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姿 張永芹 劉勝 孫良鑫
摘要 宿州靈璧處于安徽北部,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征,每逢汛期便成為強對流天氣的多發地,且往往暴發的強對流天氣強度強、種類多,在此從汛期天氣氣候概括、預報服務總體情況、重大天氣過程預報服務等方面對靈璧縣2013年5~9月預報服務工作進行回顧總結,對縣氣象局預報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為今后不斷提高預報服務質量積累經驗。
關鍵詞 汛期;預報服務;回顧;體會
中圖分類號 S1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5)27-197-02
靈璧縣是受強對流災害性天氣影響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出現的強對流天氣主要包括雷雨大風、冰雹 、暴雨、龍卷等,主要的出現時間集中在5~9月份。強對流天氣的預報、預測預警服務總結對于預報員經驗的積累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1]。靈璧縣地處中緯度的內陸地區,西北部有低矮小山丘,符合強對流天氣形成的條件,靈璧的山脈走向均為南北走向,對于西北移來的冷鋒以及700 hPa的從西部移來的低壓系統均起到地形抬升的作用。靈璧西北部多低矮山丘,荒山裸露,西北方為徐州大城市,溫度回升較快,而南面為平原,多為植被覆蓋,溫度變化小,這種地表分布的不均勻性對局地熱對流運動和對流云的發展較有利[2]。筆者在此主要總結了2013年5~9月的氣候特征,概述了汛期預報服務的總體情況,通過5月25~26日、7月18日和9月24日的3次強對流天氣過程的服務案例進行系統分析,重點總結2013年主汛期重要天氣過程的氣象預警預報服務的經驗和教訓。
1 天氣氣候概況
2013年5~9月,靈璧總降水量555.5 mm,比常年同期(674.0 mm)少17.6%,比2012年同期少188.5 mm;平均氣溫25.6 ℃,比常年同期(24.2 ℃)高1.4 ℃,比2012年同期低0.8 ℃;總日照時數980.2 h,比常年同期(956.0 h)多24.2 h;雷暴日數16 d,比常年(23 d)少7 d,比2012年同期少5 d;暴雨日數(靈璧縣境內)3 d。極端最高氣溫39.4 ℃,極端最低氣溫-9.2 ℃,35 ℃以上高溫天數36 d,比常年同期(12 d)多24 d,比2012年同期多19 d。
2 預報服務總體情況
4月30日靈璧縣氣象局成立2013年汛期氣象服務領導小組。決策氣象服務短信堅持每天發布,必要時加密發布,及時將最新氣象信息通過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96121” 自動答詢平臺、電視臺等有效途徑發布。制定并實施了監測網絡、預報服務、預警應急等預案。與民政部門建立了信息共享機制,嚴格執行《安徽省氣象災害收集上報和調查評估業務流程》。
進入汛期后,靈璧局嚴格遵守領導帶班和各項規章制度,預報人員日夜堅守崗位,認真搜集信息資料,加強預測預報。切實做好自動氣象站、雨量站、衛星接收、通訊網絡等各類設備的維護和保障工作,5~9月期間共撰發《重要天氣信息專報》、《午收氣象服務專報》、《汛期天氣快報》、《雨量快報》等各類氣象服務資料24期,發布、變更、確認和解除各類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合計170次,氣象服務信息通過短信和電子顯示屏平臺、靈璧農網等平臺發布300余次,服務效果較好。
3 重要天氣過程預報服務
3.1 5月25~26日暴雨
3.1.1 實況與災情。受高原低槽東移、中低層低渦切變及西南低空急流共同影響,靈璧縣5月25日20:00~26日20:00該縣大部分鄉鎮出現了暴雨(圖1),局地出現短時內澇,對午收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
3.1.2 預警預報服務情況。
對于此次天氣過程,靈璧縣氣象局5月24日上午發布了“重要氣象信息專報”,指出5月25日夜里到26日有一次較強降水天氣過程,部分地區可能引起內澇,并可能伴有大風、雷電等強對流天氣,請相關單位做好防范工作。靈璧縣氣象局主要負責人提前主動向地方主管領導與分管縣長及相關部門進行了天氣預報匯報,并建議提前做好相關防范工作。
5月24日下午,縣政府辦根據靈璧縣氣象局“重要氣象信息專報”,通過農網辦公系統,發布靈政辦明電[2013]49號《關于做好近期強對流天氣防范應對工作的緊急通知》文件。靈璧縣委書記、分管縣長對于靈璧局的預報服務工作給予高度的肯定。5月25日14:00利用手機短信發布最新天氣實況;16:40~26日16:40通過電視臺、辦公網、手機短信、顯示屏、“96121”自動答尋平臺發布了重要天氣公告,靈璧縣氣象局主要負責人提前主動向地方主管領導與分管縣長及相關部門進行了天氣預報匯報,并建議提前做好相關防范工作。5月26日06:00該縣發布了暴雨預報和早間天氣預報,均提及該縣將出現暴雨天氣,并可能伴有大風、雷電等強對流天氣,請相關部門做好防范工作;08:59,縣氣象局發布了雨量快報,11:50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息,14:14向地方政府及相關領導發布雨量快報,14:20向市氣象臺電話匯報了該縣目前的天氣及服務情況,14:38通過辦公網上報了暴雨災情,20:20上報災情快報。
3.2 7月18日強對流天氣
3.2.1 實況與災情。
受短波槽活動、中低層切變線共同影響,7月18日15:30~17:00靈璧縣高樓鎮、大廟鄉突然遭受暴雨、大風襲擊,局部出現強降水并伴有6~7級的短時大風,半小時降水量達50 mm,由于降雨量集中,對上述兩鄉鎮農作物等造成嚴重災害。據民政部門統計,這次大風天氣造成50 000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4 000 hm2,損毀房屋152間,倒塌房屋291戶740 間,直接經濟損失約980萬元,造成4人受傷。
3.2.2 預警預報服務情況。
此次過程的前一天,7月17日13:27靈璧縣氣象局進行了短信強對流天氣預報服務,15:20通過辦公網、手機短信、顯示屏、“96121”自動答尋等平臺發布暴雨藍色預警。過程臨近時,縣氣象局于13:20手機短信預警平臺進行服務。根據雷達資料顯示,目前該縣部分地區受強對流天氣影響將出現強雷電、雷雨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請注意防范。16:18辦公網、手機短信、顯示屏、“96121”自動答尋等平臺發布雷電黃色預警信號;16:22電話聯系高樓鎮政府了解天氣實況及災情,此后多次電話聯系,做好跟蹤預報服務。
3.3 9月24日大到暴雨過程
3.3.1 實況與災情。23~24日受高空低槽東移和較強冷空氣共同影響,靈璧縣自北向南有一次較明顯降水過程,并伴有平均風力4級、陣風7~8級的偏北大風。冷空氣過后,全縣平均氣溫下降5~8 ℃,普降大到暴雨,最大降水出現在禪堂83.8 mm,本站54.1 mm。
3.3.2 預警預報服務情況。
此次過程前一天,靈璧局于9月23日上午通過辦公網、手機短信、顯示屏、“96121”自動答尋等平臺發布了“重要氣象信息專報”,呈送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及氣象三農重點服務對象,并向分管縣長進行了天氣預測預報的匯報。9月23日21:19該縣通過辦公網、手機短信、顯示屏、“96121”自動答尋等平臺發布了暴雨藍色預警信號,請相關部門做好防范工作;24日08:31向地方政府及相關領導發布天氣快報,24日15:00解除了暴雨藍色預警信號。
4 體會與啟示
4.1 增強預報服務敏感性
2013年整個汛期高溫少雨,大面積干旱,人們渴望下幾場及時雨;9月24日靈璧已經進入秋季,對于突發災害性強對流天氣容易放松警惕。鑒于上述背景,靈璧縣2013年幾次強對流天氣過程的預報服務顯得格外重要,通過整個汛期天氣過程的服務,對加強氣象服務敏感性和責任心有了更加深切的體會。
4.2 做好預報技術經驗的總結非常重要
靈璧縣是強對流災害性天氣影響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主要的強對流災害性天氣路徑有2條:一條是經江蘇銅山縣的房村進入靈璧縣下樓經尤集、朱集分為兩路,一路經澮溝、 禪堂進入泗縣,一路經澮溝、尹集之間到靈西;另一條是從墉橋區時村北部進入尹集,經楊疃到城關,到城關后又分為兩路,一路向東進入泗縣,一路向南經向陽到黃灣進入固鎮縣(圖2)。
4.2.1 局地強對流天氣過程總結。
7月18日的強對流天氣過程具有突發性強、過程持續時間短以及預報強對流的落區偏小、強度偏弱等特點,沒有規律可循,增加了預報及服務的難度。強對流天氣的觸發條件、出現時間難以把握。本站根據模式對水汽條件和風切變的判斷有誤,導致強度估計不足,預報員對強對流天氣的認識不深刻,經驗不足。加強總結和學習非常重要。
4.2.2 靈璧強對流天氣多發的原因分析。
靈璧縣地處中緯度的內陸地區,西北部有低矮小山丘,符合強對流天氣形成的條件。在整個雨季(大致就是雹季),靈璧位于西太平洋副高壓和大陸高壓之間的輻合帶中,低槽低壓及各種輻合系統活動頻繁,故而此系統是造成靈璧強對流天氣的最主要系統。靈璧的山脈走向均為南北走向,對于西北移來的冷鋒以及700 hPa的從西部移來的低壓系統均起到地形抬升的作用。靈璧西北部多低矮山丘,荒山裸露,西北為徐州大城市,溫度回升較快,而南面為平原,多為植被覆蓋,溫度變化小,這種地表分布的不均勻性為局地熱對流運動和對流云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 章國材,嬌梅燕,李延香,等.現代天氣預報技術和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8-23.
[2] 于波,鮑文中,王東勇.安徽天氣預報業務基礎與實務[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3:9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