學生校內外勤工助學、利用一切機會進行貧困生教育等。
我們把“專項工作”中“教師工作”和“專責工作”的具體內容稱為“輔導員工作細則”。有了這個“工作細則”,我們就可以估算輔導員“專責工作”的工作量,并按高校計算工作量的習慣,用學時為單位。既便于分工,也便于量化考核。例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以1000名學生為基數,共青團工作為75學時、貧困生工作為40學時、科技活動指導為15學時等。
“專項工作”中,“教師工作”的工作量不需計算。因為輔導員“教師工作”的工作量以其負責的學生數衡量。我們認為“教師工作”是輔導員的主要工作,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應更多。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按每生1學時計算,負責的學生200人(定額),則計200學時。如果年工作量為每人300學時,相當于每年工作1260小時,即花在200名學生上的時間和精力應不少于每年840小時。還有420小時(即100學時)的工作量用于“專責工作”。
應該指出,“輔導員工作細則”用于估算輔導員“專責工作”的工作量,是次要的,“輔導員工作細則”的主要作用是闡明了輔導員教師角色或干部角色的具體工作內容,成為輔導員的工作規范。
學生工作可謂是千頭萬緒,輔導員應該對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有足夠的認識,同時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堅定的信心,努力工作,積極探索,為人才培養做出貢獻。
盡管,“16號文件”強調全員育人,而且學生工作的成效受到社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但是,我們仍然對輔導員有更多的期待,期待通過輔導員的不懈努力,人才培養質量將更加提高。輔導員通過辛勤勞動,也必然會有桃李滿天下的喜悅和園丁收獲碩果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