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士海
多年以來,在國內糕點、月餅市場上,出現了令人眼花繚亂的“稻香村”品牌亂象,并引發了一系列的商標訴訟,使得廣大公眾特別是消費者因不知悉個中原委而陷入迷惘。這其中,除了多起商標侵權訴訟以外,最為業內關注的當屬蘇州稻香村公司與北京稻香村公司之間圍繞相關延伸商標注冊而展開的商標異議攻防大戰。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一次商標研討會上,來自國內部分高校和學術機構的知識產權權威專家、學者,圍繞“稻香村”商標糾紛的有關法律問題展開了充分的探討。
歷史沿革
“稻香村”是我國南味糕點、月餅的知名品牌,具有極高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據有關材料記載,自清乾隆38年(公元1773年)始,蘇州稻香村茶食店就在店招、字號、老包裝標簽上持續使用“稻香村”文字,并利用未注冊的“稻香村”文字商標進行商業經營。至清末民國時期,“稻香村”名氣已經越來越盛,并被民國農商部登記為字號。建國后,“稻香村”也一直被使用,持續經營至今已超過242年。
清末民國時期,蘇州稻香村企業的店員、技術人員分赴各地開設“稻香村”分號,包括北京前門外觀音寺附近的稻香村食品店、保定西大街的稻香村食品店。軍閥混戰期間,北京前門外觀音寺稻香村食品店倒閉不復存在。保定西大街稻香村食品店歇業,資產被托管,解放后恢復經營,其西大街老店始終使用“稻香村”牌匾,并被認定為“文物保護單位”。
1982年4月2日和1988年5月24日,保定稻香村分別在“餅干”、“糕點、果子面包”商品申請注冊第184905號稻香村牌第352997號稻香村商標。1983年7月5日、198996月30日分別被核準注冊。這是我國最早一批食品商標。
1984年,北京稻香村南味食品店在北新橋街道登記成立,后改制成立北京稻香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稻香村公司”)。1996年,北京稻香村公司在“粽子”等商品上申請注冊“稻香村”商標,但在糕點上一直未能注冊“稻香村”商標。同年北京稻香村公司在“糕點”等商品上申請注冊“三禾”商標,在日常使用中,北京稻香村公司也聲明其商標系“三禾”,并提醒消費者認準“三禾”商標。
為了避免在糕點上使用“稻香村”標識被指控侵權,2003年,北京稻香村公司與原“糕點”稻香村商標權人保定稻香村簽訂許可合同,被許可使用“稻香村”商標,作為對價,北京稻香村包銷保定稻香村若干產品。
2004年3月24日,為了發展“稻香村”糕點老字號,引入現代企業法人和經營管理體制,蘇州稻香村、保定稻香村及北京新亞趣香食品有限公司在蘇州稻香村原址成立蘇州稻香村食品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州稻香村公司”),老字號蘇州稻香村為控股股東,老字號門店、廠房、人員等全部并入該公司。為了使字號及商標品牌起源地統一,2004年11月14日,保定稻香村將第184905號和第352997號商標轉讓到蘇州稻香村公司。
據了解,為了維護自己的商標權益,凈化稻香村市場,保障商品質量聲譽,蘇州稻香村公司通過投訴、訴訟等,長期在全國積極進行維權,截至目前已經打了幾十個侵權訴訟。通過老字號蘇州稻香村的整合,蘇州稻香村公司許可北京、保定使用“稻香村”商標及長期維權,為蘇州、保定、北京三家公司提供了相對穩定有利的市場環境,“稻香村”品牌進入快速發展期。北京稻香村公司主要在北京地區以專營店經營,產品也主要限于在本地區銷售,蘇州稻香村公司在全國投入巨資開設了多家現代化工廠,積極布局,全國銷售,使“稻香村”品牌為全國消費者所熟知,成為我國“糕點面包”最具知名度的民族品牌。2009年、2012年“稻香村”注冊商標在“糕點、餅干”等商品上被評為江蘇省著名商標,2013年12月更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商標攻防
2005年,為了適應消費者審美觀、更好地展示“稻香村”品牌意蘊,按照現代商業經營慣例,蘇州稻香村公司結合原注冊商標、老門店牌匾及老包裝上的“稻香村”標識及清代流行的扇形圖,延伸設計“扇形稻香村”商標。2006年7月18日,蘇州稻香村公司在原注冊商標核定使用的第30類“糕點、面包、餅干”等商品上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簡稱“商標局”)申請注冊“稻香村”商標。
2008年1月18日,在北京稻香村公司與蘇州稻香村公司商談再次簽訂許可合同期間,北京稻香村公司在糕點、月餅上申請注冊第6517496號“稻香村”商標,被商標局駁回,理由是與蘇州稻香村公司在先注冊的第184905號、第352997號商標構成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2008年1月22日,兩公司簽訂許可協議,蘇州稻香村公司許可北京稻香村公司在“糕點”等商品上使用“稻香村”品牌,作為對價北京稻香村公司將許可商品銷售額的3%用于“稻香村”品牌宣傳。合同到期后,雙方未再續簽。
2009年5月20日,蘇州稻香村公司“扇形稻香村”商標被商標局審查通過并初步審定公告,初步審定使用商品包括“糕點、餅干、面包、月餅”等商品,初步審定號為5485873。公告期內北京稻香村公司提出異議,商標局裁定異議不成立。北京稻香村公司不服,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簡稱“商評委”)申請異議復審,提出“扇形稻香村”商標與其在“粽子”等商品上注冊的“稻香村”構成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蘇州稻香村公司主張其“扇形稻香村”商標文字與其原“稻香村”注冊商標同為“稻香村”,呼叫、含義相同,且指定使用的商品就是該注冊商標核定使用商品,注冊完全系對原注冊商標的延伸,沒有超出原注冊商標禁用權范圍。商評委裁定蘇州稻香村公司“扇形稻香村”商標不予注冊,蘇州稻香村公司不服起訴到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4年2月20日法院判決維持商評委裁定。蘇州稻香村公司不服上訴到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14年5月8日,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蘇州稻香村公司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2014年12月19日,最高院裁定駁回再審申請。
2010年3月9日,北京稻香村公司又在包括“糕點”等商品上申請注冊“稻香村”商標,該商標相比已經被駁回的“三禾+北京+稻香村”少了“三禾”,但本次申請商標局并未以其與蘇州稻香村公司在先注冊的“稻香村”商標構成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駁回,而是給予了初審公告。據《北京日報》等媒體報道稱,當時北京市工商局商標處負責人透露,“工商部門經過調研及與商標局協商,建議北京稻香村集團注冊冠以地域前置的‘北京稻香村商標”。蘇州稻香村公司在異議期內提出異議,商標局裁定異議理由不成立。蘇州稻香村公司不服,向商評委申請異議復審,商評委裁定被異議商標予以核準注冊。蘇州稻香村公司依法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目前正在審理中。
專家視點
蘇京雙方關于“稻香村”商標的爭議折射出當前國內企業越來越重視商標建設的現實,同時也反映了業界對于相關商標法律適用問題的不同理解與擔憂。在研討會上專家普遍認為,目前雙方的糾紛可以歸結到北京稻香村公司的兩個行為上:一是在許可使用期間,申請注冊“三禾+北京+稻香村”商標,被駁回后再次申請注冊“北京+稻香村”,許可到期后繼續在“糕點”等商品上強行使用“稻香村”商標;二是對蘇州稻香村公司初審公告的“扇形稻香村”商標申請異議。其行為徹底破壞了以“許可使用制度”建立起來的穩定市場。
對前一個行為,與會專家認為,雖然北京稻香村在“粽子”等商品上申請注冊了“稻香村”商標,但這并不構成對申請注冊在“糕點”等商品上的扇形“稻香村”商標提起異議的正當理由。蘇州稻香村受讓的“稻香村”注冊商標注冊早于北京稻香村成立日及其商標申請日,蘇州稻香村在“糕點”等商品上擁有在先商標權。其變形商標是在商標同一性基礎上的重新設計。變形商標與原商標在音、義方面是相同的,形狀上的優化并沒有達到使人視其為兩個商標的程度,何況變形商標申請注冊指定使用的“商品”與自身在先注冊商標核定使用商品相同。既然已經在相類似商品上授予了兩個商標專用權,也沒有理由以其中一個商標權否認另一個商標的同一性使用。
專家們還指出,扇形商標注冊并非會導致破壞蘇州稻香村公司和北京稻香村公司不同的稻香村商標商品形成的市場秩序,也不會導致消費者對相關商品的混淆,其注冊具有合法性。原因在于,扇形商標注冊核定使用的范圍沒有超越蘇州稻香村公司較之于北京稻香村公司在先的注冊商標“稻香村”核定的商品范圍,是對該基礎注冊商標的自然延伸和延續,更何況基礎注冊商標已經被認定為馳名商標,可以享受跨類保護,其禁止權的范圍更大。由于北京稻香村公司并不享有蘇州稻香村公司上述基礎注冊商標核定的商品(糕點、月餅、面包等)的專有使用權,其不可能在這類商品上形成所謂市場秩序,并以此對抗蘇州稻香村公司在上述基礎注冊商標核定的商品范圍內申請注冊扇形商標。專家們還認為,形成所謂市場秩序,一定要以合法、正當為前提。由于北京稻香村公司過去只是基于許可關系在糕點、月餅、面包等商品上被允許使用稻香村商標,該許可關系形成的稻香村商譽不能由被許可人占有,而應由許可人即商標權人享有。何況該許可關系早已終止,其再次使用即構成商標侵權,因而北京稻香村公司在糕點、月餅、面包等商品上對蘇州稻香村公司使用扇形商標沒有主張合法權利的基礎。
也有專家表示,商標建設應當尊重歷史與事實,遵守商標法與誠實信用原則。從設立及發展過程看,蘇州稻香村公司繼承并發展了老字號蘇州稻香村的歷史,自始至今在“糕點”等商品上擁有“稻香村”注冊商標專用權,無論其“扇形稻香村”防御商標是否有效,無論他人如何對商標進行“雕飾”后再注冊,都無法否認這一法定的權利。
此外,雖然蘇州稻香村公司在糕點等商品上申請注冊“扇形稻香村”商標未獲批準,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不能繼續使用,因為其在比北京稻香村公司注冊更早的稻香村商標核定的原有商品范圍內使用已有多年,且從未發生市場混淆的情形。其繼續使用具有充分的正當性、合法性,也符合商業慣例,更有利于我國最早的食品老字號、最早的食品商標品牌得以順利發展。
對第二個行為,與會專家認為,整體上看,結合商標的顯著部分與主要構成部分是“稻香村”。再結合商標,“北京”字號非常小,且無法單獨發揮識別商品的作用,加入“北京”兩字并不會使其發揮區分商品來源的效果,也不會消除相關公眾的混淆誤認,反而印證了結合商標主體部分是申請人的“稻香村”,第三人北京稻香村公司為了追求區分效果而主觀添加無關痛癢的或者不產生區分商品來源效果的不同要素。而且,北京稻香村一直是被許可使用,利用許可使用形成的在北京地區的穩定市場份額不應當作為商標具有顯著性或者市場秩序需要維持的理由,更不應當作為其可以獲得獨立的商標權益的理由。
專家們還指出,與蘇州稻香村公司在自己基礎注冊商標核定的商品范圍內申請注冊“扇形稻香村”商標取得的效果不同,北京稻香村公司一旦在蘇州稻香村公司基礎注冊商標(馳名商標)核定的商品范圍內取得冊“北京+稻香村”商標注冊,將與蘇州稻香村公司生產銷售的糕點、月餅、面包等商品造成嚴重混淆,使消費者利益受到損害,而且可能會助長這種“地名+稻香村”申請注冊之風的蔓延,嚴重擾亂業已形成的稻香村市場格局。專家們對此表示了嚴重關注。
專家們一致認為,針對蘇州稻香村申請注冊“扇形稻香村”商標和北京稻香村申請注冊“北京+稻香村”商標,在商標授權確權中相關部門沒有尊重我國法律規定,采用了雙重標準,限縮了蘇州稻香村原注冊商標禁用權,任意擴張北京稻香村原注冊商標禁用權,甚至不惜擴張到未核準注冊的“糕點”等商品上,不僅損害了蘇州稻香村權益,也實際的損害了第30類其他“稻香村”商標權人及消費者的權益。
到目前為止,“稻香村”商標之爭仍在持續發酵,有觀點認為,其實質是法理與人情的博弈,其最終命運撲朔迷離、令人擔憂。爭議雙方下一步究竟會施展哪些具體動作,我們將持續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