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新
審計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運行安全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然具備免疫防御、免疫自穩、免疫監視功能,能夠對國有財產具有危害的因素進行及時預警、抵御和消除,確保國家安全。本文試圖從審計組織內部找尋突破口,分析審計精品項目不足的原因,通過運用突擊隊原理,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為打造審計精品項目開辟新的途徑。
隨著影響力越來越大和受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審計的監督職能產生一種巨大的威懾力,這種威懾力是審計成為國家免疫系統的必備條件。而審計威懾力的形成又必須有一定數量審計精品的產出,以不斷擴大審計影響力。目前,對于審計隊伍來說,繁重的任務和有限的資源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如何打造審計精品成為一種課題和挑戰。
困境和危害簡述
根據審計署每年發布的審計情況統計結果顯示,2008年以來,全國各級審計機關每年審計單位數量都在10萬以上。各級審計機關每年向審計署推薦的審計項目數量不足200個,評選出的優秀審計項目不足100個。以2008年為例,全國審計機關共審計124139個單位,對23971個單位實施了專項審計調查,當年審計署對署機關業務司、派出機構和地方審計機關選送的108個審計項目進行了評選,獲獎審計項目僅為69個。當然,審計署每年評選的優秀審計項目數量是有限的,但排除這個因素,全國各級審計機關能夠選送出真正符合條件的審計精品項目有多少呢,恐怕也是鳳毛麟角。不容否認,審計精品項目數量不足已經成為一種客觀事實,這在國家審計系統內部恐怕也是公認的。審計威懾力來源于審計的影響力,精品審計項目是塑造審計影響力的重要平臺。審計精品項目數量的不足直接導致審計的公信度降低,將極大影響審計形象,同時對于審計監督功能也會造成破壞,審計免疫系統功能作用也就不能充分發揮。
原因分析
外部原因。一是審計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復雜。隨著審計風暴刮過,全國各個行業和系統對審計機關和人員的重視程度普遍提高,其財務和業務管理的規范化程度不斷提高;同時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計算機技術的普遍應用對傳統審計理念和手段提出新的條件。基于上述兩點,各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問題的隱蔽性和復雜性不斷增強,曾經一度,防火、防盜、防審計成為一種被審計單位公認的理念。二是審計任務越來越重。近幾年來,審計機關已經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武器,每年都要承接各種審計工作任務。比如說,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和安排,2011年審計署組織全國各級審計機關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審計,歷時2個月左右;同樣是國務院的要求,2012年審計署組織全國各級審計機關對社會保障資金和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進行審計和審計調查。以齊齊哈爾市審計局為例,按照市政府安排,2009年組織全局對林業生態進行審計,2010年組織全局開展稅源調查等工作;同時要接受市委組織部的委托,開展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審計任務量不斷增大,但審計人員和時間等資源極其有限,審計的深度和廣度必然受到影響。
內部原因。按照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念,內部矛盾是根本因素。產生審計精品項目數量的不足問題的主要原因還是來自于審計系統內部,當然也是多方面的。一是審計獨立性不高。審計獨立性包括形式獨立和精神獨立兩個方面。形式獨立是指與被審計單位沒有任何特殊的利益關系;精神獨立是指審計過程中不受個人或外界因素的約束、影響和干擾,保持客觀且無私的精神態度。目前,各級審計機關隸屬于本級政府,審計機關負責人由本級黨委任命,并且審計經費由本級財政保障。各級審計機關開展的審計工作,嚴格意義上說,屬于內部審計,形式獨立很難達到。同時由于審計人員眾多,素質參差不齊,關系網絡復雜的大有人在,加之攀比之心和貪欲之害,有些人難免不受外界因素干擾,審計跌入深淵。因此,審計人員涉案也是屢見不鮮。二是整體綜合能力不強。目前,審計隊伍整體年齡偏大是不爭的事實。當前國家審計處在轉型期,審計服務意識、責任意識和技術水平必須迅速提高。老齡化的審計隊伍難以達到新時代審計要求,更不用提打造審計精品項目了。水桶效應說明了審計隊伍整理綜合能力不強的原因。水桶效應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也是說,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三是審計程序繁瑣、規范化復雜。國家審計發展到今天,審計署通過各種形式不斷規范審計行為??梢哉f,審計機關對內部人員的約束日益增強,這其中包括對審計程序的規范和對審計行為的規范。2010年審計署公布第8號令,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審計準則》,經審計規范化程度推到巔峰。毫無疑問,審計人員的行為得到規范是防范審計風險和提高審計質量的有效手段,但同時對程序的規范增加了審計人員的負擔。各級審計機關按照國家審計準則的要求,紛紛出臺各種辦法,程序的細化和要求進一步增強,而且納入年度考核,審計人員不得不利用大部分時間進行規范,這對于本來就捉襟見肘的審計審計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四是審計機關內部層級體制的僵化。審計機關作為政府組成部門來說,層級制管理是必然的。但是,層級制帶來的直接后果是下級必須服從上級。對于一個審計項目來說,要經過審計組組長、業務部門、審理部門、主要負責人或負責人審定。每一級別的審定都可以對報告提出修改意見,因此可能造成審計發現的問題不能完全披露的問題。
對策建議
面對當前審計任務繁重的形勢,應當區分日常審計項目和重點審計項目。組建審計突擊隊,為打造精品審計項目奠定基礎。
所謂日常審計項目就是那些對審計技術要求不高、情況不太復雜、審計風險不高的項目;所謂重點審計項目則是對審計技術要求較高、情況比較復雜、審計風險較高的項目。對審計項目進行上述分類,主要是為了合理分配審計力量,將優勢力量分成一個或幾個小組對重點審計項目進行審計,目的是打造審計精品項目。優勢力量組成的小組就是審計突擊隊。當然,審計突擊隊的組建需要幾個前提條件。一是審計突擊隊組成人員必須各種素質都比較高,二是審計突擊隊的目標必須清晰明確,三是審計突擊隊內部必須信息充分共享,四是對審計突擊隊的領導必須簡潔明了,五是保障審計突擊隊項目要求,六是保證審計突擊隊時間資源和裝備資源充足。 當然,組建審計突擊隊并不打破原有體制,具有實踐上的可操作性,能夠帶動審計精品項目數量的上升,從而提高審計影響力和威懾力,進而充分發揮審計免疫系統功能作用。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