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2006年美國金融年會,Campell博士提議將家庭金融作為,獨立于公司理財和資本定價這兩大領域的新的金融研究方向。鑒于家庭行為難于測量及家庭金融微觀數據獲得性限制,我國家庭金融研究起步較晚。家庭負債作為家庭金融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也開始越來越受到重視。
我國家庭負債規模
近十多年來我國家庭負債規模大幅增長,家庭消費支出占GDP比重較低。我國家庭負債主要是指我國家庭在金融機構的各項貸款。2007-2014年間,我國住戶貸款規模從552318.25億元上升到2610432.99億元 ,增長了約373%。與此同時,據世界銀行統計,2014年,中國居民最終消費支出占GDP比重為36%,美國這一比重為68%,日本為61%,英國為64%,德國為55%。全球2014年居民最終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為60%。
從世界銀行統計的2000-2014年數據看,發達國家居民最終消費支出增長速度與GDP增長速度基本保持同向關系,而我國居民最終消費占GDP比重遠低于發達國家,且存在一定程度相悖。從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家庭消費支出占GDP比重呈下滑趨勢,說明我國GDP中,居民消費支出貢獻比率不大,消費和消費信貸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
家庭負債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逐年攀升。債務收入比是用來衡量家庭負債規模的重要指標。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觀察報告顯示,我國家庭債務收入比從2003年25%上升到2011年49.7%,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家庭債務收入比并不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指出,2000年美國家庭債務收入比為90%,2007年次貸危機增長最多達到130%,隨后下降,到2014年降至103%;日本家庭債務收入比在2000-2014年間由125%降到118%,但總體水平仍較高;歐元區家庭債務收入比逐年攀升,尤其2011-2013年110%左右,2014年稍有回落降至105%左右。
我國家庭負債結構
我國家庭負債中消費性貸款逐年增加。從金融機構數據得出,我國居民家庭負債主要以消費性貸款為主。中經網統計數據,2010-2014年間,我國家庭消費性貸款總量逐年激增,占家庭在金融機構貸款總量的65.25%。家庭經營性貸款總量較小,占34.75%。
中長期信貸需求是我國家庭負債的主要信貸需求。在我國金融機構消費信貸中,中長期消費性貸款所占比重較高,2010-2014年間,占比均80%以上(小數位四舍五入),遠高于短期消費性貸款所占比重。但從增量看,中長期消費性貸款比重有逐年緩降趨勢,短期消費性貸款占比有逐年回暖趨勢(中經網統計數據)。
我國家庭中長期消費信貸主要是住房抵押貸款。據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統計,2013年樣本中非農家庭購房貸款總額平均為28.39萬元,占家庭總債務47%;農業家庭購房貸款總額平均為12.22萬元,占家庭總債務32%。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2014年末,我國個人購房貸款余額11.52萬億元,全年增加1.72萬億元,同比多增196億元。
教育負債在我國家庭負債中越發突顯。教育負債在家庭負債總量中占比小,但越來越突顯出來。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統計,家庭中擁有在校生的學歷層次對家庭教育貸款影響較大。隨著在校學生學歷層次提高,家庭教育負債比例大幅提高。大專(高職)及以上學歷在校學生的家庭,擁有教育貸款家庭比例為10.57%,是有高中/中專(職高)及以下學歷在校生家庭擁有貸款比例的3倍。對教育借款,在有大專(高職)及以上學歷在校學生家庭中,有借款的比例為25.31%,同樣是在有高中/中專(職高)及以下學歷在校學生家庭中擁有借款家庭占比的1.36倍。
我國家庭負債增長原因
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20世紀 90 年代末以來,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長期較低的銀行貸款利率使我國居民用于住房抵押貸款和信用卡貸款、汽車貸款的數量強勁增長,刺激消費需求和經濟增長的同時,家庭債務總量增加,為金融風險埋下隱患。
強勁購房需求拉動房價上漲。在我國,房產持有狀況對家庭負債及其負債程度有顯著影響,房價上升使家庭住房抵押貸貸款、家庭負債規模相應擴大。購房需求增強拉動住戶新增負債增長,2013年住戶部門新增負債4.1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1.0%,個人住房貸款增加1.56萬億元,比上年多增7 203億元,當年住戶部門明顯增加了住房資產的配置,相應個人負債增加較多 。
同時,旺盛的購房需求及住房供給量不足,又促使房價上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2013年被統計的52個國家和地區中有33個房價上漲。不斷高漲的房價,靠房產致富的投資理念,使越來越多居民加入到投資房產的隊伍中。
為抑制房價過高增漲及住房投機行為,我國政府采取住房限購措施,同時加強對房地產開發管理。但居民的住房貸款負債仍是逐年增加,對家庭整體負債規模形成強烈影響。
大學擴招、教育費用增長及高等教育國際化。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大學生在人口中所占比例,50后為1.71%,60后為4.93%,70后為10.19%,80上升到18%以上,90后增長到42.05%,可見高校擴招極大地促進了大學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且家庭在校生學歷越高,家庭教育負債越大。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高校研究生學位教育改革,大力推行應用型專業學位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學費較高,且逐年增漲,給我國城鄉尤其是農村家庭教育負債增加很大負擔。
同時,隨著我國國際交流越來越密切,9.78%在校大學生或研究生留學海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也必將對家庭的教育負債造成較大壓力。
信用卡泛濫、家庭消費觀念轉變促使信用卡貸款增加。對銀行而言,信用卡相對較高的透支利率,使其能產生遠高于其他銀行業務的豐厚收入,所以各大銀行都積極拉攏客戶。信用卡收入的增長路徑,當前仍主要依賴于發卡量的增長。我國金融機構信用卡發卡數量由2010年22972.57萬張,增長到2014年45509.50萬張,增長98.1%,幾乎翻了一番,可見信用卡發卡規模急速攀升。我國金融機構2014年信用卡授信總額5.6萬億元,期末應償信貸總額2.34萬億元,同比增長26.75%。
政策建議
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費信貸是以個人持久性收入為前提保障,家庭之所以敢于貸款或借款,主要是基于對未來收入的良好預期。居民收入穩定增長,適當家庭負債可以促進消費信貸發展以及經濟發展。但如果居民可支配收入不高,遇到經濟大幅度震蕩或下滑,居民預期家庭收入下降,甚至失業喪失收入來源。必然導致借款人還貸能力下降,負債較多的家庭無法還款,造成銀行資金周轉不靈,甚至引發金融危機。
控制消費性信貸發放。銀行等金融機構及非金融機構必須加強監管,合理控制貸款發放量。同時,加強居民消費貸款審查力度,對住房按揭貸款和綜合消費貸款分類管理,嚴格監控。對于綜合消費貸款,鼓勵個人小額、短期,謹慎發放大額、長期綜合消費貸款。
抑制房價增長。由于居民住房需求旺盛以及高房價誘惑,我國住房目前已經不單單承載居住功能,還具有投資特性。在房價-需求-房價的惡性循環中,一些真正有住房需求的購房者購房貸款規模擴大,家庭債務水平上升。住房貸款作為我國家庭中長期消費信貸的主要構成部分,要降低家庭負債水平,就要繼續合理實施住房限購令,加強監管,降低商品住房價格,從根本上減輕人們的債務水平。
加大教育補助。增加大學生助學貸款的發放力度及范圍,同時在辦理大學生學校及居住地助學或貧困貸款時,減少一些不必要行政審批流程及環節,從制度上做到對需求貸款的學生人人平等。鼓勵各高校將高額學費的一定比例作為獎學金返還學生,加大學生獎勵力度,從補助及獎勵等方面給予學生幫助。尤其要關注農村家庭學生,加大農村教育負債關切度。
加強消費觀念宣傳。加強對我國居民信貸知識及相關金融知識的宣傳學習。首先從消費者金融保護的角度,讓消費者明確在進行貸款等金融信貸行為時,本身享有權責。同時,要逐步引導居民樹立正確、梯度消費觀念,要結合自身及家庭收入情況及生命周期理論進行消費。杜絕盲目消費、攀比消費,提倡適度消費,理性消費。使家庭負債在合理范圍內,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