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福建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面臨著國際政經環境復雜、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缺乏經驗等不少挑戰。應借鑒其他省份的相關經驗,充分考慮政策實施中可能存在的困難,了解自身的優勢與不足,注重產業合作與投資,淡化出口,將地方發展戰略融入國家宏觀戰略,將對外經貿戰略提升為發展模式轉型戰略。
[關鍵詞]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福建 對策
[中圖分類號] F1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6623(2015)02-0063-04
[基金項目] 教育部2014年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14YJCGJW004)、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2014年度項目(2014B032)。
[作者簡介] 何軍明(1974 —),河南武陟人,廈門理工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東南亞經濟與金融。
一、福建與東盟、南亞國家經貿合作現狀
(一)福建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
1. 貨物貿易
福建與東盟的貿易總額2013年達到了242.8億元,自2009年以來實現了年均24.2%的高速增長,目前東盟已成為福建第二大貿易伙伴。福建與東盟國家貿易的特點,一是從國家地區來看,福建與東盟貿易集中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2013年福建對新馬印三國貿易額占福建對東盟貿易總額的61.5%。二是從貿易產品來看,機電產品是福建對東盟最主要的貿易商品,在進口方面和出口方面均占據首位。2013年,福建向東盟出口機電產品48.7億美元,占當年進口總額的29.8%;從東盟進口機電產品19.5億美元,占當年進口總額的24.5%。此外,高新技術產品貿易近年來增長迅速,進出口貿易額均列第二位。三是從貿易主體來看,民營和外資企業是福建對東盟貿易的主體,2013年二者合計占福建對東盟貿易的約95%,尤其是福建民營企業對東盟貿易增速明顯。2013年,福建省民營企業對東盟貿易額達134.6億美元,同比增長21.8%,占同期福建對東盟貿易總額的55.4%。
2. 投資
東盟是福建第四大外資來源地。2013年福建實際利用東盟外資為3.47億美元。同時,東盟也是福建企業“走出去”的重要地區,截至2013年底,福建對東盟投資達4.5億美元,在東盟設立了156家境外企業和分支機構。
福建在東盟國家投資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雙邊投資額近年來快速增長,尤其是福建赴東盟投資成倍增長。如2013年福建對東盟投資5.73億美元,同比增長2.9倍,2014年,福建省新增核準在東盟設立的境外企業和分支機構共23家,核準對外投資額2.1億美元,同比增長93.7%。二是雙邊投資地區均較為集中。如近5年來福建赴東盟投資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三國,約占福建同期對東盟投資總額的70%以上。福建吸引東盟國家投資,也主要來自東盟老成員國(新加坡、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其中,新加坡是福建的主要外資來源地,近年來新加坡對福建投資占東盟對福建投資總額的40%以上。
(二)福建與南亞四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的經貿合作
1. 福建與南亞四國經貿合作發展迅速。福建民營企業為進出口貿易主體,近年來約占福建對南亞貿易總額的50%;外資企業對南亞貿易額為8.8億美元,增長約22.7%,占34.7%;國有企業對南亞貿易額為5.4億美元,增長約13.6%,占21.3%。貿易中出口產品主要為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紡織品,進口產品主要為鐵礦砂、農產品、水產品等。
2. 福建對南亞四國貿易順差逐步增加。近年來,福建在機電設備、高新技術產品、化工產品方面的競爭力大大提升,南亞四國國內市場需求旺盛,從中國進口產品增長迅速。印度出口到福建的產品主要以鐵礦石、棉紗、水產品等低附加值工業原材料為主。
3. 目前福建和南亞四國的投資規模較小,福建對南亞的投資剛剛起步,主要投資集中在印度,以外資企業和民營中小企業為主,國有企業的投資主要在印度和巴基斯坦。
二、福建參與海上絲路
建設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福建的比較優勢與不足
福建的優勢主要包括:福建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貿易基礎比較好,與東盟的貿易總額、投資規模等在全國處于上游水平;區位優勢明顯,海洋資源豐富,擁有福州、廈門等眾多重要港口,海洋經濟發展基礎好,現有114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5個民用機場、7條出省鐵路、9條出省高速公路,初步形成了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具有一定的產業優勢,海洋漁業產業與東盟國家的合作走在全國前列。福建在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石油化工產業方面已經形成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擁有一批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具有明顯的人文優勢,福建是我國著名的僑鄉,現在福建籍的華人華僑在世界各地有1200多萬,其中80%在東南亞國家,東盟國家的華僑華人中祖籍福建的有近一半。
福建的不足主要包括:與廣西、云南相比,福建參與中國—東盟經貿合作力度不足;近年來福建與東盟貿易額占全國比重呈上升趨勢,但是仍不到6%,與廣東、江蘇等省份相比,差距較大。如2013年廣東與東盟進出口總額達1022.1億美元,占全國與東盟貿易總額的23%,約是福建的4倍;福建缺乏有影響力的與海上絲綢之路國家的合作平臺,相比來看,廣西、云南等作為經濟較為落后的地區,不斷推出相關規劃、推進與東盟的區域合作,使得這兩省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地位獲得大幅提升;福建與東盟的產業合作還不夠深入,仍然缺乏較為深入的產業鏈聯系和長效的合作機制,雙方的相關政策溝通、信息交流、行業交流不夠充分,福建在東盟的投資企業往往缺乏與當地企業的前向與后向聯系,行業對接目前還非常缺乏。
(二)政策實施中可能存在的困難與挑戰
從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看:一是日本的有力競爭。日本積極拉攏東盟等國家,在南亞、非洲等地都在和中國進行有意識地競爭;二是美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也極力拉攏亞洲國家,試圖將其納入美國所主導的經濟貿易體系中。
從東盟和南亞國家方面看:南海爭端將在一個較長時期內客觀存在,雙方政治互信不足,一些國家內部仍存在一些排華反華勢力;東盟和南亞等國家隱性的貿易保護壁壘仍然較多,貿易保護主義又有抬頭趨勢;東盟和南亞等國家國內的勞資關系問題、宗教問題、社會問題等較為復雜,對企業投資不利。
從福建本身來看:本土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傳統產業競爭優勢弱化。房地產、水電價格高漲,人民幣持續升值,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福建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仍然較弱,與東盟產業的競爭性較強而互補性不足;福建與東盟南亞等國家相互投資和規模較小、產業合作不夠深入,制約雙方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從企業方面看:目前對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投資的福建企業海外經營能力較弱,往往忽視勞工權益和環境保護,影響企業形象乃至國家形象;福建企業在開拓東盟市場的營銷方式上相對落后,主要通過貿易批發商品,而日本、韓國的跨國公司實施了較好的本地化策略,建立了本地成熟的銷售渠道;福建企業在東盟、南亞等國家開拓市場需要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一些日、韓、歐美公司在當地已經經營多年,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市場渠道。
三、福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建設應注意的主要問題與對策建議
(一)福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應注意的主要問題
1. 注重產業合作和投資,相對淡化對外出口,同時避免用軍事化的概念來描述相關對外經貿策略。一些東盟國家對中國崛起存在疑慮和恐懼,東盟國家的一些內部勢力擔心與中國的經貿往來會損害其自身利益,對此,福建首先應注意在經貿合作中避免過分強調出口,多注重產業合作與對外投資,注重利益合理分配。應強調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和平性質,目前在一些政府文件乃至媒體宣傳中往往用一些軍事化的概念來描述中國的對外經貿策略,包括“戰略大通道”、“橋頭堡”、“排頭兵”等等。這些概念把貿易投資等經濟方面的東西軍事化,容易產生負面影響。
2. 將地方經濟發展戰略融入國家宏觀戰略。中國與東盟乃至南亞的一體化進程是國家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通過加強經貿聯系、推進經濟一體化來保障中國周邊穩定的政治與安全環境,創造有利的國際政治經濟空間,實現中國的和平發展。同時,發展與東盟和南亞的經濟合作,又是福建經濟發展戰略的必要內容,從而將國家宏觀發展戰略和地區經濟發展戰略融合起來,應密切關注商務部等宏觀政策導向,積極爭取國家資源。
3. 應當避免側重地理位置的抽象規劃,抓住經濟合作的本質和合作方的核心訴求。區域經濟合作的基礎性動力是市場機制,政府的宏觀戰略規劃應符合市場機制的要求,相關規劃應尊重企業的意見。
4. 將對外經貿戰略提升為發展模式轉型戰略。擺脫“為貿易而貿易”的思維,制定合理的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相關戰略,通過對外開放、市場資源配置全球化促進福建本身的發展模式轉型。
(二)對策建議
1. 注重學術界、媒體等對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戰略的研究和宣傳。這一點上廣西、云南做得比較好,通過大力度的支持學術界對相關戰略的研究、媒體的宣傳,增強本省相關戰略在全社會的影響力,最大限度地爭取中央和全社會的關注。
2. 集中力量先重點推進一些優勢領域,不面面俱到。如在與東盟的產業合作方面,優先重點支持推動福建具有優勢的海洋漁業、造船、港口物流等行業的發展及其與東盟的合作與對接。如福建在遠洋漁業等方面有技術和資金優勢,與東盟的漁業合作全國領先,可以將其作為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優先扶持產業重點推進,形成宣傳和示范效應。
3. 積極發揮福建的對臺優勢,參與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如很多臺灣企業在東盟國家成功投資,可鼓勵福建企業在東盟與臺灣企業聯合投資,或者積極介入東盟臺資企業的上下游產業鏈進行投資等。
4. 應注意區分東盟不同國家的特點,有所側重。東盟10個國家經濟產業結構差距很大,福建可以先側重于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優勢互補、政治風險相對較小的國家開展合作。
5. 注重加強同南亞國家的合作。中國同印度等南亞國家的合作前景廣闊,福建應從長遠出發搶占先機,盡快建立一個全國性的中國—南亞經貿交流平臺。
6. 加強與海上絲綢之路國家的政府高層交流互訪。政府高層交流互訪對推進雙方經貿和人文交流起到重要的作用。
7. 加強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產業合作,積極構建多層次的交流合作機制。集中力量重點發展海洋漁業、造船、港口物流等優勢產業與東盟合作。雙方政府之間、產業企業、行業商協會之間、華僑華人社團之間都應逐步建立起常態化的溝通協調機制,建立長效平臺。
8. 爭取打造新的福建、臺灣同東盟五國三方的交流平臺。云南、廣西地域上相對接近東盟幾個落后國家,而福建華僑關系主要面向東盟五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泰國),福建應利用對臺優勢,爭取打造一個新的高層次、有影響力的三方交流平臺。
9. 加快港口合作網絡的建設,積極引進國際港口和航運企業投資;進一步加強港口集散和疏運體系建設,增加國際貨運航線,同時鼓勵福建企業走出去到東盟投資參股航運港口相關項目。
10. 發揮福州、廈門、泉州等地方的主動性,推進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城市合作,建立友好城市間經濟關系,在一些城市設立產業園區、經濟試驗區等。
11. 加強文化交流,推進媒體、文化產業、學術界、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之間的友好交流。將廈門海峽兩岸文化博覽會進一步拓展為福建、臺灣、東盟和南亞四方參與的高層次文化交流博覽盛會。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福州海關網站.http://www.customs.gov.cn/publish/portal123/tab63612/info352979.htm.
[2] 尤權.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J].求是,2014.17(27).
[3] 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yzyd/local/20140716/c_1111631350.htm.
[4]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http://topic.ec.com.cn/topic/GMTZ/GMTZ-2014-19.shtml?COLLCC=3505956108&.
[5] 鄭永年.中國重返絲綢之路的幾個重大問題[EB/OL].聯合早報網,http://www.zaobao.com/forum/expert/zheng-yong-nian/story20140617-355672/page/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