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乃華
摘 要: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小學語文教學應關注語言的理解、積累及應用,從整體上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素養。小學語文教學肩負著積累語言的重任,其目標包含語言材料、語言實例、語言知識三個方面的積累。小學語言積累的方法有閱讀中積累、交流中積累、應用中積累、探究中積累、學習中積累、課外資料收集中積累等等。
關鍵詞:注重;語言積累;語文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關注小學語言積累,對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至關重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注重語文教學中的語言積累,讓學生的語文知識更加豐富,全面去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語文知識的全面發展。
一、閱讀中廣泛積累
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而薄發。”這些話語告訴我們,學生只有積累了廣泛的語言材料,才能做到“厚積而薄發”“下筆如有神”。語文教學中,最為基本的方法就是閱讀,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更是語言積累的主要途徑。為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以閱讀為本,讓學生廣泛而細致地去讀,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細致地讀,讀出情感,讀出味道,讀出價值。教師要切記,學生朗讀時一定要注重引導學生讀出情感來,在感情朗讀中自然而然地積累語言,逐步達到訓練學生在閱讀教學中廣泛積累語言的目的。
二、交流中豐富積累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及語言積累方面,還可以在交流中豐富積累。我們所關注的是在交流中豐富積累語言,就是要求學生在語言交流中去豐富、去積累。教學中,教師應該依據學生的實際狀況,掌握好有利時機,設計好交流形式,讓學生于交流中練習、積累,讓學生把學到的語言材料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材料,并豐富而積累。交流的方式可以根據學生交流時的情形而確定,可以創設故事描述、即興表演、自我介紹等交流模式進行交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利用他們自己的語言進行交流,使學生能夠在自己的交流中豐富積累語言。
三、應用中深化積累
在應用中深化,在深化中積累,是積累語言,提升語文素養的一條有效途徑。在語文的教學中,老師應指導學生靈活運用所掌握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靈活運用,深化積累。
學生有意識地在應用中運用自己已有的積累語言進行練習,把學生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呈現出來,使學生能夠在不斷的、反復的語言訓練中,汲取他人的知識營養,充實學生自身的語言,達到語言的再深化積累,達到激發學生積累語言的內動力之目的,從而達到在應用中深化積累語言。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