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艷梅
摘 要:數學是小學課程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抽象性,對小學生而言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生活化教學法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巧妙結合起來,通過實際生活的經驗和認識,加快學生知識形成的實現,再將知識融入實際生活中。主要分析了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高效運用。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法;小學數學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
數學知識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緊密聯系,許多數學知識就是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雖然小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和閱歷不夠豐富,但小學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法可以將教學內容生活化,將小學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物品與教學知識聯系起來。如:電話號碼、購貨發票等。教學內容生活化,學生能夠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深刻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學習的現實意義及其數學知識運用的奧妙和科學,在提高學生知識實際運用能力的同時,增強了學生數學學習重要性的認識。
二、教學情景生活化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想象能力、邏輯能力又較為薄弱,造成小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時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這就需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生活化教學法,實現教學情景生活化。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融入課堂教學中,或者通過創設生活情景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比如,在教學“分類”這一概念時,老師可以就可以利用學生超市買東西的生活情景,到超市買東西時,貨架上的東西不同,學生往往會買吃的、喝的、玩具、文具、日常用品等。通過再現學生超市買東西的生活情景,進而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分類”的概念。
三、教學方法生活化
知識源于生活,生活實踐是學習知識的有效途徑之一。調查研究表明,實際活動更能夠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對知識形成的記憶,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小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除了課堂上,還應當包括身邊同學、朋友或者課外活動等。因此,生活化教學法還需要教學方法化,打破傳統的“教室—課堂—書本”的知識來源渠道,從學生的生活環境入手,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促進知識形成的過程。如在教學中,元旦來臨之際,利用班級組織聯歡會的機會,可以安排和組織學生逛超市。老師將價目表列出,給予一定的任務和預算,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行完成逛超市購買禮品。在這一活動中,學生作為超市購買的主體,勢必會考慮到如何省錢、如何選取等。
總之,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激發學生數學興趣,加深學生知識理解與應用的有效手段。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應自覺樹立生活化教學理念,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情景、教學方法等方面的生活化教育,為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楊愛東.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5(28):4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