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武輝
摘 要:作文訓練,貴在指導編寫提綱。先擬提綱,理清思路。通過審題,明確寫作目的,從而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組織寫作材料。
關鍵詞:作文提綱;培養能力;良好習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有用。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由此可見,指導學生在動筆作文之前,好好編擬一個寫作提綱,很有必要。
小學生在記敘一件事或說明一個事物時,往往無法抓住事情或事物的幾個要點,考慮周到地進行敘述,寫出來的文章:主次不分、雜亂無章、丟三落四、語無倫次,或者層次不清,內容空洞,中心不突出。為此,指導學生寫作時,既要教給學生結構文章的方法,又要加強邏輯思維的訓練,而編寫作文提綱,是其中有效的訓練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作文的良好習慣。
作文提綱重在實用,它的寫法沒有固定不變的格式,就一般的情況來看,它的內容項目可以包括作文題目、文章中心思想、文章的段落層次等等。指導學生寫作以“我和××”做題目,寫一篇作文。先想好幾個要點,考慮好每個要點的有關情況,再具體寫出來。”一題為例,下面談談指導學生編寫作文提綱的具體步驟和可貴之處。
一、引導學生認真審題
以上這道題目要求寫“我”和“××”之間發生的事。題目中沒有限制寫作對象。因此,可以指導學生“××”可以是一個人,如《我和姐姐》《我和小明》……可以是一種動物,如《我和小牛》《我和小公雞》……也可以是一樣東西,如《我和書包》《我和自行車》……這樣范圍比較廣了,選材的角度也多了,注意審題有助于學生從積累的素材中選擇合適的作文內容入手。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選材的能力。
二、指導學生明確寫作目的
我們寫一篇文章,總是要抒發什么感情,或說明什么事理,或宣傳什么主張,或傳達什么信息。“我和××”的題目,既可以以寫人為主,也可以以記事為主。寫人為主的作文,偏重于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質;寫事為主的作文,偏重于闡明道理,說明問題。學生有了明確的寫作動機,根據題意會從積累的素材中選擇合適的作文內容,萌發了表達的愿望,激發學生用手中的筆,歡快地交流著彼此的生活內容和種種心想的事,使寫作成為他們可隨心所欲吐露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這就是所謂的“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從而也可端正學生的作文態度,不將作文看成是應付教師的差事了。因此,作文既是學習語言文字,又是提高思想覺悟,開闊知識視野,發展智力,形成健康心理素質的過程。
三、指導學生學會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小學生作文沒有深度,往往不是因為缺乏材料與技巧,而是受思想認識限制的結果。寫作中,材料、技巧、思想三者缺一不可,而“思想”恰恰是最重要的。古代作家指出:“文以意為主”“意猶帥也”便是此理。《我和××》一題,例如其中心思想:寫人的,可以反映“人和××”能夠互相幫助,先人后己;可以反映“我和××”能夠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寫事的,可以說明遇到矛盾時要多進行自我批評才能相處好同學關系;說明奧運健兒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進步的力量,發奮的源泉……通過深入淺出的指導,全部同學都能給《我和××》一文確立中心思想。大部分同學確立的中心是反映“××”的高尚品質。其中一個同學最肯動腦筋,確立了出人意料的中心:準備寫《我和小明》一文,要表現我和小明之間建立了真正的友誼這一中心。由此可見,作文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確立好中心思想有利于學生思想認識和道德水準的提高。古人說:“文如其人。”教學生作文,同時也在教學生做人,給文章確立中心這個“中心”必須是正確、健康的,這有利于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而這正是當前小學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素質教育是建立在適應并促進受教育者身心發展基礎之上的。
四、指導學生學會圍繞中心組織材料
即懂得編寫作文提綱。寫作之前,編擬寫作提綱是對作文材料進一步的有機整理,文章的主要內容,寫作目的,篇章結構,寫作方法均可在這里體現,它為學生動筆作文起“橋梁”作用。以《我和小明》為例,有學生編寫了這樣的提綱:
題目:我和小明
中心思想:通過描寫我和小明之間的友誼破裂到恢復友誼的事,反映我和小明之間建立了真正的友誼。
開頭:我和小明是好朋友
中間部分:(1)在一次考試中,我拒絕了小明要看我試卷的要求,從此友誼破裂。(2)在文娛會上,我講了《一個誠實的孩子》的故事。
結尾:我們恢復了友誼。
為了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減緩學困生寫作的坡度,怎樣才能將提綱所擬的要點寫具體,教師根據題目要求進行指導。
1.確定重點,分清詳略
這是一篇寫人的文章,寫“人”離不開“事”,人的思想品質是通過“事”來反映的,但對“事”的完整性沒有過高要求,不一定把“事”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寫清楚。《我和小明》一文,根據已列提綱,“開頭”“結尾”部分可以略寫。“中間部分”要詳寫,這樣中心才突出,主次才分明。怎樣才能寫具體呢?“中間部分”中的第一點,必須抓住以下四個條件:考試開始了;小明問我第五題的答案;我沒有理他;下課了,他不理我。“中間部分”的第二點,必須抓住包括我講《一個誠實的孩子》,故事內容感動了小明,他的感情起了變化這兩個條件。我主動去找小明,小明來到我身旁,主動承認錯誤,我倆和好是友誼恢復的必要條件。對每一個要點的具體情況都考慮周到了,抓住小明的語言、行動、神態來寫,就能將文章的重點具體敘述。啟發學生領會;凡與中心無關的,一律不寫;與中心有關,但關系不大密切的,就略寫;與中心關系緊密的,就要詳細寫,以體現我和小明建立了真正的友誼。經過分析,學生確定重點就不難了。重點確定后,重點內容詳細寫,非重點內容簡略地寫,文章一主一次就分明了。
2.啟發想象,披情入文
要求學生在作文時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捕捉“現實生活中小明的影子”,從實在的事物出發,把所寫的內容展現在眼前,并加以具體敘述。帶著真情實感,對文章主人翁的音容笑貌和語言行動的敘述,會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深受感染。
3.連段成篇,訓練表達
在動筆作文時,部分學生會遇到人稱、開頭和結尾、過渡和呼應,選擇詞語等問題。教師可指導學生寫總起句或分述句,或過渡句。通過訓練表達,使學生頭腦里模糊的認識具體化,雜亂的認識條理化,膚淺的認識深刻化,從而加深其感受,陶冶其情操,培養其美的心靈。
通過以上四個步驟的指導,訓練學生作文之前先擬提綱,理清思路,一層一層地往下寫,中心成竹在胸,不但節省時間,比較順利地完成作文,而且提高了學生表達中心、布局謀篇的能力。
總之,指導學生學會擬提綱,學生無疑掌握了一種終身受用的基本技能,從而培養自能作文的能力,這正是教學上所謂的“授之以漁”。因此說,作文訓練,貴在指導編寫提綱。