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迪
摘 要:幼兒園是孩子成長的重要空間,能否讓他們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是幼教及管理者必須考慮的方面。主要探討了在幼兒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如何在幼兒教育教學中貫徹安全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幼兒教學;安全教育;問題;解決對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的安全和健康是一切發展的前提。一方面,幼兒教育場所要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學習和生活活動,滿足幼兒各方面發展的需要,同時,幼兒教師要讓幼兒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識,學會保護自己。安全教育涉及方方面面,如飲食安全、衛生習慣、游戲安全、心理健康等,這些都應當滲透到日常的幼兒教育中,逐漸內化為幼兒的自覺意識。然而,在現階段,由于幼兒安全意識不強,仍有一些不安全因素令人擔憂。
一、不安全因素
1.飲食過程中的突發狀況
幼兒對任何事物都抱有天然的好奇,包括他們在用餐時,會見到自己喜歡的食物而興奮不已,而在有些時候,這樣的興奮就會帶來安全問題。比如,有的孩子會拿著餐具隨意晃動,這就可能傷到旁邊的孩子;還有他們會邊吃邊笑而被食物嗆到,嚴重的必須趕快到醫院就診。
2.游戲中的誤傷
游戲環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然而有的孩子在游戲中會不小心傷到自己或者其他小朋友。比如,孩子們在玩踢球游戲時會被球擊中或者絆倒;有時會因為爭搶一個玩具而吵架或者打鬧。
3.缺乏良好的衛生習慣
俗話說:“病從口入。”良好的衛生習慣是保證孩子健康的有效屏障。然而一些孩子有咬玩具的習慣,或者在進食之前沒有洗手,這都是需要教師及時糾正的不良行為。
正是由于幼兒在各項活動中仍然存在諸多不安全因素,這就意味著我們教育工作者更應該盡心盡力,把對幼兒的健康安全教育貫徹到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
二、努力的方向
1.用規范帶動習慣
由于幼兒的自覺性差,因此利用規范來約束幼兒的不良行為是有效措施,并能夠幫助他們逐漸內化為自己的習慣。比如,就餐時規定不能玩笑打鬧,游戲過后必須整理玩具,將它們歸回原位;就餐之前必須用洗手液洗手等。
2.運用獎勵和榜樣的力量
獎勵正確的行為并表揚表現優秀的小朋友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我在班級中專門設有一面“光榮墻”,將小朋友的照片貼在上面,照片后跟著貼他們獲得的小獎杯,只有表現好的小朋友才能為自己增加一個獎杯貼紙。
幼兒能快樂、健康、茁壯成長是每一位家長和幼兒教師的希望,審視存在的安全隱患,將健康安全教育納入日常教學當中,是每一位幼教應盡的職責。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