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摘 要:城市公共導向系統是一個城市現代化的體現,是時代和社會對城市公共空間設施完善的需求。為了完善和優化湖北城市公共導向系統設計過程和使用感受,提高湖北城市品牌形象,以武漢為例從導向系統的空間性與地域性的角度進行了分析與探索。
關鍵詞:城市;導向;系統;地域性
[本文系2014年度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荊楚文化在城市公共元素設計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14G518]
一、城市公共導向系統設計的概況
隨著城市建設規模與經濟進程的飛速發展,構建一個有序、和諧的社會環境,創造一個快捷、方便的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一套完善的城市公共導向系統,可以很好地反映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
(一)城市公共導向系統設計的概述
英國學者布萊恩勞森在其著作《空間的語言》里就指出,刺激(Stimulation)、安全感(Scurity)和可識別性(Identity)是人對空間環境的基本需求。城市公共空間是指城市建成環境中對大眾進行開放的物質空間,包括街道空間、廣場空間、公園空間等具有社會價值屬性的公共場所。為了實現公眾有序地使用城市公共空間,實現公共空間與人的互動信息轉化而提供的認知工具——城市公共導向系統。城市公共導向系統中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與人產生無形地信息互動交流,把準確的環境信息通過設計清晰傳達給人們,使人們在短時間內得到幫助,認知環境、尋到方向并達到目的地。隨著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人們對城市公共導視系統設計的需求也隨之增多。城市公共導視系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每天的生活環境中隨處可見,除了傳達導視信息以外,同時影響著人們的視覺心理感受。
(二)城市公共導向系統與空間的關系
各種形態的導向系統于城市公共空間中存在著,形成了實體空間和心理空間兩個方面。導向設計是城市公共空間為起到指向、引導功能而服務的系統,與環境周圍本身就構建起一種實體空間。導向系統由單純的二維圖標設計轉化為三維立體化,這種從造型、材料工藝和照明等因素組合在一起的導向系統,形成了對空間的分割,產生了不同的單元空間。現代采用的一些數字智能化導向設計,更使得空間帶來互動交流的感受,也是導向系統未來設計發展的趨勢。在公共空間中人們走走看看,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視點空間也不斷地在變化,實體空間引導受眾的走向與視角移動,這是一種心理引導的空間。影響心理空間的因素有很多,如色調、圖形、角度和距離等,如何合理利用這些因素讓受眾產生舒適的心理空間感受,注重“以人為本”的空間感受是導向系統人性化設計的發展重點。
二、城市公共導向系統的設計特點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未來城市將承載越來越多的人口,經濟生活的需求快速增加,人們的戶外公共空間活動日益頻繁,為了規范和引導公眾的活動區域與流向,維持正常的社會公共秩序,需要具有系統性和導向性的公共設施組成部分。城市公共導向系統是社會進程下的產物,是公眾在城市公共空間中從事各類活動必不可少的設施。城市公共導向系統能反映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除了滿足社會功能需求的同時,導向系統設計也是社會公眾內在的對城市公共空間的一種舒適的文化需求。
(一)地域性
帕金森伊說:“全世界有一個很大的危險,我們的城市正在趨向同一個模樣,這是很遺憾的,因為我們的生活中許多樂趣來自于多樣化和地方特色”。目前我國城市開發和改造項目比比皆是,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配套設施導向系統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我國城市公共導向系統設計剛剛起步,很多設計都以國外導向系統為模板,設計出的導向系統相似度極高,城市傳統地域文化也由此逐步流失。
城市的環境導視系統不能脫離當地的地域風情、民俗習慣、氣候特征而設計,而是要融于地域文化中,解決城市、導向系統與地域文化的關系,打造城市品牌形象。城市要想表現內在的文化潛質,導向系統的設計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找到并提煉出具有強烈地域文化的視覺語言圖形和色彩并應用于導向系統中,使受眾全方位感受到濃郁的地域文化,形成一座城市的名片。
(二)規范性
隨著人們生活理念的改變,對城市公共場所需求有所改變促使了城市道路、機場、旅游景點等城市公共空間的導向系統需求標準化,以便起到幫助人們識別或者引導的作用。加之國際化交流的日益頻繁,公眾對公共導向系統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超越語言障礙的圖形符號已成為城市公共導向系統設計中的一個重點。如一個衛生間標識的設計,主要功能是使公眾區分男和女,如果信息符號過于個性化和藝術化的設計,讓人不明白所代表的含義,顯然是失敗的。
除此之外,城市公共導向系統設計的規范性還表現在文字和色彩兩個方面。文字的規范性主要是指要選用公眾所認知的、可識別性強的閱讀性字體,選擇字體上不宜過多,變化不宜過大。城市公共導向系統中的色彩表現力度上比文字來的更加直接,讓人易于識別和理解,更加符合國際化、全球化的標準,比如機動車形式道路上對于黃線和白線的區分。
(三)整體性
城市公共導向系統并不是一個獨立的設計體,如何更好地與周圍地理環境結合,設計出適合周邊環境的導視系統,避免與環境不相匹配的風格、造型或者顏色等,使得城市公共導向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和設計上的整體調節性。目前城市公共空間中需要設計導向系統的情況有三種,第一是在新建的城市公共空間中需要,第二是對以往城市公共空間中缺乏導向系統,第三是導向系統過于陳舊不能滿足公眾的需求。第一種情況在建設公共空間前就有一定的定位、標準和要求,這時的環境導向系統是對公共空間的一種完善和補充,要考慮新建的公共空間未來的規劃和發展要求,盡可能地進行長遠的配套設計規劃,使得導向系統得到最大限度和長效的應用。第二種和第三種情況需要事先對現有的城市公共空間進行調研分析,導向系統需要符合公眾的行為活動,要符合現代心理學、人機工程學和環境心理學等原理,設計出符合科學性、客觀性、全面性和準確性的導向系統。后期加入和完善的導向系統更要注重與城市公共空間環境的適度融合,注重導向系統與公共空間環境整體的延續關系。
三、湖北城市公共導向系統設計的現狀
湖北武漢是我國華中地區最大的省會城市,常住人口達到一千多萬,九省通衢。由于地理位置優越,它還是教育基地、工業基地。武漢城市建設是吸引經濟貿易、交流合作和文化旅游的一個重要環節,城市公共導向系統是城市文明、地域文化和城市發展的一個象征。以湖北武漢城市道路導向系統為例,分析目前城市道路導向系統需要改善的建議。
武漢市道路導視系統可以分為機動車道路導向系統和行人道路導向系統兩個部分。機動車道路導向系統在國家城市道路的統一標準要求下,武漢市的武昌、漢口、漢陽、江夏等各大區域都是比較整體和規范化的設計,而行人道路導向系統則比較薄弱,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道路導向系統沒有系統的整體設計,我們往往在街道中行走幾公里沒有看到一個指示路牌,或者在一個路口同時看到兩三個路牌,這些都是缺乏道路導視系統規劃的表現。我們應該合理設計和分配道路導向系統,不要出現信息的重復導致資源的浪費,也要注意信息的連貫性,以保證引導受眾快捷的到達目的地。我們有時在到達目的地之前,由于街道過長、而路途中又沒有標牌而出現、我們就不確定是否方向正確等問題,這一點可以借鑒機動車道路導向系統中距離標法(圖1),在指示牌中明確標明下一個路口或某一個目的地的行程距離,方便人們在行走過程中更準確地到達。
其次,要有效地整合旅游景區區域街道、廣場區域街道和普通城區街道導向系統。武漢市旅游和觀光的勝地,對于旅游景區區域街道的導向系統設計要求體現地域化的設計特征,結合湖北楚文化中提煉出相關的圖形符號和色彩進行設計。旅游景區區域街道的導向系統不僅要突出武漢本土的地域文化,還要注意與城市公共空間的融合,不要與周邊街道導向系統重復。使得旅游景區區域街道、廣場區域街道和普通城區街道導向系統既有聯系又相互區分,在整體中根據各自的需求進行調整。
最后,無論是機動車道路導向系統還是行人道路導向系統,我們都要考慮到一個長期投入使用的環節。武漢市目前老城區的改造和新城區的建設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每天為了施工而進行的道路調整比比皆是,大量導向信息被更改或廢棄,道路指示牌的材料也比較單一,尤其是使用不銹鋼和鐵,使得系統本不完善的指示路牌顯得更加簡陋(圖2)。道路導視系統需要長期而靈活多變的設計,道路管理部門可以有序地對需要更改的指示路牌進行調整,不用整體重新制作,這種非一次性使用的城市公共導向系統是未來武漢城市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布萊恩勞森. 空間的語言[M].楊青娟,韓效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張惠,王淮梁.城市公共空間環境中的標識導向系統的設計研究[J].蘭州工業學院學報.2014,(04).
[3]李卓.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共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