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高陽
Contemporary paintings have been popular for many years, but the situation for calligraphy is not as positive as that. In order to change this status,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art of Chinese calligraphy must be the first breaking poin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propaganda and dissemination, more and more collectors began to keep their eyes on the calligraphy crea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1912-1949) which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eye-catching object.
中國書畫原屬一脈,但如今的書畫市場卻是書大大不如畫。具體到近現代這個中西碰撞、古今交融的時刻,真真是中國書畫史上的一個繁榮巔峰,然而,書不如畫的現象卻更加鮮明,如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等,單在書法史上也足以名世,但卻長期處在書名為畫名所掩的地位,著實令書界尷尬。好在,近些年隨著業界人士的宣傳、收藏群體的擴大以及“民國熱”的久盛不衰,民國書法也開始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與民國畫家動輒百萬千萬的畫價相比,書法的性價比要高出很多,“黑馬”之聲不絕如縷,人們期待書法市場的崛起已經太久。
今年春拍,北京匡時“暢懷——歷代書法夜場”共推出40件歷代書法精品,總成交額達1.18億元。其中,梁啟超行書《金剛經》估價40萬元至60萬元,現場以35萬元起拍,最終成交額達到575萬元,超出最低估價14倍之多,同時也創造了梁啟超書法作品的拍賣紀錄。類似梁啟超這樣在政界、文壇都有著重要地位且民間知名度很高的人物,常受到藏界的格外青睞,如孫中山、于右任這樣的民國政要,或弘一法師、魯迅這樣的文人翹楚,單憑他們在歷史上的地位,書法作品也該受到更多關照。
在書畫仍舊同源的年代,民國的大畫家往往書藝不凡。彼時藝術界的分工尚未細化,藝術家往往兼備一些文人的特質,而文人又往往在藝術上下過功夫,書法便是連接文人與藝術家的橋梁,是當時任何一種稍有文化修養的人都必備的素養。雖然仍有高低之分,但卻不至于太離譜。而對于一些大畫家的書藝,業內也早有公論。因此,如果你今天買不起齊白石、黃賓虹的畫,不妨買幾件他們的書法作品收藏。不僅質優價低,而且升值潛力更大,難保哪天書法藝術不會再度崛起、書法市場不會一飛沖天。
無論哪塊市場,每一時期總有其熱點,藝術市場也不例外。近現代書畫已經火了很多年,卻總是畫火書不火,而中國書法若想再度引起業界重視,近現代部分必然是第一突破口。一則年代較近,時人之精神氣度與今世不遠;二則遺存較多,足夠市場慢慢消化、發展;三則大家迭出,可選擇的人物、價位等級很多,作品豐富。民國書法在藝術市場中優勢明顯,只待何時產生那一步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