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蘭英
摘 要:根據生活情境開展的小學數學教學,較為直觀地為孩子們解釋了我們的生活與數學是密不可分的,從而告知孩子們學習數學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把數學放進生活情境中,把抽象的數字變成了形象化的數字,使孩子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那些復雜的公式。根據生活情境開展的小學數學教學,還能培養孩子們的實踐探究能力,也符合新課程改革中要求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這一點。根據生活情境開展的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注意所設置的生活情境符合大部分學生的一般生活,也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本文針對根據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一題展開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新課改;數字
數學對于任何學生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一門學科,并且與其他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針對小學生來說,數學這門學科不僅可以開發他們的思維,鍛煉他們的邏輯,還可以在生活中提供一些便利。但是,有很多學生因為數學課程的枯燥和高難度而產生抗拒的心理,對數學提不起興趣,因此,教師應當改變原來傳統的教育方式,不斷創新,使數學教學真正充滿生機和活力,吸引孩子們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巧妙地根據生活情境就是能有效提高學生興趣的一個教學方法。若能很好地利用起這個教學方法,可提高學生感興趣的程度,提高學生的生活能力等,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一、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原因
素質教育已經提出一段時間了,但是如何來實踐素質教育卻一直沒有定論,小學數學教學也必須要重視起來,采取根據生活情境開展教學這一方式對孩子們更好地學習數學有明顯的成效。
1.有利于理解數學的重要性
學生利用生活情境開展的小學數學教學,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緊密聯系的,從而可以啟發孩子學習數學的必要性。新課改中對于數學和生活的關系提到說數學是人們生活、學習和勞動所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幫助人進行推理和計算;數學還為其他學科提供了思想和方法,是一切技術發展的基礎。但是小學生們的理解能力還不到位,因此教師們在課堂中根據生活情境向學生舉例子,就顯得很容易理解了。
2.有利于掌握數學知識
根據生活情境開展的小學數學教學可以使抽象的數字變得形象化,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新課改中提到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一定都了解小學生的認知力不算完善,比較弱勢,理解力也是不夠的,而數學本身就是一門比較有難度的學科,如何讓抽象的數學學起來更容易呢?這就是教師要注意的問題。學生作為一個處在生活中的人,他們在生活中必然會遇到很多需要數學公式來解決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中引用生活的例子,學生會自然地聯想到一些,增加了熟悉感,學習起來就更容易。
3.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探究能力
這一做法符合新課改中要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要求。傳統的教學來說,只注重說教型的灌輸,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處于壓抑的狀態,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利用生活情境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在課堂上舉生活相關的例子,創造出身臨其境的感受,并讓他們在其中扮演一些角色,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孩子們實踐探究的能力。
二、利用生活情境開展教學的具體措施及注意事項
小學生年齡還小,認知、理解能力較低,但是思維相對跳躍,且由于生活經驗比較匱乏,所以比較喜歡與自己所熟悉的事物進行接觸。針對這些特性,教師在課堂中營造出生活的氛圍,但這個教學方式相對來說還不太成熟,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去探索,下面就來說幾點注意事項。
1.選擇合適的生活情境
老師年齡與孩子們的年齡相差較多,且生活閱歷也相差較多,教師應站在孩子們的立場上進行舉例說明,所舉的例子也要符合孩子們心理接受的能力,不要把一些越位的思想強加到孩子身上,要選擇一些合適的生活情境。例如,當教師講解數字相加或者相減這一個知識點時,可以利用公交車上車和下車的人數進行舉例,并可以進行分組討論,之后再提出結果或者解題思路,不僅提起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鍛煉他們的團隊意識。
2.使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容易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師講課過于概念化,讓學生聽不明白,很容易造成剛才所說的那種情況。小學生容易在課堂上出現走神的情況,教師就更應該適當調整自己的教學語言,盡可能地去貼合小學生的生活,從而幫助孩子們更好地去理解和應用。
綜上所述,數學在生活中是無所不在的,大到涉及國家利益,小到做飯買菜都應用得到,教師如果能將課堂變成一個充滿新鮮事物的樂園,那將會大大提高孩子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的工作也會變得事半功倍,達到顯著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羅 杰,張雪琳.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運用生活情境方法的探討[J].新課程(中旬),2014(05).
[2]王 瑛.融入生活情境,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J].考試周刊,2014(06).
(作者單位:江西省龍南縣龍南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