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芳 劉淵


文章編號:1672-5913(2015)11-0028-03
中圖分類號:G642
摘要:分析數字媒體方向交叉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現狀,根據新形勢的發展戰略,提出在課程設置方面,做到課程內容交叉前沿性,導師設置方面采用“多師交叉輔導制”,課程講授方面采用面授+授課輔助平臺的結合方式,培養適應新形勢的藝工結合的交叉學科專業學位研究生。
關鍵詞:交叉;專業學位;多師制;授課平臺;多元化
0 引 言
從2009年起,教育部對研究生結構類型實行重大改革,加大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力度,擴大招收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以滿足社會多樣化的需求,增強研究生服務于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能力。
1 數字媒體方向交叉培養模式的現狀
國內很多高校開設了與數字娛樂相關的專業(如游戲設計、動漫設計、計算機動畫等),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以藝術系為主導開設的數字藝術、動漫設計相關專業,偏重藝術;另一種是以計算機技術為主導開設的計算機圖形學相關專業,偏重理論和算法。例如: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設立數字藝術系,浙江大學軟件學院設立傳媒技術方向,東南大學軟件學院設立數字藝術方向等。這些國內高校在課程設置和培養方案上仍然沿用原有計算機圖形學或者藝術設計的方式,培養出來的人才無法滿足數字娛樂產業對跨學科、綜合高端工程性人才的需求。江南大學數字媒體學院也是應勢建立的學院,但數字媒體學院同以上這些學院不同,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把計算機應用技術和設計藝術結合起來,打破技術和藝術的界限,使技術和藝術相結合。
2 交叉培養模式的措施
江南大學數字媒體學院目前擁有工業設計工程和計算機技術兩個方面的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如何結合兩個專業,培養出特色鮮明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學院在課程設置、導師設置、課程講授和工程背景方面進行了改革。
2.1 課程設置,注重藝工學科交叉
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分為公共課、學位課和選修課。公共課為必選課,學位課和選修課在導師指導下根據各自的研究方向、學術背景和各專業研究生培養方案要求進行選課。
在學位課和必修課的課程設置中,我們設置一些對兩個專業同時開設的課程,包括學科前沿知識、技術和藝術交叉,以及一些專業普及知識方面的課程。同時,在選修課中,本院的工業設計工程專業中列出一些計算機類的課程以供該專業的學生選擇,計算機技術專業中列出一些藝術類的課程以供該專業的學生選擇,真正做到課程交叉。
例如,學院開設數字媒體前沿課程,該課程作為學院兩個專業的學位課,課程的內容主要涉及數字媒體學科的前沿知識,包括學科的發展動態、學科領先技術的介紹和應用等內容,結合計算機和藝術交叉方面的應用展開,這樣使得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了解如何使用計算機技術實現藝術設想,藝術學生了解如何使得自己的設想更加人性化,并能借助計算機技術展現出來,真正做到技術和藝術的完美融合。
2.2 導師設置,多師交叉輔導制
學院采用“多師”制指導學生。在導師的配備上采用“多師交叉輔導制”,每個全日制專業學位的學生至少有3個不同專業方向的指導教師。根據本學院師資具備藝術和技術雙重優勢,在導師安排上,學院給每位學生安排一個主帶教師(本專業的教師)、一個輔帶教師(另外學科的教師)和一個聯合企業的工程師或是實驗高級人員。例如,計算機技術的學生在安排一個計算機方面碩導教師的同時,會安排一個藝術類的教師作為輔助指導教師,同時由于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需要具備工程背景,所以每位學生還會安排一個企業方面的工程師或是實驗室的高級人員作為輔助指導教師,指導學生在項目實施、工程進展等方面的學習。
2.3 課程講授,內容交叉、多師合作交叉方式與平臺的延伸
在課程講授方面,學院進行了一些創新改革,在授課內容、授課方式、授課平臺等方面都做了一些改革。
授課內容:根據課程的性質,授課內容會有所選擇,側重于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及實踐的具體實施等,結合學院相關教師的研究,系統講解相關技術在具體實踐中的應用,特別是技術與藝術如何相結合的應用。確定藝術和技術相結合的教學內容時,學院先安排一些相關教師進行討論,討論內容涉及技術和藝術的相關基礎理論知識,技術在藝術方面的應用,藝術的設想如何體現,以及如何通俗易懂地介紹這些知識,使得計算機技術的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藝術設計的設想,藝術設計的學生懂得如何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自己的設想。
在授課方式的改革方面,技術和藝術交叉的課程,將不再采用傳統的1-2個教師教授的方式,而是采用多師合作教授的方式,這些交叉的課程將分別由技術和藝術方面的多位老師共同講授,讓學生可以接收到不同背景方式的教學方式和知識層面。例如學院開設的學位課數字媒體前沿課程,由于內容涉及學科前沿知識,所以在授課時,每年會有不同的教師參與授課,講解自己的最新研究和相關科研背景,保證了講授內容的先進性,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得以充分地體現,避免傳統理論和實踐相脫節。這樣更加符合專業學位型的培養目的。
交叉課程涉及的學生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有限的課堂講解演示時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院把授課的平臺進行延伸,不再停留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網絡工具,建立網絡的授課輔助平臺。授課輔助平臺的構成如圖l所示,其中項目展示模塊主要展示學院教師已經完成,或是即將完成的一些項目,展示內容為該項目最終的成果、相關技術的介紹和擴展應用等;虛擬實驗室模塊主要包括預言項目和作品實現步驟流程等,預言項目是學院教師未來將開展的項目設想、學生的設想以及聯合企業的發展規劃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特別是新生能夠更好更快地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進行研究;作品的實現步驟幫助學生了解如何實現自己的設想和完成自己的專業;流行工具的介紹幫助學生有目的地了解和掌握所需的一些學習工具,為專業的順利完成打好基礎。
2.4 工程背景,多元化雙向共享選擇模式
全日制專業學位的學生要求具備一定的工程實踐,這也是專業學位和學術型最大的區別之一。專業學位更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適應國際化發展的新形勢。從英國的“工讀交替的現代學徒制”、新加坡的“教學工廠”、奧地利有特色的“模擬公司”、美國產學研結合的共贏模式、德國“雙元制”等的教育模式中,我們不難看出各國對實踐的重視程度,這也正是解決就業難與用人單位招不到人才的矛盾的一種方法。
學院為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經驗,通過成立學生創新團隊、校企合作和免費開放實驗室等措施創造工程實踐背景,并提出“多元化雙向共享選擇”模式。傳統的實踐形式是各個指導各自安排自己的學生到相關的企業參觀實習,教師之間的資源很少共享,企業和學校之間的資源很少共享,不同專業之間的資源很少共享,主要原因是相互之間缺乏一個交流共享的平臺。學院正在建設實踐資源共享平臺,平臺的模式如圖2所示。
創新團隊模塊主要發布研究生以往的一些創新項目和學科先進技術的發展動態。學校每年撥款資助研究生創新項目,我們鼓勵兩個專業的學生交叉聯合申報,在學生進行申報之前,安排相關的教師進行指導,對申報的創新項目的先進性、可行性等方面進行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校企合作模塊主要包含3個子模塊,企業動態包括與學院合作的企業鏈接和企業的簡要介紹;企業環境介紹企業可以提供實踐的內容、企業研發的項目和企業實驗條件等;企業發布為企業提供發布信息的平臺,包括新企業的加人申請、原有企業新動態的發布等,是企業和學校之間的溝通平臺。
實驗室模塊提供現有的實驗室資源,包含本學院實驗室、兄弟院系實驗室和兄弟院校實驗室。學生通過實驗室平臺了解實驗的資源,可以更加有目的地進行專業研究和創新。我們首先會在平臺上公布自己學院的實驗室資源,然后協調相關實驗室,把兄弟院系、兄弟院校的實驗室資源利用起來,這樣既可以為學生提供先進的實驗條件,又可以解決資金緊張的問題,同時學生也能全方位地了解到各種先進的理念和不同學校環境的教學方式。
3 結語
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科交叉培養模式是目前新興的培養模式。學院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遵循學科交叉的發展規律,不斷地探索改革。通過對學生的了解,目前的這些改革方式反映良好,學生受益很多。學院在未來的規劃上將不斷深化改革,特別是在授課輔助平臺和實踐平臺的建設上,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更多有利學習和創新的條件,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和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