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華
摘 要:在心理學范疇上,注意形式分為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學習能力尚且不足,注意形式主要是無意注意,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通過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方式,將學生的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交流和信息交流,培養學生的創新和發散思維。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恰當有效地進行提問,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主動性,是小學語文教師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展開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
雖然近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新課改和素質教育,但是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仍然存在問題,例如教學缺乏系統性、課堂提問問題內容深度不夠、知識點瑣碎松散、提問盲目等,課堂提問沒有起到應用的作用,即使學生提問含糊其辭,教師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認為完成教學任務就算完事,這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語文知識水平是極為不利的,也是教師需要采取措施解決的一大問題。
一、確保有效提問的幾個原則
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保證提問的有效性,需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1)問題應與學生的需求和能力相符,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首先要考慮學生對教學的需求以及實際學習能力,在這個基礎上根據教學目的靈活設計問題,對于不同的學生,由于學習能力不同,問題難度和內容也應有所差異;(2)應該多加鼓勵,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可能回答了一部分或者無法回答,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給予恰當的指導和鼓勵,幫助學生給出完整、科學的答案,這種鼓勵可以是言語、表情上的鼓勵,也可以是物質獎勵,例如一個蘋果、一支筆等等;(3)創建良好的提問環境,要讓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就需要教師創造學生敢于思考、敢于回答的環境,不論學生的答案是對是錯,都要給予應有的尊重,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更加自然地回答問題。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
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一種形式,運用好這種教學形式,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的積極性,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能夠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這是一種教學信息的反饋形式。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高效、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有效提問是教師需要不斷研究和摸索的一門“藝術”。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明確提問目的,正確選擇提問點
提問點就是問題的切入點,對于一篇課文,可以根據提問的時間、內容選擇不同的提問形式,但是不可隨意提問,要求教師正確并靈活地選擇提問點,應該做到以下幾點:提問點要緊貼教學重點,教師對教材內容要有充分的理解,了解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并在此設問,問題內容應緊扣教學目標。例如,在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語文《九色鹿》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幾種不同的提問形式,第一種是:為什么調達要背信棄義?受到了國王的懲罰,調達會有什么感受?第二種是:從九色鹿救調達可以看出九色鹿有什么品質?為什么九色鹿要訓斥調達?第三種是:調達被救前后不同的態度體現出調達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如果你在故事中,你想對國王和王妃說什么?對于上述三種提問形式,實際上前兩種都存在沒有準確把握重點的問題,而第三種則比較全面和準確,也更加合理。
2.提問點要契合教學重難點
一般教材中的重難點也是學生理解和學習存在困難的地方,針對重難點提問能夠化難為易,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問題。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文中有兩句話:“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墻壁當然比鼻子硬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贝蟛糠謱W生對其中的“黑洞洞”“墻壁”都理解不了,教師可以提問:魯迅先生的鼻子是真的被墻壁碰扁了嗎?作者真的“悟”了嗎?當時魯迅先生所處的社會環境是怎么樣的呢?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認識到“黑洞洞”實際上是形容黑暗的社會,而“碰壁”則是魯迅先生與反動勢力作斗爭遭到的迫害和困難,這樣學生就能理解文章內容和中心思想。
3.注意提問的技巧
提問是一門藝術,一定的提問技巧能夠提高提問的有效性,這也是教師需要注意的一方面。例如,曲線提問,如果教師采用傳統的直接提問的方式,雖然問題明確,學生回答比較容易,但是比較枯燥和呆板,學生回答的興趣不大,因此教師可以采用曲線提問的方式。例如,在《清平樂》的教學中,如果直接問:“‘最喜小兒無賴中的‘無賴是什么意思?”效果并不好,不如提問:“為什么小兒子是‘無賴,作者還這么喜歡他呢?”
綜上所述,無論是對學生還是教師,有效的提問都至關重要,把握教學重難點,采用不同的提問方式,才能不斷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改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祁燕芬.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之我見[J].啟迪,2015(01):55.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