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穎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很多的弊端,因此,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展開放式教學形式,從而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使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小學音樂;開放式;教學模式;興趣愛好
一、創設和諧愉快的課堂活動氣氛
小學生都有愛玩的天性,喜歡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在這樣和諧自主的環境中學生才能夠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構建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使學生對音樂產生濃濃的興趣。對于音樂課堂來說,使其具有強大的新鮮感和活力,才能夠將學生的音樂能量發揮出來,將學生的內在潛能挖掘出來。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學會尊重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與此同時,教師應該認真貫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束縛,樹立新的教學思想觀念,這樣才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潮流。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是局限于音樂教材,應該重視學生學習自主性和創新性的培養,不斷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讓學生能夠自己安排課堂,將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發揮出自己的特點,從而從小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素養。例如,在學習《絢麗多彩的中國民歌》這個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收集一下有關民歌的音樂資料,通過學生自己收集資料,不但能夠使學生對音樂教學內容產生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使學生的音樂思維得到發展。在課堂之中,學生可以將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民族風俗與自己收集的資料結合起來發表見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去,從而構建一個開放式的小學音樂課堂。
二、開放教學目標,凸顯學習個性
為了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成效,教師應該設置一個有效的教學目標,設置的這個目標應該具有科學化及合理化。在設置教學目標的時候,教師要參考課程標準,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礎的音樂知識,還應該使學生具備音樂創作能力。同時,教師應該學會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為了使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到發展,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然后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音樂的思考和創作。學生的想法是各不相同、天馬行空的,教師應該善于欣賞學生的見解,這樣能夠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
三、開放學習評價,凸顯成功愉悅
在傳統的教學評價過程中,教師只重視學生的成績,只是根據學生的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這樣的教學評價機制并不能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評價,因此,教師有必要構建一個健全的評價機制。所謂的開放評價體系,就是在進行評價的時候讓學生也參與其中,通過教師對學生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能夠讓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缺點和長處,在正視自己的同時,做到取長補短,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在進行評價的時候,應該擴大評價的范圍,將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對音樂作品的創造能力以及學生的特長考慮其中,通過這樣多元化的教學評價,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另外,教師應該做好引導者的角色,對學生要民主公平,對于學生表現出的一些創造意識應該進行鼓勵和支持,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鼓勵,在開放的空間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提升修養。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放遠眼光,為學生構建一個溫馨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寬松的課堂上學會自主學習和創新,從而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何家美.小學音樂新課導入的設計與思考[J].課外閱讀:中旬,2011(12).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