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創意的奇葩是人類歷史長河中的嬌艷花朵。在具體的人類實踐活動中,一切創新價值的可能就是人類有限的社會化活動中的思想無限化了的開放與拓展。結合高等藝術教育教學實踐與設計創作過程來看,對創意我們需要做一定的思考和探索,并適宜地貫徹到具體的教學環節當中,學以致用。
關鍵詞:創意設計 創新精神 藝術形式 實踐研究
首先,我需要適當作一點說明:藝術設計著重體現的是其無窮盡的設計創意形式,其行為表達的適度性就決定了其藝術創意行為的高度。在有關藝術設計教學與創意設計實踐中,對學生進行比較全面的藝術基礎培養以及并使其具有較高的審美素養都是非常緊迫的任務。這當中,創意思想與創新能力的培植是核心要素。創意行為應該是深植于我們通常的藝術教育和設計實踐當中的,只是有時候我們并不太清楚地知曉其真正價值。但所謂標準不是唯一的,也不是“萬法歸一”,恰恰是因為有了思慮、且賦予了這樣一些創意行為切實的研究與探索,賦予其各種可能的‘假如使命,方能有的放矢。
一、創新精神是至關重要的生命力
具體到實踐中看來,創意行為要達成兩大目的:藝術設計的功能性目的、藝術設計的欣賞性原則
(一)功能性目的
你為什么設計?為誰而設計?比如:你設計一把椅子,你一定要了解以人為本的原則(人機工程學就是一個相對的參照)。當然,也要結合不同的受眾對象而客觀操作。創意設計中,我們客觀地分析和梳理這種或者“以人為本”的思想,或者是“以遵照實際為所謂”的原則來執著地反復比較、實驗,為此想要達成的本性價值而孜孜不倦。其目標很明確:那就是為滿足客觀需要而產生無限的設計思維與可能的構想。那么,反復提出設計的主要目的、尤其是倡導功能性目的的意義便昭然若揭——凡從物象所需的基點出發而產生的設計創意與實踐行為,首要的任務便是要解決好其服務對象的各種急需。為此種關鍵的因素而考慮,并為滿足現實中不同的受眾群體而所做的一切工作的重心,統統是要建立在這樣一種“職業化傾向”特性的服務標準理念上才是正確的準備工作前提,亦是我們所有要研究的藝術創意與實踐工作者的本質工作的重點。那么,功能性目的明確了之后,就要設法用好藝術創意的原則來“處心積慮”地予以創新功能設計的研究,最終實現這種功能性目的的核心價值元素——以人為本(這便是功能性目的的審美潛隱)。
(二)欣賞性原則
一套服裝,除了具備供人御寒保暖或者清爽宜人等目的外,同時也要注重其美學設計原理的考慮。現代人的審美素養逐步提高了,我們從事此行業的設計師和藝術工作者,特別是藝術設計教師就必須跟上時代,要有超前的眼光,要擁有創新意識。
比如:我這里有一幅2010年為廈門公園浮雕壁畫所做的方案初稿,在創意設想之前既考慮到能夠供游客觀賞和觸摸,也結合地方特色,把廈門的市樹(鳳凰木)、市花(三角梅)、市鳥(白鷺)三者有機結合起來,組成一個重在以線性為表現核心的線面構成的二維空間效果的視觸藝術品。這里就充分地發揮了設計創意人的主觀能動性,重點把握地域實際,以彰顯地域人文特色的審美欣賞力為著眼點,運用中國人的哲學審美觀念、亦注重到城市公共空間的審美功效原則,以定格式的相對靜止畫面來展示其創意設計元素的創新價值功能。關鍵的用意便是化創意為接地氣的實踐行動——落在實處,將生活當中所汲取的元素而幻化成為可能的創新。這過程就是設計者和研究家們的理念、思想以及創作形態的歷史化的體現,應該是要有的放矢。例圖:《廈門公園浮雕壁畫2010》
還有我這一幅研究生畢業創作的油彩丙烯繪畫,把武夷山與西雙版納作為創作的載體元素,借用想象使人物與景物等(動靜相宜的兩種事物)有機地穿插在一起,形成了一個較為有趣的創意形式的綜合藝術體,這也屬于一種創意設計的行為模式。只不過其主體是繪畫而已。例圖:《武夷山-西雙版納2013》
二、設計創意的體現還脫離不了最基本的基礎因素
設計創意的體現還脫離不了最基本的基礎因素,比如:造型因素、色彩因素
(一)造型因素
所謂造型因素,也就是整個設計創意要產生實質功效時的主體(主宰、載體)形象和空間結構以及構造的層次等等。
這里細分就重點包含了諸如:點、線、面等因素對創意載體所產生的直觀影響。點的散聚而成線至面時的復雜化組合,成為創意實施的基本目的。其關注的重點則是設計創意思維習慣的取舍與創意行為的務實化屬性,同時,亦兼顧歷久彌新的本質目的——造型功能的人本審美思想。為設計而設計并不是真正的目的,最現實的講求因素最終歸屬在一個范疇里審視缺憾(創意的造型目的是為了實用功能的最大化,還是要遵循自然天成的思想)。例如我的鐵藝雕塑《楚荷-九蓮生2009》
(二)色彩因素
關于色彩因素,這里只是抽取一個方面來談。我們說造型也許是創意設計的身體,那么色彩就賦予了其魅力頓顯的魂靈。
一個良好的創意思維還必須有一個合適的藝術表達模式。具體到創意設計的產生與設計實踐環節的實施,我們也有相應的藝術表達的話語權。比如,傳統設計美學當中的樸素觀念: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為良。又如:天地共生等拙樸思想的影響。我們說:“一切創意設計行為的產生便是人類對美好事物和某種意識迫切追求的自然反應。”理想是創意和創新的完美階梯,以人為本,以服務人類不斷增長的審美追求和物化的現實要求為契機,我們的創意、創新才會更加完善和遞進。
從色彩方面的研究來看,東西方的意識、行為的差異,決定了東西方創意行為和設計實踐的異同。
一方面,東方的儒雅、含蓄與西方崇尚的高貴、華美等各有不同,但對創意設計和創新理解的原理是一致的,那就是:創意解讀生活,并創造歷史。尤為重要的是繼承人類基因中的“唯美”情結,其色彩或歡快、或明媚,或陰柔、或陽剛,皆是具體化了的人類審美的精神創造。同樣要把握核心的價值觀——其地域或民族的文脈。色彩因素雖只是這當中的微小一部分,然而借以說明的另一個層面的問題則是任何一個表面的凸顯都是延伸著人們對創意解讀的最美好的寄愿——尊重現實、理解現實、掌握現實。在實際的設計創意與運用中要有辯證的思維來具體指導和修正自己的創意、創新行為。再列舉一個我的創意實踐作品:此雕塑著重以中國紅為色彩的創意基因來呈現楚文化的某種創新魅力。例圖:《楚文化-吉祥如意2009》。
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心智與心性和實踐碰撞的爆點,什么時候會有合適的創意和合理的創新,這都不好一言概之。需記得:藝術化的處理決定了這種命運的優劣。
參考文獻:
[1] [美]莎克蒂·高文.創造性思維的全新路徑[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2] [德]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美學[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03)
[3] 聞人軍.(注譯).考工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04)
作者簡介:
胥甲軍,湖北隨州職業技術學院服裝與藝術設計系教師,藝術碩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香港國際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熱帶雨林藝術研究院畫師,楚天技能名師。研究領域: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