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習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隨著國家對教育改革的政策變化,素質教育逐漸深入人心,而小學的教學模式也必然要隨之而改變,所以,現階段的教學實踐尤為重要,只有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才能順應改革,找到正確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創新能力
在現階段的教育改革中,“素質教育”作為重點,即要求學生在品德、素質、健康等方面共同發展。所以,只有做好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才能使“素質教育”改革落到實處。
一、充分利用教學設備
如果學生在聽課時候沒有集中注意力,那么無論老師所講的內容是什么,都等于是在做無用功。只有讓學生主動地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才能營造舒適的活動氛圍,達到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將教案制作成PPT,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演示,相信動畫的方式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中間還可以加一些勵志的或者是與課堂內容有關的短片,這樣就可以使單調的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起來,PPT演示更容易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記憶深刻。所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使活動內容形象地展現給學生,最簡捷地解決了課堂枯燥乏味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很好地體現出來。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在小學的學習中尤為重要,所以,我國大力倡導教育改革,使學生學會創新,增強自身的獨立思考能力,比如,設計活動時不能生搬硬套,要學會靈活應變,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同時受教育改革的影響,鍛煉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逐漸被重視起來。教育改革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今后的工作學習中更是需要這樣的創新能力,只有上好綜合實踐活動課,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是最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
三、通過活動,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開設綜合實踐活動,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基本能力,其中要想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鍛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就要從日常的實踐活動中開始,從平常的課堂和課外活動中嚴格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不是一天就可以實現的,而是日積月累才能發生的變化,所以,只有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并且能夠逐漸養成能獨立思考的好習慣,才能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產生獨立、創新意識。
總之,教育改革就需要將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設備,組織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只有經過實踐才能把教育工作落到實處,才能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逐漸走上向學、愛學和會學的道路。
參考文獻:
李新征.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的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