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濤
【摘要】 近年來,學校安全事件頻頻發生,校園安全問題已引起國家、政府及教育機構的高度重視。本文對如何實時采集校園安全信息,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實現校園信息共享提出了一套系統的解決方案。系統融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在校園管理方面的創新應用,將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
【關鍵詞】 校園 安保 智能 感知
河南省光山縣22名小學生被砍傷、浙江溫嶺幼兒園“虐童”……近年來頻發的校園安全及管理的負面事件,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折射出當前校園安全工作的脆弱,學校安保條件較差、安保隱患較多。校園智能感知系統將有效地幫助政府打造一個安全、公開的校園環境。
一、系統概述
通過在校園部署物聯網節點,獲取校園內各重點區域視頻、安保、環境、GPS定位等多種信息,實時上傳至中心平臺與政府應急指揮平臺,并同步推送到手機、平板電腦、PC等多種終端。一方面用于政府相關部門加強對學校的安全管理,另一方面也便于家長了解學校信息,加強安全監督。
二、系統功能及特點
2.1系統功能
該系統主要實現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功能:1、校內安全全面監控;2、校園信息隨時查看;3、教育資源充分共享。
2.2 系統特點
該系統的特點為“一點獲取、兩個平臺、多屏展示”。一點獲取:是指通過部署在校園內各個重要地點,如主要出入口、教室、操場、微機室、活動室等的物聯網節點采集的信息(包括視頻信息、環境信息、GPS定位信息等),統一進行IP數據打包,并實時傳回中心;兩個平臺: 是指“政府應急指揮平臺”和“智慧校園感知管理系統平臺”。智慧校園感知管理平臺通過開放的API接口,實現兩個平臺的數據共享;多屏展示:是指學校的各種信息如安全信息、教學信息可依據權限同步推送至用戶手機、PC以及平板電腦等多種終端。
三、技術方案
校園智能感知管理系統是以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為依托,建立開放的、創新的、協作的、智能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全面感知校園的各種信息,實現校園的安全、開放式管理。1 整體架構。該系統基于物聯網架構設計,主要由信息采集子系統、網絡傳輸子系統、數據中心子系統以及客戶端子系統四部分組成,這四個平面的緊密耦合保證了前端信息在系統中的安全、快速、無障礙流轉,而管理平臺所提供開放的API接口向下屏蔽了負載的硬件細節,可在應用層面與現有的應急聯動系統融為一體,為應急救援與處置提供支撐。2、信息采集子系統。由部署于校園各個重要地點(如主要出入口、微機室、活動室等)的物聯網節點和相應的傳感器組成,主要實現各種校園信息(如音視頻信息、環境信息、GPS定位信息等)的感知,并將非機構化的音視頻數據與結構化的傳感器數據統一IP編碼,實時發送至后端云平臺。3、網絡傳輸子系統。系統可綜合利用多種網絡(3G、4G、WLAN、固網等)傳輸,采用大量先進的傳輸技術(如帶寬感知算法、無線自適應傳輸算法、基于SSL VPN的加密算法等),實現數據安全、可靠的傳輸。4、數據中心子系統。數據中心子系統主要包括硬件平臺與軟件管理平臺兩部分,硬件平臺基于計算機集群技術構建的云計算中心;軟件管理平臺主要實現數據管理、存儲以及數據推送服務,可通過開放的API與政府應急指揮中心無縫融合,該軟件管理平臺主要由存儲層、數據層、系統管理層以及數據應用層四層組成,其中存儲層包括數據庫系統與存儲節點管理系統;數據層包括數據接收、解析、存儲與轉發;系統管理層包括用戶/單位注冊管理、設備資源注冊管理、文檔安全訪問控制管理模塊;數據應用層主要包括數據分析、處理、顯示以及開發的API接口。5、客戶端子系統。客戶端子系統分為應急客戶端、教學客戶端、管理客戶端以及家長客戶端四類,應急客戶端主要是與政府應急指揮平臺相連的客戶端系統,可實現校園應急信息的同步推送;教學客戶端主要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如課件共享、班班通等功能;管理客戶端主要是給教育管理機構使用,便于及時了解學校的教學情況;家長客戶端主要是提供給家長使用,便于家長共同監督學校的教學與安保工作。所有客戶端系統均提供手機、平板電腦以及PC版本。
四、結語
該系統方案的實施與運營將大大提高校園安保、教學管理水平,方便家長及時了解校園的信息,強化政府主管部門對學校安全的管理。
參 考 文 獻
[1] 陳平 劉臻;智慧校園的物聯網基礎架構研究;武漢大學學報(理學版);2012年S1期
[2] 劉麗;物聯網技術在校園安全管理系統中的應用;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 2012年12期
[3]戴文彬;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校園安全管理系統;《電子科技大學》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