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環
【摘要】隨著新世紀不斷推行,我國音樂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教育事業出現嶄新的面貌。隨著高校音樂專業不斷改革和推進,素質教育成為當下教育重點。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已經滿足當前教學需求,本文基于21世紀高師音樂教學培養模式進行探究,對如何培養音樂人才素質展開大談論,推動高師音樂教學模式得到
【關鍵詞】高師音樂;音樂人才培養;措施
一、以就業市場為導向培養音樂人才
當前教育體制具有穩定性,這是歷史發展統籌規劃重要方式之一,教學指揮精神在其中發揮出重要作用,這將會影響辦學思路。從歷史上看,具有一定意義的教學制度,會在一個時代中產生和社會發展形成對應關系。簡單理解,在一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政治發展水平以及國民素質提高水平中,市場發展不會受到教育體制的支配,對人才的需求也不會從教育模式出發,而是基于市場規律的基礎上,提出人才需求類型。而且,大多二級、三級的師范院校在不斷升級改革,學校教學方向發生的改變。以及高師音樂教師教育人才就業去向的多層次性,傳統培養層次鏈條已斷裂和變化。種種社會現狀和教育現狀表明:一些教育體制已經過時,高師應及時轉變音樂教師的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規格,長期桎梏于不符合時代精神的框框里。就會延緩音樂教師教育的發展。
從幾年音樂教師社會就業率上看,高師培養的音樂教師不僅是高校教師,也可以是中等學校教師,甚至是初中以及小學音樂教師。這些高師培養出的音樂教師還可以充當其他課程的教師,或者從事某種職業。從這發展水平上看,進行音樂人才的培養,應該要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建立起開放式教學模式,這也是市場發展需求。近幾年來,學校不斷擴大自主權,擴建辦學模式,進行開放式辦學,辦出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教學模式,逐漸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以及封閉模式。過去人們對高師音樂系畢業的學生評價不高,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這些認識和評價也逐漸趨于平靜,在人才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高師培養音樂人才的方向應該趨向市場需求,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占領市場一席之位。然而,眾所周知,市場競爭基本特征主要是市場供求規律,主要表現在人力、物力以及財力上的變動,在資源配置中需要發揮出實際作用,保障人才市場競爭規律,并且遵守該規律。我國進行教師模式探究,主要是順應社會發展需求,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教育發展必須建立在社會需求水平上以及建立在適應性上。如果教育質量得不到提高,無法提升高效益教學,這存在的教育問題以及社會發展需求出現脫離,造成了教育出現脫節,音樂教育便失去了基礎,音樂教學發展出現無本之木,這也無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水平。
二、以綜合能力為基礎培養音樂人才
(一)專業能力
作為21世紀的音樂教師,無論教育思想在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的影響下產生怎樣的變化,良好的專業能力還是一名音樂教師的立身之本。關于高師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的培養,一直有“一專多能”和“多能一專”兩方面的爭論,但總的來看,一名音樂教師應具備比較全面的專業能力,也就是音樂專業的綜合能力。這種綜合的專業能力不要求學生對學修的科目面面俱到,事實上,面面俱到也是不大可能的。 近年來,一直出現專業基礎類型的比賽,用比賽的形式來檢驗音樂教師專業能力。一般的比賽都會綜合鋼琴、自彈自唱、聲樂指揮以及綜合理論知識考核等,幾個項目考察,主要的查看高師學生掌握音樂知識的基本功。隨著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很多高師教師在培養學生時,也不斷在這幾個方面多下功夫,不斷培養出綜合素質高的學生。這些培養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師教學難度,但是卻成為學生今后發展必備素質。從音樂教師教學方向上看,就幾個簡單的中小學例子而言,這些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幾種專業能力,音樂創編、合唱教學、舞蹈排練以及樂隊配氣等。從了這基本的能力之外,還需要掌握鋼琴類型的演奏能力,這樣才能符合教學對人才要求。
(二)文化素養
音樂教師進行教育工作時,還需要具備豐厚的文化素養。就音樂教學本質而言,這是特定的教學產物。音樂最具變現力便是文化和生命,生命在音樂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一切藝術的根。只有將藝術融入了生命,將生命的沖擊力、感悟表現出來,這樣的音樂才會更加感動人心,這樣的作品才具有震撼力。然而,文化確實生命最終決定者,用哪種方式表現,在表現中遵循哪種軌跡,這是文化內涵在浮動??梢赃@樣定義,生命是音樂最深層次的動力,是最具表現力的靈魂,而文化是生命得以舒展的平臺和介質。要想使得音樂更加感動人心,更具生命力,那么需要不斷地發揮出音樂作用,要將沉睡的文化氣息喚醒,讓藝術蘊含豐富的韻味。音樂哲學基于審美的基礎上,逐漸向文化基礎方向發展,文化素養也開始融入音樂教育中。在這個過程中備受人們的關注和認可。如果在教學中,只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而忽視了學生文化素養培養,這無法展現主體文化內涵,嚴重缺乏文化素養。這不僅是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他還影響了音樂專業發展、學生知識組建,音樂觀念發展等等,這些問題在教學中應該得到明確。進行高師音樂課程設置時,在內容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文化文化重要性??梢赃@樣那樣定義,音樂是文化的分支,藝術變現形式又是文化的分支,這些分支緊密聯系在一起。進行音樂教學時,應該集中從文化內涵中去感受其中的韻味,從而獲得更多的領悟。進行學習音樂過程中,可以借助文化的脈絡、文化的多視角,從文化的各個層面來剖析音樂現象,解釋音樂行為,從而塑造生動的藝術形象。對于高等教育人才來說,加強文化素質教育與學好專業課同樣重要。
三、以教學能力為主線培養音樂人才
高師音樂教學它是培養中等學校的主力軍,在音樂課程設置中,應該要努力將其形成一系列有價值的課程。第一,高師音樂培養出現了開課門數少問題,很多高師學校主要開設心理學、教育學、視唱練耳教學法、聲樂教學法等。第二,教育課程中,專業課程含量較低,很多學科沒有形成關聯性。教育學、心理學只是普遍意義上的教學課程,實際中無法發揮出實際作用。而且,也沒有充分考慮到這兩門學科的重要性。第三,進入選修階段時,很多選修課程,像鋼琴、視唱練耳、聲樂等,主要是滿足專業課程學生需求,在實際內容中很少涉及中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同時,我國很多高師專業教育見習時間比較短主要是7周以內,在短時間中進行技能訓練,很難發揮出學生實際優勢。同時,要加大新型音樂教育課程的開課力度。當前的教育技術、科研技術以及中小學音樂教學方法,這些課程都是有價值之課程,教師應該講這些課程知識傳輸給學生。同時,教師還要明確實踐作用,給學生帶來更多實踐的機會,讓學生結合理論和實踐開展學習,這樣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社會社交能力以及組織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鍛煉。
四、結語
當前,我國傳統培養音樂人才的方式存漏洞,很多教學觀念陳舊落后,教學方法比較簡單,師資水平高低不一,這些問題直接影響高師教學質量。在21世紀高速發展的社會里,如何順應社會發展培養出高素質人才,這是每位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針對當前社會發展情況,文章提出高師音樂培養應對措施,希望能夠提升我國音樂教學效益。
參考文獻
[1]陳昌.文產業化困境下的科學抉擇——地方文藝院團業務發展與高師音樂表演專業建設互助合作的理論探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2]梁藝.西部高師音樂專業舞蹈“五項技能”訓練實踐研究——以廣西教育學院為例[J].柳州師專學報,2012(5).
[3]周天嬌.堅持教學能力目標 培養音樂教學素養——師范學校音樂專業學生力培養之我見[J].中學時代:理論版,2012(7).
[4]王建,賈孜拉.對高師音樂教育畢業論文(設計)教學環節的分析與思考[J].音樂時空,2012(1).
[5]李海革.高師音樂專業舞蹈課程改革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的思考[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