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錦清
高效課堂指的是可以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教學目標。針對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方式、年齡等是教師先要兼顧的要素。為了適應新一輪的教學改革,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務必認真地探究行之有效的構建高效教學課堂的策略,這樣才可以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學生不但掌握了新內容,而且提高了自身的合作、自學、表達、思維能力。與此同時,有效地發揮了優等生的才能,鍛煉了中等生,幫助了學困生。并且,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當中互相競爭、溝通,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學生在自主地思考數學問題之后,能夠形成自身獨特的疑問與看法,在小組之內進行溝通,可以闡述自身的看法,吸取他人的觀點,從而加深認知。在此過程當中,學生能夠一起發展與進步。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科學、合理地劃分學習小組,能夠根據學生的守紀律情況、學習水平、興趣愛好、性別比例等劃分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以4~6人為宜。確保各個小組成員之間有清晰的分工,實現人人參與。教師在提出問題之后,先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與空間,并且為學生營造一種可以更好地體現自我的氛圍,以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夠鍛煉自己,從而逐步地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而教師不可以提出苛刻的要求。教師以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能夠實現高效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構建。
二、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有效地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學生主動參與,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體,主動完成知識的構建過程,享受學習過程,這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注重提問學生,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問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的一種關鍵方式,也就是教師合理、科學地設計問題,在提出問題之后,啟發學生自主地思考與學習,讓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思考轉變,進而改善小學數學教學的互動效果,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教師的提問常常沒有進行真正的交流與互動,這樣,教學活動僅僅停留在低層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學知識、教學目標等一系列的要素,實施多樣性的提問教學模式,從而讓學生不但學習與理解基礎性的語言知識,而且對有關的實際生活中的數學知識進行熟悉,以及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技能。只有在提問教學中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才可以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
三、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以及激發學生的潛力,推動學生從學會知識向會學知識轉變。這樣,學生也可以應用自身學習的知識解決一些新問題和有新的發現。為此,在自主探究學習、小組學習等教學理念的影響之下,重視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有利于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識的時候,能夠啟發學生通過列表法、圖示法等對一些有聯系的實例數量進行顯示,以數學作為視角對一些實例數量間的聯系進行分析。這樣,教師指導學生學習方法之后,學生可以發現這些實例數量間的聯系,也能夠列舉一些實際生活當中的實例數量進行分析,然后可以逐步地發現這些實例數量間的聯系性,且可以通過數學知識進行表達,從而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等。只有如此,才可以真正地構建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張孝達,張璽恩.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改革問題[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3(10).
[2]李卓.論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