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偉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的進一步更新與改革,在新課程核心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在小學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策略、教學手段以及樹立的教學理念都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并且在一切程度上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后的小學科學教學要求,也對教學模式作出了相應的調整,然而依然存在著一些顯而易見的問題。在新課改的大視野下,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進行了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科學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小學科學這門課程也隨之發
生相關改變。根據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生教育的重點從原來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實現,轉移到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呈現。因此,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需要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來提高小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發展。
一、摒棄不好的教學理念,樹立準確的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改革后的小學科學教學要求,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重視對學生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培養。如,向學生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不能完全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只重視教學的結果,在考試中,只重視學生的成績。由于學生還處于小學階段,思想、行為以及心智方面都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對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因而,教師對于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過程要格外重視。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只是簡單地傳授課本知識,而應該注重學生情感表達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樹立準確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知識。
二、教師要不斷地豐富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方式
1.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相融合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也必須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顯然,環境對人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相關的教材內容、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學習情況,創設一種恰當的教學情境,營造一種濃郁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小學科學課堂中,主動挖掘問題、思考問題,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與學生進行合理的交流互動。在教學中,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可以采取如下教學方法:(1)小組討論法。教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三個三個進行分組,之后進行小組討論。通過這種方式,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思想的交流,情感的表達。(2)自主探究法。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對問題進行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洞察力以及思維能力。
2.不斷更新學習方式
教師應該嚴格按照小學科學教學要求,在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的同時,正確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從過去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地發現學習,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考慮:(1)要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雖然心智等各方面不成熟,但是思維卻非常活躍,對新鮮事物很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采取一些教學道具以及教學手段,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形成想要主動探索知識的心理。(2)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不要怕犯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通過提問、做游戲等方式,鍛煉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3.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小學生處于一個容易犯錯的階段,處于一個心智稚嫩的階段,處于一個思維特別活躍的階段,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不要把教學重心都放在傳授知識上面,而要特別注重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所以,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在講授科學知識的過程中,要對相關的科學知識脈絡進行梳理,向學生講解,促使學生在了解和掌握相關科學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育人”的理念。
總而言之,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秉承“以學生為本,為了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嚴格按照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及心理特點為出發點,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馮敏.新課標下深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初探[J].時代教育,2014,31(06):157.
[2]朱丹.新課標下一堂小學科學觀摩課的啟示[J].中文信息,2014,12(06):97.
[3]王萬洪.新課標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淺談[J].速讀:中旬,2014,17(08):62.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