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定蘭
數學教學除了加強基礎教學,還要注重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智力和個性得以發展,使身心素質得以提高。尤其是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重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讓學生成為學習中的主體。而小學數學總復習的面較廣,量較大,內容也非常多,時間緊,任務重,這會導致兩極分化。鑒于此,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復習,在復習課中顯得更實際,也更收到較好的復習效果。
一、創設情境,發展思維
學生在學習上的積極性、主動性,主要靠有疑問和有問題的課堂。如果一節課下來沒有問題,學生也不會學到更多內容,也不可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漣漪。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即在教材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間創設內容情境,讓學生產生問題情境。學生就會在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造、自我表現中營造學習氛圍。有了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就有了探究的目標,思維有了方向;有了強烈的探究欲望,給思維插上了翅膀。例如,在學習“圓錐的體積”內容時,先讓學生觀察我用橡皮泥捏成的圓錐體,讓學生思考求體積的方法。學生有了強烈的好奇心,一番思考后,有的說再做成正方體、長方體,還有的說用排水法進行計算。對學生各種有效的方法做了肯定,我又讓學生思考:能不能找到計算圓錐體積的公式呢?我發動學生動手操作,對圓錐的體積公式進行推敲。學生思考,這樣學生在探究中解決了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老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中有了健康的數學情感,學習的主動性也大大增
強了。
二、注重各種測試的反饋
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重單元測試卷、綜合測試卷的反饋,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這樣幫助學生對每一章節的知識加以聯系,進行了有效復習,數學知識體系更連貫,學生的復習積極性也更高了,每節課的復習效果有了提高。在這一階段的復習中,還要對學生進行專項測試,在專項測試及評析時,還要讓學生對本張試卷做書面評估,以達到查漏補缺的效果,在掌握各單元所反映的問題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綜合性試卷反饋,再發現問題,再做進一步突破。訓練要定時定量,有始有終,在速度和效果上要統一,要求學生建立總復習錯題集,并靈活運用好錯題集。在查找分析中,使錯誤不會重犯,進一步做到補缺的目的,以提高復習效率。
總之,數學的天空廣闊而美麗,只要我們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為學生創設思維發揮的舞臺,學生的創新意識就會得到強化與提高,創造性思維從而得到發展,創新能力也將逐步形成,從而進一步提高數學復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黃黎萍.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探微[J].吉林教育,2012(35).
[2]田亮.復習課,怎樣上才算有效[J].河北教育:教學,2013(06).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