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健 游婧
當前“看病難、看病貴”已經成為中國新的三大民生問題。許多人“看不起病”、“因病致貧”的問題很嚴重。這一問題對于廣大農民尤其嚴重。所以這一問題的解決不僅關系到13億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同時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更關系到偉大中國夢的實現與否。因此,只有立足于當下的社會經濟體制,對醫療體制下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才能早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這一難題。
馬克思曾經說到:“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有什么樣的經濟基礎,就有什么樣的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必須符合經濟基礎。”[1]換句話說,即醫療體制的改革必須基于特定時期的社會經濟形態,計劃經濟時期要有相應的醫療體制,市場經濟時期也要有相應的醫療體制,這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是誰都無法改變的。醫療體制只有與特定時期的社會經濟形態相適應,醫療體制的改革才會取得成功,“看病難、看病貴”這一問題才能得到緩解。
我國醫療體制歷程回顧
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國逐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且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和發展。與此同時,醫療體制改革也在進行著,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困擾人民群眾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問題出現在哪里?如何解決?或許只有通過深入剖析經濟形態下的我國醫療體制改革,才能找到應有的答案。
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醫療體制(1978年以前)。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和政府包辦一切。這樣就使得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醫療服務也具有這一特征。醫療配置完全由政府統一計劃,政府不僅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和支出進行控制,而且還規定醫療服務的定價,由政府提供低廉甚至是免費的醫療服務。[2]同時,由政府建立醫院,醫院統一接受政府的管理和領導。
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度時期的醫療體制(1979—1989)。改革開放的實行,使我國社會的面貌煥然一新。在這一時期,國家探索建立新的經濟體制,從而來適應社會的發展。同時醫療體制的改革也在進行著。此時,我國開始打破單一依靠政府的局面,鼓勵多種形式的辦醫形式,這樣一些民辦的醫院開始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出現多種形式的醫院共同發展的局面,從而使人們在醫院的選擇上有更大的空間。為了讓醫院有更好的發展,國家便開始實施“以藥養醫”政策。[3]我們通常所說的“以藥養醫”政策就出現在這個時期。并且此時還對醫療費用的報銷方式和支付方式進行改革,以及對醫院進行評定等級。這樣就使醫院分為10個等級,從而使醫院的等級層次分明。
這一階段通過有效途徑,解決了醫療機構設備落后、藥品匱乏、醫療資源不足等問題,由于政府給予醫院一定自主權,從而提高了醫院和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同時,“以藥養醫”政策的實施,在緩解政府財政壓力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醫療費用,大處方、吃回扣、送紅包等一些不好的現象隨之出現,并且似乎成為一種“潮流”。
市場經濟體制下的醫療體制(1990—2005)。這一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建立起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醫療體制也發生了變化,從而來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在新的環境下,我國擴大醫療服務市場,大力引進社會資本,鼓勵公平競爭。同時政府針對上一時期醫療體制改革所出現的弊端,對醫院進行了嚴格的管理,并且建立起了城鄉醫療保障制度,如在2003年提出要建立覆蓋農村居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新一輪的醫療體制改革(2006年至今)。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醫療體制中的許多問題也得到了改正和完善。2009年4月,新醫改方案正式出臺,這標志著新一輪醫療體制改革的正式啟動,新醫改方案的核心是“政府主導,回歸公益”。[5]這也就告訴我們醫療市場化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服務公眾。
以上便是我對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回顧,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時期,醫療體制改革的內容有所不同,有突出的成績,也有其缺陷。面對不足之處,我們要正確面對,立足于當前的社會經濟形態,積極尋找適合我國國情的解決對策。只有這樣,我國的醫療體制改革才能進一步深入,最終為“看病難、看病貴”這一問題的解決指明方向。
“看病難、看病貴”的影響因素
影響“看病難、看病貴”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雖然我們將研究的側重點放在社會經濟形態上,但是為了讓我們對“看病難、看病貴”這一問題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我們應該對其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因此在分析影響因素時不僅僅局限于社會經濟形態,也要從政策、文化、個人素質等方面展開綜合分析。其實,雖然說“看病難、看病貴”是同一過程的兩個不同方面,但是其也存在著一種內在聯系,有這樣的一種說法是“因貴而難”。但這里我們不做具體的討論,我們只是從“看病難、看病貴”這兩個不同的方面來闡述其影響因素。
(一)“看病貴”貴在何處
藥品價格虛高。之所以會說成是藥品價格虛高,說明藥品真正的價值并不是很高,只是由于某些因素才使藥品的價格提高,歸根結底還是由于市場經濟有其弊端,這樣就使得我國藥品流通體制存在許多問題。[6]例如,從藥品出廠到最終到達患者手上,需要經過許多環節,在眾多環節中,各個環節都要適當地對藥品加價,從而滿足自己的利益需求,這樣經過層層加價后,藥品就會比出廠前的價格高出幾倍甚至是幾十倍,有些藥品還能達到幾百倍。
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突出體現在城鄉的差別對待。本來城市就比農村擁有更多、更優越的資源,醫療資源也不例外,但是政府往往更加重視城市醫療服務體系的發展,而忽略農村醫療服務體系的發展,對城市醫療費用投入的多,對農村醫療費用的投入少。要知道在中國13億人口中,有9億多人口是在農村,當農村沒有良好的就醫環境時,廣大農民群眾便會向城市里的大醫院集聚,本來在小醫院能看好的病,現在到大醫院必定將花出更多的錢。同時,吃飯、住宿、車旅等額外的費用也間接地加重廣大農民的經濟負擔。
醫患糾紛,加大醫院成本。當患者及患者家屬對醫院的救治不滿意時,此時患者就會狀告醫院,如果患者勝訴,此時,相關部門就會向醫院罰款,而醫院為了彌補這一損失,只能想辦法從病人身上賺回來。這樣,開大處方、大檢查、亂收費就會相應出現,因為不這樣做的話,醫院就會虧損,無法正常運營下去。但這樣做又直接加重了病人的就醫負擔。
(二)“看病難”難在何處
多元辦醫的局面沒有形成。目前,在我國的醫療體系中公立醫院仍處于“霸主地位”。一些私立醫院在社會中所占的比重相當少。所存在的私立醫院,其整體實力與公立醫院是無法抗衡的,這一局面就直接導致人民群眾在就醫時,直接將私立醫院拋棄,老百姓大量涌入公立醫院,從而就導致看病比較困難。
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衡,基層醫院發展緩慢。我國的基層醫院包括城市社區醫院和農村鄉鎮衛生院。這樣長期以往,基層醫院就得不到發展,即使是一些傷風感冒之類的小病也醫治不好,這就使老百姓對基層醫院失去信心,當再次生病時,從而轉向城市里的大醫院,導致城市里的大醫院所提供的醫療資源緊張,“看病難”的問題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了。
缺乏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網絡的作用已經影響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對醫療服務的影響也不例外。當政府和相關部門完善網絡醫療服務,建立專門的醫療服務網站時,老百姓的小傷小病就不用跑到醫院里就診,只需點開網頁上網查詢即可,這樣也就可以避免大量人群都涌入醫院,從而造成掛號難等不好現象的產生。但政府卻對網絡的應用不夠重視,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
未來我國醫療體制改革展望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競爭是市場的主要形式。而把競爭引入到醫療服務體系中,也是我們對未來醫療改革的新思考。
私立醫院的競爭。當前,私立醫院對于許多人來說,或許已經并不陌生了。因為在我國已經出現了許多私立醫院,并且我們可以在電視、報刊等許多傳播媒介上看到私立醫院打出的廣告,從而來吸引患者的入住。這樣的競爭局面就會導致醫生所出具的相同的治療方案其價格會下降,在這樣的競爭中病人便會得到實惠。
因此,隨著私立醫院的發展壯大,必將導致私立醫院與公立醫院的競爭加大,這樣病人將更容易尋找醫生就醫,同時病人在看病時的花費也會降低,從而可以有效地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作者單位: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