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娟
在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是黨的思想工作的一貫主張;在當今信息時代,學校和媒介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兩大渠道。大眾傳媒正在不斷地參與到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對高校德育帶來了極大挑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的重要性顯現出來。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定義和內涵至今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本文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是指:在高等院校中,教育者在運用一定的政治觀點、思想觀念及道德規范,對受教育者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影響時,所有能夠將教育對象的注意、興趣、情感等吸引至這個教育活動中并幫助提高教育效果的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響因素有體性因素、介體性因素和環體性因素等,因此,本文從影響因素的三個方面:主體性因素、介體性因素和環體性因素進行探析。
一 主體因素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響
1 教育實踐主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響
從本質上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實踐活動,那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首要構成要素便是這一活動的參與者——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的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主要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首先,教育實踐主體的教學水平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一位優秀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夠在短短的課堂時間內,運用自己豐富的知識,靈活的教學方式吸引受教育者,既豐富了自己教學內容,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其次,高校教師的人格魅力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響因素之一。高校教師的人格魅力能夠在大學生中起到示范引導的作用,縮短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感覺到教育者強烈的人格魅力,會不由自主的“親其師”“信其道”“踐其行”,促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學相長、品德共進,促進高校德育的吸引力。
2 教育發展主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師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教育發展主體就是教育客體,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即大學生。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特征之一就是對知識求新、求快,易于接受新事物,同時求易,對知識的追求易趨于表面,不能夠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價值和意義,這些因素會削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另外,隨著時代以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中心”、“課堂中心”的模式已然被打破,教育對象能夠借助自身認知自主選擇對教育者傳遞的教育信息的接受與否、自主決定自身學習的目的與態度,這些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都有著影響。
3 主客體關系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是社會性交往的過程。在這個“社會性交往的過程”中,交際雙方的關系,影響著交往結果的好壞;主客體關系的定位,影響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從交往理論出發,課堂的實質是教師為了達成特定的教學目的而建構的教學交際方式。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手段和方式不斷豐富的今天,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所引起的情感共鳴是任何教育技術都取代不了的,所產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也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做到的,它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響是很大的。
二 “介體”因素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的影響因素之一就是介體性因素,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的環節中目標居于首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原則、教育方法、評估反饋體系等要素的確定都要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為導向。因此,在分析介體因素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響時,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目標要素也考慮其內。
1 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根本目的
列寧說過:“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的目的。”[1]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影響性極大,主要通過教育者和教育對象體現出來。首先教育者的行為和思想以及其價值實現都影響著制約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通過教育對象對其目標的實現體現。大學生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引導,不斷塑造、提升自我,進而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對象也制約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2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具體體現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是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實際,經教育者選擇設計后有目的、有步驟地傳播給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和道德規范等”[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來體現,貫穿整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整個環節。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產生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的發展的需要不斷拓寬內容體系。高校德育教師應該根據時下突出的問題調整教學內容,拓寬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吸引教育對象,這樣才能進一步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載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有著密切聯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有意識地將教育內容寓于活動中,積極開展貼近大學生生活的活動,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從而使大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重要條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實現,要通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來體現,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是靠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來保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是互相聯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階段起著不同的影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化階段,能否使教育對象自覺地選擇、消化、接受教育內容取決思想政治教育者選擇的教育方法。外化階段是教育對象將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轉為個體良好的思想、行為和習慣。在此階段,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采取,將大力促進教育對象將思想動機轉化為良好的行為,不斷強化行為形成習慣。如果不能對方法進行科學選擇,就會大大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更談不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選擇和運用科學的方法,是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關鍵因素,是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條件。
三 “環體”因素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響
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是相互影響的。首先,優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通過輿論、制度、榜樣等途徑不斷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特別是榜樣的示范引導對大學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可以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地引導教育對象進行價值選擇,起到良好的導向功能。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可以通過情緒、形象、群體等感染受教育者,易于被人接受,具有極強的感染力。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闡述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是相互影響的。
1 校園周邊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響
校園周邊環境是指在校園周圍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校園周邊的商業情況、交通治安狀況、人員素質,等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重點是吸引學生了解和接受科學的思想行為觀念,復雜的校園周邊環境,極易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帶來消極影響。如高校周圍的服務場所往往為追求盈利,開設一些娛樂場所、網吧、酒吧等,而大學生由于缺乏自我管理,容易沉溺其中,影響到大學生良好的品德和習慣的形成,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2 校園內部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響
校園內部環境分為校園物質環境和校園精神環境。校園物質環境主要通過校園自然環境和校園設施環境兩個方面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使學生在感官上得到愉悅,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在心靈上受到陶冶啟發,使他們建立高尚情操和遠大理想,這無形中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校園精神環境指滲透在校內的精神氛圍,包括教風、學風、校風、文化氛圍、校園活動等。良好的教風、學風、校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無形的教育力量。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精神環境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的思想、行為準則,進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3 校園網絡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的影響
大眾傳媒所構成的媒介環境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里。高校在提供了網絡設置和平臺的基礎上,網絡資源與信息、網絡輿論文化隨之發展起來。網絡的信息環境、輿論環境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起著很大的影響。網絡的信息環境、輿論環境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起著很大的影響。如博客、QQ聊天軟件、網游、論壇和社區等網絡信息良莠不齊,一些虛假信息、色情信息、八卦信息或是粗制濫造的文化垃圾等信息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部分大學生在接受信息時缺乏甄選、辨別能力,不良信息可能引起他們的誤解和模仿,而一些低俗、庸俗的文化觀念可能模糊價值判斷標準。校園網絡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雙重影響。因此,利用校園網絡環境,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列寧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395.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